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仲元中学2017届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仲元中学2017届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 主干知识结构网络 二.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运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用:根据.依据.调查.普查.实际情况)‎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 ‎ ‎(运用:强调方针、政策、规划、精神等的作用)(做主观题一般不用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根据.依据.调查.实际.工作计划与实际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答题模板1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核心考点二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 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错误倾向: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 ‎ 错误倾向: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运用:航天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 (运用:人类成功做了某事,调水工程)‎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②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 ‎①从客观变化的实际出发。 ‎ ‎②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⑤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冒险蛮干的唯心主义;又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思想。‎ 答题模板2 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④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核心考点三 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运用:科研领域的实验活动.航天.生物.化学工程)‎ ‎〖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般情况下不用方法论)‎ ‎ 〖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包括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真理客观性原理 ‎ ‎ 〖原理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方法论〗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条件性原理 ‎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5、真理具体性原理 ‎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真理条件性、具体性方法论〗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 (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过程.特点)‎ ‎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由于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题模板3‎ ‎ 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 ‎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 热点链接 ‎1.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2月21日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 理论思考 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是要实践,真抓实干。‎ ‎(2) 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要尊重经济规律。‎ 经济生活角度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消费将拉动作用,促进生产发展。‎ ‎(2)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政治生活角度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四.题型事例 ‎ 1.(2016·全国甲卷)《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6·全国甲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3.伴随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7%,“中国经济硬着陆”“做空中国”的唱衰论调卷土重来。“形者,状况也;势者,趋势也”,解读中国经济,看“形”,更要看“势”,这是因为(  )‎ ‎①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4.(2016·全国乙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五.强化训练 ‎1. 近日,“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有人将之归结为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新例证;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汇本身带有贬义或嘲讽意味,有损中国人形象。这说明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 D.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 ‎2.据报载,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当前,中国梦已成为时代高昂的旋律,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宣言。中国梦的提出,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把奋斗的激情、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可见 ‎ A.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 C.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D. 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下图漫画《过沟方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规律 B.认识主体立场不同得到的方法也不同 ‎ C.要注重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勇于实践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 过沟方案 ‎ ‎5.一直以来,专家们认为火星表面只存在固态水。2015年4月,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数据显示,火星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会被火星表面的一种高氯酸盐所吸收,形成具有防冻作用的盐溶液。这一数据印证了火星上还存在液态水。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④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6.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过渡到“单独二胎”,到2016年正式放开“二胎”。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为我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见下表)‎ ‎ 时间 ‎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战胜自然”“人定胜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党 的 十 六 大 至 十 八 大 ‎ 1‎ ‎ 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2‎ ‎ 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 ‎ 3‎ ‎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 ‎ 4‎ ‎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成熟 ‎ 5‎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材料二 “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这些是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北方多地陷入严重雾霾的生动写照。面对严重的雾霾,各方人士纷纷支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2)请你设计预防和治理雾霾的三条措施,并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其哲学依据。‎ ‎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的法治进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广东实际,广东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广东;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广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共广东省委在推进法治广东建设过程中遵循了哪些辩证法方法论。(2分)‎ 六.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1—6 DCCCAC ‎7.(1)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来源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在其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的认识过程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 (2)答案 措施①:政府要从宏观上统筹治理雾霾天气。依据: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要树立全局观念。 ‎ 措施②:尽量减少出车的次数,减少尾气排放,从每个人做起。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措施③: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坚持长远发展。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只要在知识范围内,措施和哲学依据能对应的均可。)‎ ‎8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依法治国认识的发展。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社会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断发展。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十五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每点3分,回答其中四点即可)‎ ‎(2)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广东省委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部分的作用,围绕总目标,用法治广东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②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法治广东建设。③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法治广东建设的关键。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广东实际作出具体部署。(每点1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