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3收入与分配作业
专题3 收入与分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 小李兑付了3年期的国债,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小李的这部分收益属于() ① 合法的劳动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④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①农民承包土地所得②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 ③农民因流转土地所得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下图(同富不同路)表明,现阶段我国()。 A.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个人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D. 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扩大中等收入,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C. 劳动数量和质量 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宿小收入分配差距,江西省各市已从2018年1月1 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饶市现最低工资标准15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15.8元小时,上饶市提高最低 工资标准旨在(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②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维护芳动者合法权益 ③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④懵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18年5月国务院下发三类人员基本工资调整方案,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重点是向基层倾斜。此次工资调整有利于( ) A.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B.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 D. 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作用 7. “分配律”(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律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律”的是( ) ①逐步提高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水平 ②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调整分配政策,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解决收入分问题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下列属于让再分配机制发挥“正能量”的措施有() ①今年7月某地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560元调整为1720元 ②今年3月某省提出建立环卫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2017年一季度某省财政支出大幅提速,省级预算对下转移支付基本到位 ④某地为民办实事,2017年5月30日前,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洛伦兹曲线找出了判断居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该指标以面积A除以AB面积之和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认为商越小,则居民收入越公平。要使“商”值变小,可行的举措有( ) ①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③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④完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政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 ①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的确认 ②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把个人收入和付出的劳动联系起来 ③是对劳动、知识、人才的尊重,增加科研人员的劳动收入 ④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国家发改委提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大国工匠”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此举( ) ①引导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属于再分配中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 ②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 ③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④有利于尊重知识和人才,完善按劳分配政策,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2013-2017年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推断出该市 ①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②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③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④城乡居民生存资料消费逐年减少,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以电商为代表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支点。2017年7月国家实施减税新政,将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海量的中小微网店在更为宽松的税收新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因为,减税有利于( ) A.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B. 缩小收入差距 C. 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D. 强化财政作用 2.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 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提高个人所 得税起征点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其合理的传导路径是( ) ①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居民收入增加→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企业税负减轻→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④国家税收增加→刺激社会总供给→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下表为2018年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的部分数据: 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专项扶贫支出 数值(亿元) 418961 104331 111592 3644 16482 1760 同比增加(%) 6.8 10.6 7.8 25.4 11.3 39.7 以上数据体现了 ①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②国家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③国家通过加大财政支出以促进社会公平 ④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2018年8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个税法拟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个税的调整有利于 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 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关于税制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A. 资源税改革——促进生产专业化,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B.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 C.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社会分工 D. 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调节企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 6. 2018年1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该税法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排污费转换为环保税,现行的排污费由原来中央和地方的1:9分成调整为全部环保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一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完善国家税收制度——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②规范政府执法——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调控能力 ④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环境污染成本——倒逼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7.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这表明 A. 国家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B. 政府抓住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 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 从2018年10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并执行新的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王先生是某公司的高级职员,月薪18000元(扣除险金等项目),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起征点5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王先生的薪金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为 ( ) A. 2600元 B. 2100元 C. 1145元 D. 1190元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2. 近些年,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健全,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 益得到有力保障,看病难、看病责问題有所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减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阅读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 (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低收人人群中较为突出,请就如何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列举2条措施。 3.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运用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此题属于四选二式组合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小李通过国债获得的收益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故②④符合题意;通过国债获得的收益属于非劳动收入,故①不符合题意;通过国债获得的收益属于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而不是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按劳分配,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得、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都属于按劳分配,①④正确;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和农民因流转土地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排除②③。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准确把握漫画主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漫画不能体现,排除A。 B漫画《同富不同路》表明人们获得收入的方式是多样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符合题意。 C漫画体现的是同富,没有涉及个人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排除C。 D漫画体现的是致富的途径,不涉及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排除D。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A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扩大中等收入,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不合题意,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C不合题意,劳动数量和质量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不合题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故选:A。 本题考查: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 5.【答案】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材料强调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不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 ④不合题意,“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举措,材料中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 故选:A。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通过颁布和实施劳动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且运用排除法去除不能体现材料主旨内容的选项。注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的措施。 6.【答案】A 【解析】 A正确,务院下发三类人员基本工资调整方案,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重点是向基层倾斜。此次工资调整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B不合题意,材料中调整工资属于分配制度,未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C不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按劳分配,未涉及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 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①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重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各种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7.【答案】B 【解析】 ①符合题意,“分配律”强调的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逐步提高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水平”与之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由材料中的“分配律”的内涵可知,强调的是初次分配促进公平的重要指标,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可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不合题意,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属于“分配律”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8.【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来做。 【解答】题干强调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正能量”的措施,财政“转移支付”和提高“低保”都属于再分配,有利于缩小差距,能发挥再分配调节的“正能量”,③④符合题意;①“最低工资标准”、②“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都属于初次分配,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洛伦兹曲线以面积A除以AB面积之和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认为商越小,则居民收入越公平,而要使“商”值变小,说明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②不合题意,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少偷税漏税,避免同一个环节重复征税,但并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不能使“商”值变小; ④不合题意,完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政策,可能会使得收入差距拉大,并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不能使“商”值变小。 故选:A。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①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0.【答案】A 【解析】 ①③正确,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的确认,是对劳动、知识、人才的尊重,增加科研人员的劳动收入。 ②错误,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没有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而是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④错误,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故选:A。 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1.【答案】C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措施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措施属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尊重知识和人才,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而未涉及完善按劳分配政策。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重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各种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要区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掌握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图表中,2013-2017年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显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地区生 产总值增速相差较小,甚至略快,说明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①②正确;图中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但不能说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③错误;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说明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不能说城乡居民生存资料消费逐年减少,④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减税对完善市场体系的作用;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通过减税可促进中小微网店的发展,即非公有要素制经济的发展,其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扩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 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通过减税可促进中小微网店的发展,即非公有要素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中小微网店的创业成本,因而可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D不合题意,减税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财政的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税收的作用 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②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④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4.【答案】A 【解析】 ①符合题意,我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 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因此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②符合题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使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的前提,因此又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不合题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企业无关; ④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国家税收不一定会增加,且增税应该是抑制社会总需求,而不是刺激社会总供给。 故选:A。 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 ①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②作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③税率--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主要针对工资薪金所得)。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 【解答】 为2018年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国家通过加大财政支出以促进社会公平,①③正确;材料中国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排除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排除④。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税收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材料中,新个税法拟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个税的调整使得低收入者缴纳的税减少,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①④正确;个税的调整涉及的是再分配,排除②;材料强调个税的调整对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而没有涉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排除③。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税收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清楚几个税种的特点。 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资源税改革不一定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故A错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故B正确;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分工没有关系,故C错误;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调节企业生产,但是会减少财政收入,故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排污费转换为环保税,现行的排污费由原来中央和地方的1:9分成调整为全部环保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一变化增强政府执法的规范性,可以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故②正确;这一变化也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调控能力,故③正确;全部环保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一变化不能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故排除①;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排污费转换为环保税,并未提高环境污染成本,故排除④。故选C。 19.【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审题。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国家收入分配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加大对对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持,这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李克强总理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这表明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弥补市场调节不足,故D正确。故选D。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从2018年10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并执行新的税率表,王先生是某公司的高级职员,月薪18000元(扣除险金等项目),不考虑其他因素,王先生的薪金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款为3000×3%+9000×10%+1000×20%=1190元,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21.【答案】(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材料中国家财政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加大对医疗方面的投入,保障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2)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③发挥财政和税收作用。 【解析】 (1)本题答题范围经济生活,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故考点应该定位为财政的作用。通读整个材料后,我们发现国家财政主要是用于民生领域,故体现的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经济生活,要求请就如何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列举2条措施。题目强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低收人人群中较为突出,故措施可从根本途径说起,要大力发展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低收入者群体有很多是失业者,因此解决就业问题;题目强调的是“低收入群体”,因此应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国家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在民生领域的作用,减少低收入者的税收。 (1)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作答,该题指向性明确,原理运用范围固定,学生需要对财政的作用熟练掌握和理解,并能结合材料内容对每个要点具体分析阐释,原理和材料要对应回答。答题格式:财政作用+具体作用。 (2)本题属于如何做的题型,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紧扣题目中的“低收入群体”,再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注意要多角度思考,如根本措施、收入公平、就业、国家财政支持等。 22.【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强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解析】 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经济生活,知识限定: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故考点可定位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考查学生对收入分配相关知识的掌握,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的措施类主观题。对接教材知识是:结合材料内容可用知识点有: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还可增加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本题属于如何做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实现 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在经济生活第七课,是热点问题,也是高频考点,学生只要把教材对应知识记住并默写下来即可,并能结合材料分点写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