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政治试题 ‎1.作为“夜宵之王”的小龙虾,是消费者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每年夏季我国小龙虾产品需求量上升,养殖户也会随之加大小龙虾的市场投放,小龙虾价格一直处于高位;2019年夏季,小龙虾市场依然供需两旺,价格却持续下跌。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2019年夏季,小龙虾市场依然供需两旺,价格却持续下跌,意味着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价格下跌。A:A图显示,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价格上涨,A不符合题意。‎ B:B图显示,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价格下跌,B符合题意。‎ C:C图显示,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下跌,C不符合题意 D:D图显示,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上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甲国是M商品的生产大国,所产M商品除供应本国外,主要出口乙国。乙国每年从甲国大量进口的M商品。2018年两国产生贸易摩擦,乙国决定对甲输乙M商品加征25%的关税。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举措的影响有 ‎①乙国M商品的自给率提高,乙国生产者经济效益增加 ‎②乙国M商品的替代品需求增加,替代品价格随之上涨 ‎③乙国进口甲国M商品的价格下降,甲国生产者获利减少 ‎④乙国进口甲国M商品的价格上涨,乙国消费者利益受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①:乙国M商品的自给率提高,不等于乙国生产者经济效益增加,①错误。‎ ‎②④:若乙国对甲输乙M商品加征25%的关税,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举措将会使乙国进口甲国M商品的价格上涨,乙国消费者利益受损。那么乙国的消费者就会寻找M商品的替代品,从而导致替代品价格随之上涨,②④符合题意。‎ ‎③:依题设,乙国进口甲国M商品的价格上涨,甲国生产者获利增加,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3.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从繁琐耗时的家务活中解脱出来,享受闲暇,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商机被称作是“懒人经济”,除了常见的外卖、家政、跑腿服务等,如今甚至还出现了“代人剥虾”、“代人遛狗”、“家宴厨师”等新兴职业。“懒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①表明社会分工细化,促进多样化就业 ‎②会增加相关商品成本,提高商品价格 ‎③能够推动新消费热点出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④促使享受资料消费增加,刺激非理性消费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消费的反作用。①:“懒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使得相关服务业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劳动者就业,①符合题意。‎ ‎②:“懒人经济”不一定会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②错误。‎ ‎③:材料表明“懒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这会推动新消费热点出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懒人经济”的消费既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也有享受性消费,因此笼统的认为“懒人经济”会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的观点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2019年上半年,某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应对传统业务面临的严峻挑战,引进相关民营企业战略入股,获得企业在市场、管理、技术、资本等方面新的发展资源,成功突破主业发展瓶颈。该国有企业引进民营企业战略入股有利于 ‎①优化投资组合,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 ‎②调整企业资本结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③增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 ‎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企混改。①:材料并未涉及“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①排除。‎ ‎②④:民营企业战略入股该国有企业,可以调整该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②④正确。‎ ‎③:“控制力”一词表述错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5.近年来破产审判机制不断健全。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已设立专门的破产法庭,全国法院已经设立100多家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开启了破产审判专业化的进程。破产法庭将使破产程序启动难、推进难得到更好解决。破产法庭的成立有利于:‎ ‎①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控化解金融风险 ‎②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市场主体有序退出 ‎③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①②:成立破产法庭目的是更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市场主体有序退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控化解金融风险,①②符合题意。‎ ‎③:破产法庭的成立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但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③排除。‎ ‎④:破产法庭的成立与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没有必然联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公司的兼并与破产:①企业兼并含义: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兼并的核心是竞争。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破产含义: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黄金是今年市场的“尖子生”,今年以来回报率已经接近17%,这一强劲的表现使黄金受到投资者青睐,人们对黄金相关指标的关注度提升。下列关于国际黄金价格上升原因的合理推断有 ‎①黄金属于稀缺资源,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②美联储宣布降低基准利率,美元汇率降低 ‎③欧美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率上升,纸币购买力削弱 ‎④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走势强劲,投资美元升值空间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价格因素。①:材料阐释的是人们投资黄金,这体现的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而不是流通手段职能,①不符合题意。‎ ‎②:美联储宣布降低基准利率,美元汇率降低,美元贬值,投资美元升值空间变小,黄金的吸引力就会上升,价格会上涨,②符合题意。‎ ‎③:欧美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率上升,纸币购买力削弱,黄金的吸引力就会上升,价格会上涨,③正确。‎ ‎④: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走势强劲,投资美元升值空间大,黄金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价格会下降,④错误。‎ 故本题选C。‎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抓好政策举措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扶贫攻坚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2019年将继续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下列传导过程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①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农村劳动者技能→技术致富 ‎②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脱贫致富 ‎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再分配机制→兜底脱贫 ‎④健全东西部协作扶贫机制→促进协调发展→同步富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国务院扶贫办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金融部门要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坚持新增金融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下列措施符合上述金融政策的是 ‎①某银行调配信贷资源,以更好满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合理融资需求 ‎②某省出台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符合条件企业的税收 ‎③某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升财政贴息额度 ‎④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证监会加快审核进度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的举措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宏观调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进而可以促进劳动者凭借技术致富,①正确。‎ ‎②: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并不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②错误。‎ ‎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兜底脱贫,③正确。‎ ‎④:健全东西部协作扶贫机制,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①:银行合理调配信贷资源,以更好满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合理融资需求符合上述金融政策,①正确。‎ ‎②:某省出台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符合条件企业的税收,属于税收政策,不属于金融政策,②不符合题意。‎ ‎③:某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升财政贴息额度,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金融政策,③不符合题意。‎ ‎④: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证监会加快审核进度符合上述金融政策,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分:(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9.财政部印发《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的财政政策重点是要做到:“加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加大支出力度)和“提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稳总需求的同时,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财政政策的实施将意味着 ‎①工资标准提高,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企业负担降低,中小型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 ‎③财政赤字扩大,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④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朝高质量方向迈进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①:材料中的财政政策未涉及工资标准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稳总需求的同时,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说明企业负担降低,中小型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加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加大支出力度)和“提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说明财政赤字不会扩大,也能很好地控制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0.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有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此次国家展,集中展示贸易投资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成就,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人文科技以及特色优势产业。我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旨在 ‎①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发展 ‎②坚持开放融通共享,拓展互利合作空间 ‎③激发我国进口潜力,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④展示中国市场消费实力,助推国内消费升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①:我国举办进口博览会的目不是要构建多边贸易体制,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坚持了开放融通共享,拓展互利合作空间,②符合题意。‎ ‎③:人民币币值是否稳定,由市场规定,举办进口博览会并不能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③错误。‎ ‎④: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旨在展示中国消费市场实力和魅力,进口国外优质产品,助推国内消费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引导国内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11.基层治理的成效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幸福感。某地尝试细分基层社会治理层级,以小区、楼门、胡同、网格等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微治理”疏通基层社会“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群众通过参与“微自理”,解决了很多过去“管不过来、管不好、不好管”的老大难问题。这一尝试 ‎①优化了微观社会治理结构体系 ‎②推动居民自治组织形式不断变革 ‎③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行政体制层级 ‎④凸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管理。①④:“微治理”、“微循环”、“微自理”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优化了微观社会治理结构体系,凸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①④符合题意。‎ ‎②:“微自理”并未推动居民自治组织形式,居民自治组织形式仍然是村委会、居委会,②错误。‎ ‎③:基层社会治理,属于群众自治,不属于行政体制层级,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2.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名相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张九龄和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所写诗歌呈现的内容不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也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符合题意。‎ ‎②:“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说法太绝对,②排除。‎ ‎④:材料阐释人们用诗歌反映时代状况,为体现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对外)‎ ‎3.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图二成都市2014-2018年专利申请、授权量 注:左柱为专利申请,右柱为专利授权。‎ 材料二“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作为四川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成都市在多方面聚焦发力、创新探索,助力企业创新:试点“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做好精准高效企业服务;每年预算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提能,设立高质量专项奖用于奖励经营管理、研发生产的团队及个人;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将向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总量排名5位的金融机构,作为政府性存款投放的主要对象;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中的比重,让创新成为考核的指挥棒。‎ 材料三习近平在参加全国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振兴实体经济,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坚守做实业这个本分,科技创新是做实业的法宝。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广大企业要有“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劲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掌握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还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操守,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成都市政府是如何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应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答案】(1)图一反映用于试验与研究的经费投入及在GDP中占比逐年增加,图二反映成都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数持续增加。表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造创新。‎ ‎(2)①深化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助力企业释放创新活力。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创新热情,推动企业创新;③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创新减负;④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力度,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 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 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企业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必须牢牢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这一主要矛盾,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关,为中国创造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加强文化 建设,努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为中国创造提供精神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创新能力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专利情况、实体经济创新情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考生认真研读图表,图中四个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专利申请件、专利授权件,考生抓取关键数据,注意时间节点,纵横对比,说明情况。解读材料信息:试验与研究的经费投入及在GDP中占比逐年增加,成都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数持续增加。说明升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造创新。‎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成都市政府是如何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主体是政府,试题设问指向是如何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放管服改革、财政支持、金融环境、国企创新。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放管服改革角度:答案要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助力企业释放创新活力。对应材料:试点“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做好精准高效企业服务。‎ ‎②财政支持角度:答案要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创新热情,推动企业创新。对应材料:每年预算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提能,设立高质量专项奖用于奖励经营管理、研发生产的团队及个人 ‎③金融环境角度:答案要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创新减负。对应材料: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将向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总量排名5位的金融机构,作为政府性存款投放的主要对象。‎ ‎④国企创新角度:答案要点: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力度,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应材料: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中的比重,让创新成为考核的指挥棒。‎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运用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分析应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 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 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企业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必须牢牢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这一主要矛盾,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关,为中国创造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加强文化 建设,努力形成创新文化氛围,为中国创造提供精神动力。‎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结合本题呈现形式,本题的解答侧重于“读”,读图表,解题思路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注意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提取数据,纵横对比,说明理论知识,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注意图表中“注”的作用,补充思路,完善答案。‎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3.‎ 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第(3)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武汉市大规模推进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带动三农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将过去零星的城乡融合发展举措进行系统集成,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在该工程带动下,许多市民到农村长期租用闲置农房和农地,或用于假期休闲,或用于退休养老,甚至有学者在农村开办文化书院;不少已走出乡村的能人又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一批优秀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创建生态农业园。“三乡工程”既带动了周边餐饮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又吸纳了众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一批特色美丽乡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中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产能过剩、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平衡、市场互联互通不畅、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合作伙伴建立信任过程较慢。针对这些问题,粤港澳湾区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信息公开、融合共享、高效可信的价值互联网,突破经济瓶颈,助力大湾区发展。注: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①促进农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以及休闲养老、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②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农地,带动社会投资,吸'纳农民就业,实现了土地、资本、劳动 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③带动“三农”发展,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或“推动乡村振兴”,即可给分)提升了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或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2)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块链+”等技术对促进粤港澳的大湾区经济创新发展有重大作用。②为市场提供交易信息,便于市场主体把握供求状况,制定正确决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有效供给。③通过融合共享增进市场互通互联,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促使经济转型升级。④建立高效可信的合作关系,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合作机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要素的流动和配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瓶颈突破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的是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考生可以从产业结构、要素优化配置、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考生可以创新的作用、资源配置、经济转型、市场体系、营商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意义”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