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学科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的联系。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错误。‎ B: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B错误。‎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正确。‎ D:哲学不能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也不能决定具体知识,D错误。‎ 故体现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注意: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懂哲学。③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神灵天意决定人的祸福 D. 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个选项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他们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排除ACD。‎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了,故B正确。‎ 故本题选B。‎ ‎3.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 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 C.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 是“科学的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A符合题意。‎ B: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才是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B错误。‎ C:真正的哲学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提供物质力量,C错误。‎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真正的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BCD错误,材料中的方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故选:A。‎ ‎6.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哲学具有时代性 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 任何精神上的精华都是哲学 D. 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题干说到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说明哲学具有时代性,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才是精神上的精华,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7.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A. 哲学在世界之内 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学习哲学可使人更聪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是对题干的重复,排除A。‎ B: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强调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正确。‎ CD:这两个选项属于哲学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CD。‎ 故本题选B。‎ ‎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这个世界的本源,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的依据,故B选项表述正确。A选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排除A。CD:这两个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D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名师点睛】比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一方面要看到三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主张那里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因而具有科学性。‎ ‎9.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 ‎ ‎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因为人的整理才有规律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引文类选择题,此类题型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要正确解答此类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项①③⑤⑥符合题意;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因为二者均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我们不能说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旧唯物主义也有缺陷,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它的观点往往只借助于直观和猜测,因此在细节上是模糊的,没有建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陷。同样,唯心主义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但是它们的某些观点也有合理成分,比如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一部分。‎ ‎10.“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该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③选项错误,“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但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①④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易错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该观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1.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 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B、C均是世界物质性的表述。‎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D是错误的,排除。‎ 故本题选D。‎ ‎12. “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加入牛能花花,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句话生动地说明 A. 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 C. 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C ‎【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上帝的观念属于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故排除;上帝的观念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但是上帝并不存在,故选项B正确,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没有上帝,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材料未体现,故体现。故本田答案选C。‎ ‎【考点定位】物质决定意识 ‎【名师点睛】从内容和本质上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鸟所创造的上帝是对鸟的物质原形的主观反映。‎ ‎13.意识的根源在于 A. 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 人的大脑 D. 客观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D正确。‎ ABC:选项ABC均不是其根源,不选。‎ 故本题选D。‎ ‎14.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 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1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 D. 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是不变的的说法错误,排除A。‎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是每年的花还是那些花,但是人却不是原来的那些人了。这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故B正确。‎ C:世界上的事物的根本性质也会变,故C正确。‎ D:题中事物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该选项也不是哲理,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6.实践是(  )‎ A. 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 B. 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 C. 客观的活动 D.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答案】D ‎【解析】‎ A表述错误,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B表述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性,因此不是主观活动;C表述错误,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能动性活动,该说法不全面;D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在主观认识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故选D。‎ ‎17.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 A. 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 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A:亲口吃一吃说明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A正确。‎ B: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B错误。‎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错误。‎ D:该选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材料没体现,排除D。‎ 故本题选A。‎ ‎1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心远地自偏,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这是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注意掌握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技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19.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变化是规律的,①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0.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实践性 B. 灵活性 C. 革命性 D. 科学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不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 爱国民主文明和谐 ‎【答案】B ‎【解析】‎ ‎【详解】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B符合题意。‎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A不符合题意。‎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不符合题意。‎ D:选项D搭配错误,不选。‎ 故本题选B。‎ ‎22.志愿者精神是指 A. 团结、友爱、互助、进步 B. 团结、互助、创新、进步 C.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D. 服务、奉献、自强、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A:志愿者精神是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精神是指团结、友爱、互助、进步,A符合题意。‎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23.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有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强调低碳生活方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增强环保意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知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向对材料的认识,属于认识类题目。题目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比较明确,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等知识角度思考,然后对接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回答时从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角度分析。‎ ‎24.我国于1979年确立排污收费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征收标准不规范、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等问题。为此,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税法》,对纳税人、计税依据、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保护费从此变成了环境保护税。‎ 结合材料,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环保“费”改“税”的正确性。‎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环保“费”改“税”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环保“费”改“税”产生于社会的需要,意在解决排污收费制度执行中存在着的征收标准不规范、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等问题。‎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点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环保“费”改“税”的目的是更好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制定《环境保护税法》为话题,从哲学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环保“费”改“税”的正确性。‎ 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切入口较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 环保“费”改“税”是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环保“费”改“税”产生于社会的需要,解决排污收费制度执行中存在着征收标准不统一、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等问题,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点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环保“费”改“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5.材料一:日月星辰总是按照一定轨道运转;电子总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布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运转。‎ 材料二: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南北极动物按季节换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运动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三个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三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哲理?‎ ‎(3)谈谈你对回答问题⑵时所得出的结论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说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材料二说明生物的运动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得规律;‎ 材料三说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支配的 ‎(2)共同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①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自然界事物的运动、生物的运动和人类社会的运动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有关规律的知识。‎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三个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题难度不大,依据从材料中获得信息,考生可回答:材料一说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材料二说明生物的运动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得规律;材料三说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支配的。‎ ‎(2)本题要求回答三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哲理?‎ 由第一问回答,不难找到三个材料的共同点,即共同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本题要求谈谈对回答问题⑵时所得出的结论的认识。‎ 根据第二问的回答,三个材料都涉及的是规律。因此本题相当于在问对规律的认识,‎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规律的含义、特征、以及方法论要求的角度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