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低阶段 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①②正确。 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但原始社会极其落后,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③说法错误。 ④: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在原始社会,人们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原始社会结束,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人们集体劳动所得到的果实,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其根本原因是 A. 物质产品不够丰富 B. 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 C.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D.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原因,需要考生们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解和回答。 【详解】A:物质产品不够丰富指的是产品匮乏,这并非采取平均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才是最根本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生产关系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客观的生产力水平,而非主观的道德观念,B不符合题意。 C: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以及产品如何分配均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构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较低,需要集体劳动,决定了“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因此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身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同时,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 3.古罗马的提洛斯岛是当时最大的奴隶市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像牲畜一样等候买主。这说明 A. 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B. 当时的古罗马已进入封建专制时代 C.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最低级阶段 D. 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还要落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制生产系。A: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像牲畜一样等候买主,这说明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A正确。 B:当时的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尚未进入封建专制时代,B错误。 C: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低级阶段,C错误。 D: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足迹,理解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发展阶段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过着不同的生活,其原因是 A. 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B.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C. 农民毫无人身自由 D.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只表现为农民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过着不同的生活,其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B符合题意。 A: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而非全部土地,A说法错误。 C: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C说法错误。 D: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的方式很多,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的最高形式,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这是因为,封建社会是一种剥削制度。以农业生产力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忍受地主的剥削。 5.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和大量货币做资本,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封建政权严重阻碍这些因素的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③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①:“封建政权严重阻碍这些因素的发展”,这就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①正确。 ②:“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和大量货币做资本,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②符合题意。 ③:“封建政权严重阻碍这些因素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③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就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显示出很大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6.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是在其基本矛盾不断激发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这一基本矛盾 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为根治资本主义痼疾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③使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劳动群众 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作为考查点,需要学生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做出解答,属于基础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详解】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因此二者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①正确。 ②:资本主义的痼疾不可能根治,②错误。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业革命,获益的最终是资本家,③错误。 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设计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内容: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表现:(1)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2)消费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生产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7.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都要靠剥削他人的劳动来发财致富,被剥削阶级要被迫为剥削阶级提供无偿劳动。就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 A. 剥削的基础相同 B. 剥削的形式相同 C. 剥削的本质相同 D. 剥削的程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C:就剥削与被剥削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剥削者都是占有了被剥削者的生产资料,它们剥削的本质是相同的,C符合题意。 ABD:奴隶社会剥削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剥削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它们剥削的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剥削的形式、剥削的程度等都是不同的,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②错误。 ④: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诉求,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历史上,尽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 ①资产阶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 ④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①:目前,资产阶级尚未退出历史舞台,①不符合现实,排除。 ②:“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②符合题意。 ③: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终将灭亡,③符合题意。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10.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 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 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对图示的解读不够全面,排除A、B、C。 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攻占冬宫,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所以这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D正确。 故本题选D项。 1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②消灭资产阶级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①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消灭资产阶级,均不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①②错误。 ③④: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2.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我国不可能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无产阶级力量在当时已经足够壮大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特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①②④: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有三个“不允许”: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特点,①②④正确。 ③:无产阶级力量在当时已经足够壮大,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其竞争对手。(2)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它们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毛泽东就是在批判选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相同,①错误。 ②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说法正确,②④符合题意。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4.“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A. 私有经济已不存 B. 工业化强国已基本实现 C.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 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D:“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表明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正确且符合题意。 A:图表显示我国还存在极少数的私有经济,A错误。 B:中国共产党当时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说明工业化刚刚起步,B错误。 C: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1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③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这些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我们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①: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②④正确。 ③: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计划经济时代,物品都是分配的,粮票、布票、煤油票……都是家家户户小心珍藏的“宝贝”,生活用品供应紧张;再看看现在,买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食品都不是稀罕事了,超市里、电商上的生鲜、零食等都触手可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社会变化折射出 A.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产力获得了发展和进步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材料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C正确且符合题意。 A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AD与题意无关,排除。 B:倒果为因,B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B;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本题 排除AD;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 .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18.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 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②文化自信对一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自信能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 ④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也说明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说法错误,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对一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说法错误,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只能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厚实的精神动力,不是物质基础。 故选:C。 【点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要求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19.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作出了贡献,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①③表述正确。 ②④: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指导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的是邓小平理论,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①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①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②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A. 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 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说法错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说法正确。 C: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C说法错误。 D:我国将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1.“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的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 A.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维护国家安全 C. 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和国家的所有理论和实践创新都紧紧围绕这个崇高目标而展示,D符合题意。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力人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是中国梦,A与题意不符,排除。 BC: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是每个公民的义务,BC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ABC;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22.假如你能够穿越到21世纪中叶,你可以看到21世纪中叶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相比 ①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②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③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 ④“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①不符合题意。 ②: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该目标已经实现,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3.要顺利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必须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有 ①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 ③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④中国共产党从执政百年到建党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实现并继续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③: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期,②③入选。 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4.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还相对落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由此可见 A. 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B.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C.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D.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A错误。 B: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错误。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说法明显错误,C排除。 D: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还相对落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这说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下列说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是继“初级阶段”之后的新阶段 ②“新时代”仍然具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③“新时代”是“初级阶段”发展的最终结果 ④“新时代”存在于“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①:“新时代”仍处于“初级阶段”,①错误。 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新时代”仍然具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存在于“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②④正确。 ③:“新时代”并不是“初级阶段”发展的最终结果,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理解型选择题。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26.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让“中国梦”得以顺利实现,最关键的是 A. —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B. 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C. 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 全面消除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的实现。A: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A正确。 B: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不是最关键的,B不符合题意。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C错误。 D:“全面消除矛盾”说法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7.《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求我们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放后面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一切其他工作 C. 坚持改革开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经济建设放后面,A错误。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不是停止一切其他工作,B错误。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错误。 D: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求我们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28.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为世界人民谋和平 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为世界人民谋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①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①③正确。 ②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不是为世界,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④符合题意。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不会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说法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0.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新学年开学时曾寄语:“学会‘担当’,培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这说明 ①青年人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②我们要坚持个人前途居首位,同时兼顾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③使命是个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的责任感 ④每个人的个人理想和历史使命总是一致的,实现了个人理想,也就担当了使命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年人的历史使命。①③:题目要求选出青青年应承担历史责任的正确选项,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个人前途不能放在首位,②错误。 ④:并不是每个人的个人理想都与历史使命一致,④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以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结合材料,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答案】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贡献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结合材料,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查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考生可先回顾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教材P3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然后结合试题材料简单分析作答: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即可,作答时要精简凝练,不能拖泥带水,做到条清缕晰,试题难度较低。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接下来中国的道路抉择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你认为新中国将选择哪一条道路?为什么? 【答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因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关于中国的道路抉择问题的讨论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你认为新中国将选择哪一条道路?为什么?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做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教材P26有具体而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四点直接书写即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的变式,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作答时尽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拖泥带水。本题试题难度不大。 3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结合材料并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在新时代中国,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的讲话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教材有完整的表述,学生只需记忆准确,默写上即可。 第(2)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相关知识,分析在新时代中国,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对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相应的阐述,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整合即可。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简答题,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归纳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 34.阅读材料,按要求分析问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干出来的,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担当、埋头苦干、才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发展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下面是两位网友的跟帖: 网友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能把蓝图变为现实。 网友二: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因为这是决定实现两步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发展动力和关键一招。 请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和网友的跟帖,对两位网友帖子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网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把脸蓝图变为现实,首先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网友一 认识到这一点;但只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够的的,要从蓝图变为现实,还需要其他条件,如坚持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等,网友一帖子的观点是片面的。 网友二,该网友的观点认为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十四个坚持”之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之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该观点对把蓝图变为现实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把握的非常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学生需要根据每个观点的内容与教材知识对接,逐个加以评判和肯定错误或指出错误,适当补充并分析理由。 网友一的错误在于,片面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把蓝图变为现实的唯一因素,因此,学生要分析把蓝图变为现实,既要有党的正确领导,又要有其他条件。 网友二的观点看到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对把蓝图变为现实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把握的非常正确。 【详解】本题要求请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和网友的跟帖,对两位网友帖子的观点进行评析。 从网友一的观点可以看出,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他认为把脸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但真要把蓝图变为现实,仅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条件,如坚持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等,网友一的帖子没有看到这一些,是片面的。 从网友二的观点可以看出,他认为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该观点对把蓝图变为现实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把握的非常正确。 【点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2)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