-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玉门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2017年12月,《国家宝藏》节目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正式播出。《国家宝藏》节目 就是要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 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自信。《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国国宝文物”体现了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它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题目强调《国家宝藏》节目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自信,表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符合题意,“国宝文物”属于文化遗产,它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作用; ③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 故选:A。 【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说法正确,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不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故选:A。 3.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2018 年全国两会分别于3 月3 日和5 日在京召开 B. 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 喷气客机圆满完成航线运行 C. 郑州一中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 D. 2017 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1682 亿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含义的理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反映的是政治活动,属于政治现象,排除;B反映的经济活动,属于经济现象,排除;C反映的人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现象,正确;D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属于经济现象,排除。故本题选C。 4.湖南长沙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该窑出产的瓷器内容除有花鸟鱼虫和人物、诗词警语外,还有表现外国人物和自然风情的瓷器,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该窑产品曾通过古代海上陶瓷之路大量销往海外。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湖南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内容除有花鸟鱼虫和人物、诗词警语外,还有表现外国人物和自然风情的瓷器,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该窑产品曾通过古代海上陶瓷之路大量销往海外,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符合题意。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说法错误。 ③: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5.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件青花瓷壶,壶型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类似中国的缠枝莲,壶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③符合题意,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表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说明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说法错误,“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说法过于绝对,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故选:A。 【点睛】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则是传媒,包括古代传媒和现代传媒,现代传媒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6.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加之近年来中拉全面合作的深入发展,“汉语热”在拉美不断升温,了解中国文化日益成为拉美人追求的时尚。拉美地区孔子学院数量达39家,孔子学院主办的各种活动的年均参与人数在 100万以上。这佐证了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加之近年来中拉全面合作的深入发展,“汉语热”在拉美不断升温,了解中国文化日益成为拉美人追求的时尚。这说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符合题意,拉美地区孔子学院数量达39家,孔子学院主办的各种活动的年均参与人数在 100万以上。这佐证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故选:A。 7.—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 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这启示我们要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需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需要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③④正确;文化交流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①中的“进行价值观念上的……渗透”说法错误,排除;坚持文化多样性首先是认同本民族文化,②中的“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8.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 A. 传统思想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习俗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D:材料中所述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这些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D符合题意。 ABC:材料不涉及对传统思想、传统建筑和传统文艺的继承,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9.2018年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学班学习,让孩子诵读经典、学习古文。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积极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 B. 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C. 这些家长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 D.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要回归传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0.《新月饭店》《三体》等舞台剧利用3D投影、全息影像、无人机等现代舞美技术在剧中增加科幻色彩与奇幻元素,通过提升感官刺激、增强视听体验打造科技范儿的剧场呈现,吸引了大批观众。这说明科学技术( ) ①能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 ②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存在 ③是文化发展动力 ④提高了文化体验和享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科学技术的运用,提升感官刺激,令舞台剧吸引了大批观众,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文化体验和享受,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存在”的改变,②不合题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11.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③符合题意。 ②: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手段,②说法错误。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2.《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只有教育才能认识世界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只有教育才能认识世界”说法太绝对,①错误。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说法错误。 ③④:足球改革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 ①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必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④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茕茕孑立,沆瀣一气' 2018年12月,歌曲《生僻字》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歌词汇 集了 70多个生僻字,被称为“最有难度的歌词”。网友表示,《生僻字》不仅好听易学,而且“听完后语文水平大涨”。目前,对此歌曲的翻唱与再创作已经延展到了很多领域。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③传播手段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④流行文化可以充分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①:歌词汇集了70多个生僻字,被称为“最有难度的歌词”,可以体现这是一次歌词内容的文化创新;迅速走红,已经延展到了很多领域,表明文化创新让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①符合题意。 ②:《生僻字》不仅好听易学,而且“听完后语文水平大涨”,说明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体现的是歌词内容的创新,没有体现传播手段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发展。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兼收并蓄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外来文化为主 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题意,“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意不体现“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文化;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1.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2.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16.赣州的福寿沟是北宋时期修建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因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而得名。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其建成后数百年间使赣州人民免受积水之害。由材料可知 ①我国古代的建筑科技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②文化遗产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我国古代的建筑科技讲究整体性和协调性 ④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不是建筑科技。②表述错误,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③符合题意,古代的建筑科技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纵横纡曲,条贯井然”体现了其讲究整体性和协调性。④符合题意,人们创造了建筑科技,也使得人们免受积水之害,体现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故选D。 17.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汉字文化艺术节以继承弘扬汉字文化,沟通世界传播友谊为宗旨。这说明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汉字的相关知识。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汉字文化艺术节,以继承弘扬汉字文化,沟通世界传播友谊为宗旨。这表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得到了传承,①④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使中华文明得到传承,②说法错误,排除;③中“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8.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全部成果 ②杜绝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吸取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而不是全部,①说法错误。 ②:不能杜绝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而应该正确面对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②说法错误。 ③④:依据基础知识可知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9.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到“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他们特色鲜明,意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B. 文化的差异性是由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C. 中华文化不能呈现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各区域文化在相互借鉴中日趋同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各种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他们特色鲜明,异中有同”,强调的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A符合题意。 B: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的,B说法错误。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C说法错误。 D:各区域文化各有特色,虽然相互借鉴,但不能说日趋同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0.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只要发展大众喜爱的文化就行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①④符合题意。 ②:公民个人可以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但“个性新潮”中有些属于“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比如盲目追星、炒作绯闻等,不符合材料抵制“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②不符合题意。 ③:大众喜爱的文化中有些属于“娱乐化”“低俗化”倾向,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1)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 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②表现: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2)文化生活存在的令人忧虑的现象 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表现: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3)任务: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注意: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但不能把这些现象看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1.《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舆论别成为另一种伤人的“老虎”》,就北京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指出:社会舆论和各类媒体,都应该恪守新闻伦理,主动尽到一份责任,多一些温暖的人性释放,少一些冷血的无端指责;多一些“如何杜绝悲剧”的思考,少一些“消费悲剧”的推波助澜。为此需要 A. 由国家统一经营大众传媒 B. 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C. 杜绝文化市场自发性 D. 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国家不参与企业经营。 B正确,“《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社会舆论和各类媒体,都应该恪守新闻伦理,主动尽到一份责任,多一些温暖的人性释放,少一些冷血的无端指责;多一些“如何杜绝悲剧”的,少一些“消费悲剧”的推波助澜”说明国家需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C错误,“杜绝文化市场的自发性”,说法错误。 D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并不是腐朽文化。 故选:B。 22.现如今部分人越来越相信“算命”,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不但学生在高考前算命运、算大学,就连公司也在算经营战略。部分“算命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这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 ) ①落后文化不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 ③应加强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 ④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落后文化会侵蚀人们精神世界的,且该项是材料所述情况出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①错误。 ②④:由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情况,②④正确。 ③:材料所问是原因,而不是怎么做,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2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借用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把“党性”与“修养”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既具有继承性,也能够因时而变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精华 ③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影响 ④思想运动能够大大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把“党性”与“修养”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这表明传统文化既具有继承性,也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精华,②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思想运动能够大大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4.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符合题意,皮影戏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③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④符合题意,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故选:D。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25.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同文化又保持自身特色,存在差异,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正确;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中国儒家文化为中心,③正确。故本题选C。 26.“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至高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说明其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①符合题意。 ②:“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说明其成功之处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符合题意。 ③: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 ④:“奠定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至高地位”夸大了该节目的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承与创新 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7.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课文既收录了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子吟》等古诗文,还选取了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不同国家的名篇。新编语文教材课文篇目的选择 ①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③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说明只有立足社会实践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新教材课文既收录的不同国家的优秀课文篇目,作为优秀文化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有利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③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立足社会实践。 故选:C。 28.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华阴老腔’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正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①②表述正确。 ③: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观点错误。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传承的根本,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 29.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 B.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团结精神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创造精神 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梦想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君子自强不息体现了奋斗精神。B不合题意,体现了创造精神。C不合题意,体现的是团结精神。D不合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故选A。 【点睛】2018年新教材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30. 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优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④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优民的伟大情怀。” 说明优秀古诗词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本题①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优秀古诗词与综合国力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A。 卷II(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计40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国家级的园林博物馆落座北京园博园的核心。中国园林历史文化号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理应建设一处博物馆全面进行展示,使之永久性地成为行业展示、业务交流、教学研究、科普宣传的一处重要场所。 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设想中国园林博物馆应如何布展? 【答案】①中化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园林博物馆应充分展示我国不同时代的园林文化精品。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园林博物馆应展示我国具有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园林文化精品。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国园林博物馆也应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博物馆落座北京园博园的核心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中化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2.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正大步迈进空间站时代,短短几天后,4月24日,我们迎来又一个中国航天日。回顾历史,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经过艰苦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的建构产生重大拉抬效应。经国务院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几代航天人,共圆中国梦。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航天“三大”精神在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被擦拭得熠熠生辉,并不断指引着后来人前行的步伐。眼下,全国各地正相继举行科学讲堂、科普展示、校园交沆、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纪念第二个“中国航天目”,使得航天精神广为传播,这些活动得到了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热烈响应,青年一代正融入创新驱动的时代洪流,航天事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1)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青年一代应如何弘扬和培育航天精神。 【答案】(1)①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②设立“中国航天爵”,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将带动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作为当代青年要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品质。③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锐意进取,我国建设事业做贡献。④积极投身到弘扬航天精神的实践中,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 【详解】(1)此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设问要求分析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②设立“中国航天爵”,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将带动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设立“中国航天日”,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要求探究青年一代应如何弘扬和培育航天精神,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作为当代青年要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品质。③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锐意进取,我国建设事业做贡献。④积极投身到弘扬航天精神的实践中,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 )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材料: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学会用他者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文化传播形式,要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做到“中为洋用”;要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赢得世界的掌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运用国际化的讲述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②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调动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依据材料“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学会用他者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文化传播形式,要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做到‘中为洋用’”可知,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运用国际化的讲述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文化魅力;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 依据材料“要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可知,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依据材料“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赢得世界的掌声。”可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点睛】措施类试题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