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缺答案

‎ 期中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在“身体的我”之外拥有另一个“灵魂的我”。如果“‘身体的我’遇到挫折了,那个‘灵魂的我’”会开导他。这形象地说明了哲学(  )‎ ‎①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②是帮助人们追求个人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灵魂的我”即“具有哲学思维的我”。“‘身体的我’如果遇到挫折了,这个‘灵魂的我’会开导他”,说明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③④符合题意。哲学具有不同性质,真正的哲学才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①说法错误。哲学属于精神范畴,②说法错误。‎ ‎2.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答案 C 解析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是错误的,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目要求,均排除。本题答案选C。‎ ‎3.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  )‎ A.世界观促进人生发展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答案 B 解析 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是世界观,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是方法论,材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B符合题意;不正确的世界观不会促进人生发展,A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但不是影响世界观,故C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D表述错误。故选B。‎ ‎4.有人认为,带有4的数字不吉利。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是(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 D 解析 上述材料中的观点为主观唯心主义。A、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入选。‎ ‎5.癌细胞是无情的,它拥有对当前治疗的耐药能力,从而使这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挑战性。然而,一项最近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 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发现了癌症的弱点,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思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而未涉及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6.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猫儿眼》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看到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D.强调了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答案 C 解析 通过漫画的标题《猫儿眼》以及对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缺点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故C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 ‎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 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③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罗马教皇的观点回答了世界本原的问题,承认上帝的存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宇宙,排除;④说法错误,承认上帝是唯心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8.下列说法与漫画《草包学者》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 B 解析 阅读漫画可知,漫画《草包学者》讽刺的是弄虚作假行为。弄虚作假行为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不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排除;C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④符合题意,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B。‎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 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用、能用,②④符合题意。①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其正确性,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排除。‎ ‎11.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这说明(  )‎ A.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C.精神因素都是人们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D.只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侧重说明时代生活决定哲学思想。B与题意相反;C“都是正确反映”说法片面;D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错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正确认识是(  )‎ A.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中国哲学 B.上述重大理论成果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结 C.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上述重大理论成果改造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飞跃 答案 C 解析 “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故答案选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B、D三项观点错误。‎ ‎13.上述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这体现了上述重大理论成果(  )‎ ‎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④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只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提供物质基础,②观点错误,故含②的选项均应排除,答案选D项。‎ ‎14.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会是小的,重的会是轻的。”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  )‎ ‎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 ②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 ③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④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是一种夸大运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①③正确;②否认绝对运动与题意不符,④将静止绝对化也与题意不符。故选A。‎ ‎15.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生无所息”强调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①的意思是冬天来临的时候,天子向上天祈福,以保佑来年有好年景,而辛苦的农夫此时则可以得到休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的意思是人有认识的能力,物有可认识的性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6.2018年我国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  )‎ ‎①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造规律,②说法错误;③不是人们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的原因,与题意不符;①④正确切题,入选。故本题选B。‎ ‎17.漫画《画饼充饥》中主人公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答案 D 解析 画饼充饥是将物质等同于意识的错误观点,答案为D;A、C与漫画主旨不符;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错误。‎ ‎18.面对当前居高不下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源泉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人的意识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④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意识反映的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社会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源泉,①颠倒了二者的逻辑顺序,排除;“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这佐证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正确;人的意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由社会环境决定,③不选;房价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这佐证了生活实际是人的思想意识反映的内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19.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 A.历史性 B.目的性 C.客观物质性 D.能动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三个特点,即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没有止境,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讲的,故选A。‎ ‎20.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含有有毒气体的厌氧海水间歇性上涌,会造成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灭绝。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灭绝的认识,而且对研究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启示。材料表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 ②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人们的研究活动不断深入,得出最新的结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①正确;该发现对研究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启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正确;②错误,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点;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21.月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中国古代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  )‎ ‎①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古代民间对月食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制约,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认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②排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更新,人们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③正确。④中“唯一”说法错误,排除。‎ ‎22.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历史上第十七次修改党章。这体现了(  )‎ ‎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③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实践经历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推翻固有认识的过程”说法错误,并不是推翻固有认识而是超越原有认识,故②错误;“真理因主体实践经历的不同而不同”说法错误,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④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本题答案为C。‎ ‎2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答案 B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不断地发展真理、占有真理,故答案选B项。A项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2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①排除;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说明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的认识的变化发展,故②符合题意;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是基于我国的国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③符合题意;“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说法错误,真理在不断超越自身中发展,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医药哲学理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材料二 中医药学凝聚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优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中医药学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当中,并对中医药学起指导作用。今天,振兴中医药事业,离不开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1)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中医五行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6分)‎ ‎(2)运用哲学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振兴中医药事业为什么离不开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6分)‎ 答案 (1)①中医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2分)②它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分)③中医五行说的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2分)‎ ‎(2)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振兴中医药事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分)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2分)③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以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振兴中医药的伟大事业。(2分)‎ 解析 第(1)问属辨析类主观题,应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的角度指出其合理性,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2)问考查哲学的社会作用,注意作答时要与所给材料相结合。‎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租购同权”概念由此产生。“租购同权”即租房者和购房者享有同等权利,将产权与公共服务权益分离,实现公共服务权益均等。“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商品房市场,同时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也将迎来发展的契机。但好事兑现必定有一个过程,能否把好事办好,关键不在于一项制度或立法,而是一系列的配套如何完善、改革如何科学推进。‎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租购同权”新政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租购同权”新政时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根据新政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 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某班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分)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可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规律等方面的内容组织答案。‎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1982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开;2016年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开始依法推行“三权分置”,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完善了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依据。‎ 答案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均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符合;②真理是具体的。根据“三农”实际,制定、调整、完善土地政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农村土地政策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客观条件变化的需要;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基于土地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不同作用制定不同的政策,是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每点4分,共1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可结合材料从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