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五县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考前押题试卷(人教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考前押题试卷(人教版附解析)

‎2020年高考热身训练思想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曲线反映某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 ‎①商品价格由P0向P1变化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②价格在P1时,该商品市场可能出现短缺,政府应该采取最高限价 ‎③价格在P2时,该商品市场可能出现短缺,政府应该采取最高限价 ‎④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商品价格由P0向P1变化时,意味着商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但由于该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不会大幅减少,其替代品也不会大幅度增加,①排除。‎ ‎②:价格在P1时,该商品供过于求,而不是市场出现短缺,而且最高限价应低于均衡价格,但题中P1却是高于均衡价格,②错误。‎ ‎③:价格在P2时,该商品供不应求,市场可能出现短缺,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因为该商品为生活必需品,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最高限价,③正确。‎ ‎④: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供给增加,E点(市场均衡点)将向右下方移动,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 在急诊中心,‎5G防疫机器人集巡逻、配药、消毒等功能于一身,穿梭忙碌;在地铁、火车站,“‎5G+热成像”人体测温设备对来往旅客进行快速体温筛查;‎5G赋能交通,使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成为现实;‎5G赋能能源业,智慧风电场、智慧矿山提升传统工业部门的数字化水平;‎5G赋能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经济智能化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对社会的意义在于( )‎ ‎①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 ②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 ‎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 ④增加商品价值和产品附加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会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①说法错误。‎ ‎②③:‎5G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会使得经济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提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②③符合题意。‎ ‎④:‎5G的应用,会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④“增加商品价值”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 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商品定向销售,从而将粉丝转化为价值的经济模式,中国的“网红经济”已经进入3.0时代。目前,网红带货和网红自主电商已经覆盖服装、美妆、美食、母婴、汽车、日用品、数码等消费品类。网红经济重构了“人货场”,从“人一货一场”变成“货一人一场(线上)”;重构了需求路径,从“需求—产品—消费”,到“内容—需求—消费”;重构商业逻辑,从“找对人”“用对货”“去对地”,变成边看边买“所见所得”;重构传播模型,从卖产品到卖信任。对网红经济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网络直播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 ‎②新兴促销形式促进消费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 ‎③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助力经济繁荣发展 ‎④通过网红经济获得经营性收入,拓宽了居民收入来源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在我国,目前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为就业提供的了渠道,能拉动灵活就业,促进人数增加,①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 ‎②:材料中网红经济的四个重构说明了新兴促销形式促进消费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②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 ‎③: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③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④: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可见,材料中的通过网红经济获得收入,并不是经营性收入,④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故本题选D。‎ ‎4.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描述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型,旨在确立一项衡量经济政策和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其特点是,在一种变革中,获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利益受损失者的损失。它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下列事项中,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是( )‎ ‎①国家实现全面“营改增”,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可能提高 ‎②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收入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③国家完善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改革,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但高收入者缴税增多 ‎④某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实际上总财富最大化标准,国家实现全面“营改增”,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可能提高,符合这一标准,①正确。‎ ‎②: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会增加财政支出,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收入一定会减少,②错误。‎ ‎③:个人所得税改革属于再分配,而不属于初次分配,③错误。‎ ‎④:某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符合获益者 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利益受损失者的损失的说法,而且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④正确。‎ 故本题选C。‎ ‎5. 市场渗透率是指企业的实际销售量在市场需求的最高界限中的百分率。下图是跨国企业在中美两国市场渗透率的比较(单位:%)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推断正确的有( )‎ ‎①总体来看,跨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联系相比美国更加紧密 ‎②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渗透率高的原因 ‎③在各自国内市场,中国企业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较之美国企业更大 ‎④中国市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超过美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图中,根据该跨国企业所售的商品种类在中美两国的渗透率来看,只有电子产品的渗透率是中国小于美国,其余的均高于美国,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联系相比美国更加紧密,中国企业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较之美国企业更大,①③正确。‎ ‎②:渗透率是预期市场需求与潜在市场需求之间的比率,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渗透率高与劳动力成本之间无直接关系,②排除。‎ ‎④:通过材料以及图示相关数据的解读不能得出该结论,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 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6. 近年来,某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自治为抓手,探索推行“三事分流”工作法:行政事项和公共服务等“大事”由政府牵头办理,社区公益事项等“小事”有村(社区)“两委”为主导,居民“私事”引导居民群众自行解决。这种工作法旨在( )‎ ‎①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减轻政府公共服务责任 ‎②发挥基层党委主体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③培养群众主体责任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 ‎④厘清政府、社区和群众权责边界,促进基层良性治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的主旨是基层自治,不存在“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减轻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问题,①排除。‎ ‎②:材料的主旨是基层自治,主体在农村是村民,在城市,是居民,②错误。‎ ‎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自治为抓手,这有利于培养群众主体责任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③符合题意。‎ ‎④:行政事项和公共服务等“大事”由政府牵头办理,社区公益事项等“小事”有村(社区)“两委”为主导,居民“私事”引导居民群众自行解决,这是在厘清政府、社区和群众权责边界,促进基层良性治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 2019年7月,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这一平台与各省级部门自建的业务应用系统对接联动,重点建设执法监督、监测预警、决策支持三个业务系统。这一平台的推广有利于( )‎ ‎①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②拓展政府的行政权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③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④完善决策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监管平台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①错误。‎ ‎②:政府的行政权力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拓展,②错误。‎ ‎③④:浙江省全力打造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与各省级部门自建的业务应用系统对接联动,重点建设执法监督、监测预警、决策支持三个业务系统,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完善决策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 某地基层政协委员们建立了“请你来协商”平台。该平台聚焦民生,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 由此可见,“请你来协商”平台的价值在于( )‎ ‎①发挥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②督促各界人士踊跃行使国家权力 ‎③为“中国式”民主提供重要实践渠道 ‎④为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提供依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请你来协商”平台聚焦民生,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可见,这是在发挥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式”民主提供重要实践渠道,①③符合题意。‎ ‎②:在我国,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具体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而不是各界人士行使国家权力,②错误。‎ ‎④:“请你来协商”平台为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提供了渠道,而不是提供依据,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 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乡人民艰苦奋斗,经济总收入从1978年未的96.4万元增加到2018年末的25522.94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06.85元增加到11757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党的领导为基诺族富起来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国家和各地的支持是基诺族富起来的主要原因 ‎③党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基诺族人民参加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④基诺山乡开展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基诺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基诺族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发展取得中国大成就,说明党的领导为基诺族富起来提供了政治保证,也说明党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基诺族人民参加家乡建设的积极性,①③正确。‎ ‎②:基诺族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基诺族的自主奋斗,国家和各地的支持只是外部原因,②错误。‎ ‎④:基诺山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 ‎2020年3月1日,“两岸同祈福,神农佑中华”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开幕,台湾青云殿与湖南省炎帝陵同时为中华民族祈福。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文化交流利于推动祖国统一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两岸文化可以存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仅仅涉及中华文化,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因此,材料不体现文化是世界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说明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②符合题意。‎ ‎③:“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是因为两岸文化交流利于推动祖国统一,③符合题意。‎ ‎④: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不存在存异,④错误。‎ 故本题选D。‎ ‎11. ‎2020年6月13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各项活动。让千年文物重现风采,为残损器物恢复原貌,给古老遗址找回昔日光华……文物修复师们秉持专业与耐心,守护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修复文化的过程,不仅在延长文物的生命,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也是研究文化中蕴含的科技与历史、记忆与技艺的过程,是提炼文化基因的过程,使我们更认同、热爱自己的文化。这体现了( )‎ ‎①文物体现历史,文物是民族血脉和灵魂 ②通过文物修复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在文物修复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④在文物修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不是“文物是民族血脉和灵魂”,①排除。‎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可见,材料没体现通过文物修复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②排除。‎ ‎③④:“让千年文物重现风采,为残损器物恢复原貌,给古老遗址找回昔日光华……”以及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使我们更认同、热爱自己的文化”等体现了“在文物修复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体现了“在文物修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哥特式建筑潮流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拉斯金的理论专著。该书所阐述的建筑七大原则为:奉献、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和顺从,这也是建筑哲学的七大原则。七大原则深刻论述了建筑与人、社会、自然、历史、生活等的关系和规律,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这表明 ‎①建筑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②人们研究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建筑哲学的提出从精神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④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研究的目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建筑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①错误。‎ ‎②④:建筑七大原则深刻论述了建筑与人、社会、自然、历史、生活等的关系和规律,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这表明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人们研究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 ‎③:建筑哲学的提出从精神层面让人们懂得了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 ‎④经过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是不同时期的实践水平是有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②③符合题意。‎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①夸大了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性,错误。‎ ‎④: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是不科学的,排除。‎ 故本题选C。‎ ‎14. 漫画(下图)《救急“良策”》启示我们应该( )‎ ‎①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束缚②纲举目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④防微杜渐。增强风险意识防范于未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即使能遮挡一时,早晚也会沉入海底”意思是既要着眼于眼前,也要考虑长远,体现了纲举目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防微杜渐。增强风险意识防范于未然,②④符合题意。‎ ‎①:漫画的寓意并不是“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束缚”,①排除。‎ ‎③:“救急良策”强调的是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5. 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的暴力活动,这不仅影响了香港市民的和平生活,也严重损害了香港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中心地位。为此,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进行涉港国安立法,这是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香港社会经济,保障香港市民和平生活的重要措施。这一立法,是包括香港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福祉。涉港国安立法的出台( )‎ ‎①表明社会意识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③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说明上层建筑的变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针对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的暴力活动及其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全国人大进行涉港国安立法,这表明社会意识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未涉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②排除。‎ ‎③:材料强调,针对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的暴力活动及其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全国人大进行涉港国安立法,这并未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排除。‎ ‎④:全国人大进行涉港国安立法是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香港社会经济,保障香港市民和平生活的重要措施,这说明上层建筑的变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材料一2015——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注:按2019年脱贫标准,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未脱贫人口551万,未脱贫县52个。‎ 材料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为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城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各部门要根据补短板的需要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精准奖补措施。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的举措是如何补齐“三农”短板、助推“三农”发展的?‎ ‎【答案】(1)2015-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减少,说明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或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2)①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弥补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资金不足;‎ ‎②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减轻农户负担,扩大农机使用范围,提高农业生产率;‎ ‎③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等经济政策,积极引导和调节农业生产;‎ ‎④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创新农产品风险管理,保护农户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⑤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补齐“三农”短板、助推“三农”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国家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的举措是如何补齐“三农”短板、助推“三农”发展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 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要求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根据图表“2015--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可知2015-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减少,‎ 说明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或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批注“按2019年脱贫标准,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未脱贫人口551万,未脱贫县52个”说明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第二步,要求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的举措是如何补齐“三农”短板、助推“三农”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材料“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可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材料“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可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减轻农户负担;材料“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可知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等经济政策;材料“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可知落实农业保险政策。综述,知识要点: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 ‎【点睛】第(1)步,属于图表分析题。结合本题呈现形式,本题的解答侧重于“读”,读图表,解题思路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注意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提取数据,纵横对比,说明理论知识,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注意图表中“注”的作用,补充思路,完善答案。第(2)步,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明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下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部分重要论述:‎ ‎◇“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的时代要求(或“恪守党的性质、执政理念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或“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或“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明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背景,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属于中观考查,主体为中国共产党。 考生解答此题时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整合答案。依据材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可从党的领导地位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依据材料“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可从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的时代要求。 依据材料“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可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8. 法国总统马克龙继续将“变革”作为其执政的关键词,在三条战线上强力推进变革:一是在国内层面,努力创造就业,释放经济活力,让法国成为一个团结的国家;二是在欧洲层面,与德国携手,推进欧元区改革,重塑欧洲;三是在国际层面,推行独立和多边主义外交,让法国成为一个有着普世主张的强国。然而,由于目前法国国内右翼势力依然活跃,并呈上升趋势,即使马克龙领导的“共和国前进”运动在国会占据多数席位,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右翼政党的制约,从而使马克龙的变革面临严峻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法国总统的权力和地位的角度,阐述马克龙从三条战线上推进变革的依据。‎ ‎(2)运用“法国政体的特点”的知识,分析马克龙的变革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 ‎【答案】(1)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法国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马克龙会注重刺激就业,释放经济活力,以此加强国内团结。法国总统拥有外交权,所以马克龙会与德国携手重塑欧洲,努力推动法国成为有着普世主张的强国。‎ ‎(2)法国的政体具有议会制的特点,同时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会使其在议会中的影响力日渐加深,进而制约“共和国前进”运动在国会中的活动,再通过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来牵制马克龙的变革,从而使马克龙的变革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法国总统马克龙继续将“变革”作为其执政的关键词,在三条战线上强力推进变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国家与国际组织》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法国政体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第(1‎ ‎)问,本题要求考生从法国总统的权力和地位的角度,阐述马克龙从三条战线上推进变革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法国总统的权力和地位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法国政体类型、法国总统地位、法国总统权力,其中法国总统权力涉及最高行政权、外交权,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法国政体类型、法国总统地位、最高行政权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法国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马克龙会注重刺激就业,释放经济活力,以此加强国内团结。②总统外交权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法国总统拥有外交权。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马克龙会与德国携手重塑欧洲,努力推动法国成为有着普世主张的强国。‎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法国政体的特点”的知识,分析马克龙的变革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法国政体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角度:议会制、多党制,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法国的政体具有议会制的特点,同时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会使其在议会中的影响力日渐加深,进而制约“共和国前进”运动在国会中的活动,再通过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来牵制马克龙的变革,从而使马克龙的变革面临严峻挑战。‎ ‎【点睛】选修教材《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以简答题为主,也会通过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务必对《国家和国际组织》中重要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知识给予足够重视。‎ ‎19. 庚子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作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重大决策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给纷主动请缨,向险而行,由此也涌现了一封封浸润人心的战“疫”家书。‎ 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张静静致母亲:“妈妈,您从小就教育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女儿也要有大情怀’。您的教诲我从没敢忘,大年初一出征前,我留给您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疫情面前,总得有人站出来!”‎ 湖南援鄂医疗队队员洪余德致母亲:“然后匆忙赶回家收拾行囊,来不及和您一起吃个饭便夺门而去,出门瞟见您侧着身,弓着背,我没有半句告别,对不起,不是不想告别,而是不敢告别。”‎ 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姜洪彪致妻儿:“厚重的防护服下,每做一个动作都要喘好久,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上全是小水滴,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只能忍着。有我们在,病人眼神里就多了一丝希望。”‎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从战“疫”家书的视角,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磨维压垮过的原因。‎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战“疫”家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以医务工作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面对疫情时展现出来的浓厚家国情怀,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品格,体现了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抗疫中医护人员的最美家书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战“疫”家书的视角,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磨维压垮过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战“疫”家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以医务工作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面对疫情时展现出来的浓厚家国情怀: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品格,体现了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0.‎ 材料一 ‎ ‎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更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守住文化根脉,维系民族精神,才能让我们的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故宫的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过多游客的“青睐”对故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故宫的路面、台阶磨损严重,游客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对彩绘、局部装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某种程度上故宫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 ‎(1)保护故宫文化遗产需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故宫文创产品,结合故宫文化元素的创意巧思,提炼故宫文化精髓,为人们的现代生活创意赋能。“朕知道了”胶带,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显示着皇家的霸气,给使用者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意云间流苏软,珠翠玲珑醉流霞”。故宫荷包口红用玲珑精美的‘荷包’寓意‘和’,选用宫廷荷包六大吉祥图案。象征“福、禄、寿、喜、财、吉”的美好寓意惊艳了时光……‎ 故宫文创产品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特色化、便携性,让古老而肃穆的历史遗存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对于故宫文创产品,有的网友认为繁多冗杂。破坏了百年紫禁城的庄严性和历史厚重感;有的网友却说时尚有趣,为故宫与民众之间搭建了桥梁,更有利于引发故宫文化传播的“蝴蝶效应”。‎ ‎(2)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一个原理说明理由。‎ ‎【答案】(1)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使人们在开发利用故宫文化遗产之前确立保护文物的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②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树立保护文物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会增强人们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自觉性。‎ ‎③意识是物质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保护故宫文化遗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把文物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 ‎④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措施。‎ ‎(2)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文化遗存,应该保持其严肃性、庄严性,不宜进行繁多冗杂、趣味性开发。‎ ‎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把握主流。故宫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既要开发更要保护,要保护好故宫作为皇家文化的独特性,不能任意开发。‎ ‎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故宫文化应始终保持其独特性、严肃性、厚重感,才能让人们对故宫文化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①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更易激发人们探寻故宫文化。‎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宫有多种文化元素,与人们的生活巧妙对接,既为生活带来趣味性和实用性,又有利于故宫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③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勇于创新。故宫文创不断创新,让古老而肃穆的历史遗存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激发人们从更多的视角感受故宫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时尚有趣的故宫文创,更容易使故宫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内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1)保护故宫文化遗产需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保护故宫文化遗产需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一个原理说明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材料观点和知识指向,对于故宫文创产品,有的网友认为繁多冗杂。破坏了百年紫禁城的庄严性和历史厚重感;有的网友却说时尚有趣,为故宫与民众之间搭建了桥梁,更有利于引发故宫文化传播的“蝴蝶效应”。如果选择第一张观点,可以从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价值观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等角度思考分析。如果选择第二种观点,可以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角度回答。无论选择哪种观点,理由一定要充分,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 ‎【点睛】“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个问题、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