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解析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24ⅹ2分=48分)‎ ‎1.剪纸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文化市场瞄准了前人留下的这个文化蛋糕,开发剪纸艺术产业,从静态的剪纸文化之中发掘出文化市场的又一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剪纸文化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开发剪纸艺术产业,从静态的剪纸文化之中发掘出文化市场的又一朝阳产业”,说明大力发展剪纸文化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发展剪纸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理念的创新,①说法错误;②夸大了发展剪纸文化产业的意义,排除。本题选D。‎ ‎2.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 ‎①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③文化传播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由此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包容性特征,①项与题意不符;社会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3.善于沟通的人,绝不是言辞犀利、雄辩滔滔之人,而是能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并赞叹他人优点的人。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 ‎①倾听者对表达者的态度是反观自身涵养的有效手段 ‎②表达者通过倾听者的态度能获得关于自身价值感的信息 ‎③沟通双方的生活背景和主观感受的差异导致了彼此的分歧 ‎④沟通双方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进而消除误会以增进了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倾听者对表达者的态度是反观自身涵养的有效手段,而表达者通过倾听者的态度能获得关于自身价值感的信息,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为什么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③④项均没有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4.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科学技术和人文经典著作是要求深度阅读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纸质阅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 “浅阅读”不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正确途径 C. “浅阅读”是适应快节奏文化生活的必然选择 D. “深阅读”更有助于人们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答案】D ‎【解析】‎ 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故A错误;“浅阅读”通过对知识的浏览、泛泛的阅读,也能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实现文化创新,故B错误;“浅阅读”是适应快节奏文化生活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必然选择,故C 错误;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而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可见,“深阅读”相比“浅阅读”更有助于人们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故D正确。故选D。‎ ‎5.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扩大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 ‎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6.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成就其世界性,①错误;材料表明古琴音乐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古琴音乐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③错误;材料表明《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7.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夸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创造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题干中“雕像《思想者》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正确;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8.当前,我国婚育文化有着晚育独生甚至不婚不育的一面,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材料表明文化 ‎①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②对人的影响不可磨灭 ‎③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④是人们社会生活在精神上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不是不可磨灭的。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这表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①③选项入选。选A。‎ ‎【点睛】易错点---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该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得到改造。‎ ‎9.在当今世界乐坛中,“中国声音”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力量。中国指挥家、作曲家和独奏家们在世界舞台上的杰出表现,为“中国声音”赢得了掌声与喝彩,让国内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声音”的无穷魅力与中国音乐日渐崛起的蓬勃力量。“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传播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 ‎②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④加速了外国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进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外国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中国指挥家、作曲家和独奏家们为“中国声音”赢得了掌声与喝彩,让国内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声音”的无穷魅力与中国音乐日渐崛起的蓬勃力量。“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传播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③选项入选。选C。‎ ‎10.2018年,我国启动了20卷本的《中华民俗文化精粹》编写工程。该丛书致力于打造一部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做成了五千年农耕文明基因库。《中华民俗文化精粹》的编写 ‎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是展示中华文化优越性的内在要求 ‎③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提供了智慧源泉 ‎ ‎④对向民众科普中华文明的演进史有重要意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题目中,《中华民俗文化精粹》致力于打造一部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做成五千年农耕文明基因库,故该书的编写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向民众科普中华文明的演进史有重要意义。①④选项入选。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11.乡村文化建设绝非简单地输入,而是需要在田野上、在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由政府主导,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 ‎ ‎②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③调动亿万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 ‎④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②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在田野上、在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故要调动亿万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③④选项入选。选D。‎ ‎12.‎ 以“讲好中国农村故事,传播农村好声音,推荐每个人身边的中国好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建设精准扶贫”为出发点,收录了全国各省市两百多名优秀农民作者创作的诗文作品的《农村好声音》一书由台海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材料中的《农村好声音》‎ ‎①推动了农村社会实践的发展 ‎ ‎②是农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为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 ‎④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农民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书在推动农村社会实践发展方面的作用。③选项夸大了该书的作用。《农村好声音》收录了全国各省市两百多名优秀农民作者创作的诗文作品,这些诗文作品都来自于农民的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农民的精神世界。②④选项入选。选D。‎ ‎13.芯片,又称集成电路,是人工智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竞争的科技制高点。美国禁止中兴通讯出售元器件的做法使我国企业意识到了抢占这一制高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占这一制高点需要 ‎①在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时弘扬工匠精神 ‎ ‎②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弘扬伟大奋斗精神以开拓创新 ‎ ‎④发扬以自立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打破封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发展文化事业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选项错误,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美国禁止中兴通讯出售元器件的做法使我国企业意识到了抢占这一制高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占这一制高点需要在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时弘扬工匠精神,弘扬伟大奋斗精神以开拓创新。①③选项入选。选A。‎ ‎14.作为舶来品,中国油画一开始是在西方固有的框架内来确定自己的方位与路径,但近20年来,这一传统遭到了空前的解构,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油画在精神、形式乃至资源等方面的文化回归。这表明,近年来中国油画在借鉴西方文化时注重 ‎①保留文化创新的根基 ‎ ‎②抵制其腐朽思想的危害 ‎③改变油画创作的基本特征 ‎ ‎④保持文化的民族风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其观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油画创作的基本特征的改变。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油画一开始是在西方固有的框架内来确定自己的方位与路径,但是近20年来,这一传统遭到了空前的解构,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油画在精神、形式乃至资源等方面的文化回归,这表明了中国油画在借鉴西方文化时注重保留文化创新的根基,保持文化的民族风格,①④选项入选。选B。‎ ‎15.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 ‎①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②沿着政治决定的文化发展方向前进 ‎③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④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文化创新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④选项错误,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需要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③选项入选。选A。‎ ‎16.2018年1月,新世界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启动仪式暨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项目通过推荐100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作品、个人故事译成阿拉伯、英、法、德等10种语言向全球推广,推动更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为更多人所接受。这一项目 ‎①是基于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②为加快中外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靠平台 ‎③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 ‎④是我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融合。④选项错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题目中,文学传播论坛项目通过推荐100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作品、个人故事译成阿拉伯、英、法、德等10种语言向全球推广,推动更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为更多人所接受。这一项目是基于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理解,①③选项入选。选A。‎ ‎17.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英烈保护法提出,全面加强英烈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要加强英烈事迹和英烈精神的宣传。国家重视保护英烈是因为英烈精神 ‎①对我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激励作用 ‎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相同的具体内涵 ‎③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 ‎④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我国先进文化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③选项错误。国家重视保护英烈是因为英烈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我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激励作用。①④选项入选。选B。‎ ‎【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等方面思考。具体包括:(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某地即将举办以“网络媒体: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力量”为主题的2018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研讨会。下列符合这一研讨会内容的有 ‎①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网络媒体 ‎ ‎②网络媒体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③网络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④网络媒体能增强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③选项错误,网络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手段。某地举办以“网络媒体: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力量”为主题的2018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研讨会,通过该研讨会主题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该主题研讨会中充分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民族文化创新活力,②④选项入选。选D。‎ ‎19.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应当 ‎①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创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弘扬时代主旋律,用严肃高雅统领文化发展 ‎④大力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目的表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故要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应当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创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②选项表述正确。③选项“用严肃高雅统领文化发展”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吸收。选A。‎ ‎20.第二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征集到了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运用镜头艺术热情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这些优秀作品 ‎①使人们依靠丰富的知识避免了人格上的缺失 ‎②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使流行文化在人民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 ‎④为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且与题意不符。③选项错误,流行文化不能占主导地位。题目中,这些优秀作品运用镜头艺术热情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这些优秀作品为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载体,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选项正确入选。选D。‎ ‎21.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22.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并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不选;革命文化并不是经大众传媒的传播才具有价值,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3.奋斗者、追梦人,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荣耀身份。奋斗者、追梦人是一群“勇毅而笃定”‎ 的人。下列选项与“勇毅而笃定”体现的民族精神一致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②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勇毅而笃定”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①②选项均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与题意相符。③选项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故排除。④选项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爱国情操,与题意不符。选A。‎ ‎24.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西方对国际关家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从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上看,中国人历来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天下利。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是由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所决定,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而西方信奉人性自私,利益至上,权力制衡,他们对国际关家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①②项符合题意;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并不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③项与题意不符;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有其经济政治根源,但并不体现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动力。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动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层出不穷;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大众来说,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文化消费信息。电商公司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大众参与数字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材料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文化从来就是和而不同的,从来就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从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能再度实现跨越发展,与我们借助外来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但积健为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更发挥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指出材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答案】(1)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互联网+”推动了文化产业在经营管理以及动作模式上改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互联网+”催生了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③文化越来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④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获取各类文化消费信息,激发大众参与数字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充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动力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着重可以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越来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指出材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本题首先可以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说明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第二,可以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第三,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的角度,说明要充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即可。‎ ‎【点睛】提高主观题审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答案】(1)①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打造品牌时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既要融入本民族文化元素,又要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以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和理解;②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让外国人认同中国品牌。‎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解析】‎ ‎【分析】‎ 本题材料一以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根据材料的表述,可以看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是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和理解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打造品牌时要遵循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既要融入本民族文化元素,又要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以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让外国人认同中国品牌。‎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我们成为我们”,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需要我们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误区警示:‎ ‎1.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点拨: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它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包含着文化继承,但不等于文化继承。‎ ‎2.对待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实践的智慧和方案——世界各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最终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理念顺应时代潮流,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材料二: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其仁爱、和谐和中庸的核心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提供了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智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中华文化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 ‎(2)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②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融合。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解析】‎ ‎【分析】‎ 本题材料一以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的限定。首先,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其仁爱、和谐和中庸的核心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提供了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智慧;其次,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主要可以从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树立文化自信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正确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不会走向衰微,才会创造新的辉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