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惠南中学2019年秋季10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8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教科书式”“确认过眼神”“官宣”“佛系”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A. 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热词的出现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适合题意;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A是错误的;C、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灿烂诗篇,历经千载魅力不减。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已成为当下人们出行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人们的文化素养取决于文化旅游的发展 B. 文化与旅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 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D. 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错误。‎ B: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错误。‎ C: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已成为当下人们出行新选择,这表明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C符合题意。‎ D:传承诗词文化是注重诗词自身的文化价值,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这表明 ‎①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④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各项工作,体现了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符合题意,用十九大精神引领各项工作,体现了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表述错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选A。‎ ‎【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己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表明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和创新平台 ‎②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③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春节期间,三地博物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烘托了节日气氛,受到老百姓欢迎,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合,②④符合题意。‎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①表述错误。‎ ‎③:博物馆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原则,材料也未体现博物馆产生经济效益,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截至2019年5月5日,《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46亿元,可以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由此可见(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④:“截至2019年5月5日,《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46亿元,可以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可见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没有体现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港珠澳大桥通车,“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①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教育而不是科技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错误;③与我国事实不符,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7.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发展阻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④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某些发达国家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表明某些发达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这启示我们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①④符合题意;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符合材料主旨;文化发展不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③表述错误。本题答案是B项。‎ ‎8.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要夯实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说明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启示我们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④适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①错误;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9.粤菜特色菜之一的“乳鸽”,在欧美、拉美客人看来,是一道“不合适”的菜品,因为他们会问“毕加索的鸽子怎能吃掉”?在国外,人们往往不分乳鸽与肉鸽。另外,中国有句话“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西方刚好相反。这表明(  )‎ A.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主要源于风俗习惯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 C. 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 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B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强制的。 C说法错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但并非完全不同。 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中国人与欧美客人对鸽子、酒茶的认识存在差异,这是文化差异对人的影响的结果。 故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 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关系)‎ ‎10.在《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特邀5名优秀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顶级中学任教,结果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这种现象说明 ‎①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中英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两国师生矛盾难以调和 ‎④中英两国不同价值观,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这是受两国文化不同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题肢②正确;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而材料中英国学生不能接受中国教师的教育方式,中国教师也一时无法适应英国学生的举动,这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题肢④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题肢①不选;两国师生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题肢③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11.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一个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很多人被这个故事狠很地戳中泪点,因为一切都比不上那份用心,那份执着,那份对亲情的守护。材料说明 ‎①“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透过老爷子的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③选项错误,材料中老爷子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不涉及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老爷子历尽艰难,做出了一个动画片中“小猪佩奇”玩具,说明了“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入选。老爷子深居大山中,开始完全不知道“小猪佩奇”为何物,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④正确。选D。‎ ‎12.2018年12月,马云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创新者”,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成功的企业必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马云所倡导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不知不觉融入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才造就了淘宝网这一全球最大电商网站。这说明 ‎①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员工 ‎②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 ‎④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正是马云所倡导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不知不觉融入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才造就了淘宝网这一全球最大电商网站。这说明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员工,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①②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中的“优秀文化……的影响更持久”说法错误,排除;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的作用 对社会: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才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如“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这说明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弱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故③错误;一些通俗的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故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4. 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 不同名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 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答案】C ‎【解析】‎ ‎《媳妇的美好时代》走出国门,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选C;A、 D本身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片面,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5.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答案】B ‎【解析】‎ 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国民乐具有中国特色,充满中国韵味,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受到欧洲听众的喜爱,说明文化是世界的,B适合题意;A、C是片面的;D不适合题意。‎ ‎16. “入乡随俗”表明了( )‎ A.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 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 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这表明了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ABD:入乡随俗强调的是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可见,这三项都不是入乡随俗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排除ABD。‎ 故本题选C。‎ ‎17. 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 A. 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 D.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长城、金字塔属于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符合题意,应选;A、C错误,不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8. 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 ‎  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  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  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  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题干的要求是站在人类正义的立场上,①说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②表明的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①②都是政治立场。只有③④是站在人类正义立场上的正确观点,故选D。‎ ‎19.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这告诉我们 ‎ ①城市发展要减少现代化建筑,保护传统文化 ‎ ②要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 ③推进城市发展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 ④城市建设应承载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城市发展既要现代化建筑,也要保护传统文化,①错误;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说明城市建设要保护好历史遗迹,因为它是有文化的,有生命力的,②④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③错误。故本题选C。‎ ‎20.随着E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写文字的习惯已被悄悄颠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汉字危机”‎ ‎①使人类文明失去了传承的最基本载体 ‎②不利于系紧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④启示我们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使人类文明失去了传承的最基本载体,与事实不符。②③符合题意,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汉字危机”不利于系紧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我们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故答案为D。‎ ‎【点睛】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助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这首孤寂了三百年的小诗——《苔》,一经由曾经的支教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传唱出来,就骤然走进了亿万国民的心里,成为狗年第一励志歌曲。这表明 ‎①借助现代传媒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②创新解读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其新活力 ‎③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苔》这首诗借助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而被大众知晓,这表明借助现代传媒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符合题意;《苔》经由曾经的支教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传唱出来,就骤然走进了亿万国民的心里,成为狗年第一励志歌曲,这表明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形式的创新,而不是解读文化内涵的创新,②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大众传媒的作用,没涉及到教育,④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B。‎ ‎22.‎ ‎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 ‎③: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两个人工岛岛头共有四个青铜鼎,分别刻写着“海底绣花、筑岛奇迹、蛟龙出海、圆梦伶仃”的字样这些鼎的浮雕、纹理样式都是采用独特的中国传统的元素,他们记载着这项超级工程的筑梦历程。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港珠澳大桥上的青铜鼎,刻写着“海底绣花、筑岛奇迹、蛟龙出海、圆梦伶仃”的字样,这些鼎的浮雕、纹理样式都是采用独特的中国传统的元素,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本题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4.“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网课”作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教育的革新”。“网课”的出现:‎ ‎①表明网络教育作为新事物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使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在使用,并没有被取代;②符合题意,“网课”能“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成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等表明“网课”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的重要作,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材料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古诗词里对乡村的咏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田园梦。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④文化塑造人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新型农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为意义类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 ‎【详解】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等,运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6.‎ 某中学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做到步步有景,处处有人,用规范而隆重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团仪式,隆重而热烈,给学生以启迪。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坚持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中队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校园明星”“尊师标兵”“师德标兵”等表彰大会,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规范丰富的教育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良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范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④优秀文化积极的塑造人生。优良的文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相对接,分析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规范丰富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可运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影响人的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进行分析。‎ ‎【点睛】感受文化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B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27.“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1)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重要意义?‎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答案】(1)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的差异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①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和而不同”,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1)本题为意义类的主观题,要求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本题实际为简答题,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2)本题为措施类的主观题,要求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实际考查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详解】(1‎ ‎)本题可以从文化多样性是什么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的角度回答。由于各名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文化的差异不是冲出的根源,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起点。‎ ‎(2)解答本题主要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应该坚持的原则两个方面回答,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8.“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孝”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遵循先辈教诲,坚持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孝”文化。‎ 也有人说,“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所以,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孝”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剔除之。‎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孝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孝文化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时代新内涵,而不是简单继承;材料中观点一看到了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但忽视了孝文化中包含的糟粕,是全盘继承的观点,是片面的;观点二看到了孝文化中的糟粕而忽视了其精华,是全盘否定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注意,一般这类试题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考生生就其正确的观点进行阐述,就其错误的观点给与指正。首先承认“孝”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遵循先辈教诲,坚持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孝”文化这一观点考生看到了“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孝的积极作用,但又忽视了孝文化中包含的糟粕,是全盘继承的观点,在这一点上又是错误的;其次,依据材料“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所以,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孝”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剔除之,‎ 考生可从对待孝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时代新内涵等角度肯定其合理之处,同时该观点又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全盘否定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存在不合理之处。‎ ‎【点睛】评析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 2.解题方法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山东文综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