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现在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①符合题意。鹤的寓意的变化从根本上看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符合题意。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作用:(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 文化,传承着历史,牵系着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优秀的电视节目,利用科技、传媒等手段,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文化基因,点燃文化记忆。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悄然改变着国人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观点对应的诗句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题肢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出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题肢②和④说法正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的是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但不涉及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题肢①不符合题意;题肢③中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3.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西方的悲剧结局更悲,如《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等;而中国的悲剧作品大都倾向于团圆结局,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浪漫,如《梁祝》《娇红记》等。由此可知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 ④民族文化规定人思维方式的形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西方的悲剧结局更悲,而中国的悲剧作品大都倾向于团圆结局,这表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③符合题意;体现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①不选;民族文化影响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但不能规定人思维方式的形成,④表述错误。本题选C。 4.“书影印记”电影主题书店是由S市新华书店着力打造的一家特色书店。在这里,读者既可以看电影,也可以读书。电影主题书店为喜爱阅读、喜爱电影、热爱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学习、畅想的情境交融的场所,也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创办电影主题书店的文化价值是 ①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②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电影主题书店为喜爱阅读、喜爱电影、热爱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学习、畅想的情境交融的场所,也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这表明创办电影主题书店的文化价值在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经济效益不属于文化价值,①错误,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人们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电影书店是文化产业,③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5.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材料中,意大利把我国流失在他们国家的文物,归还给了我国,而这些文物是承载我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可见,这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故①②正确;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不是其根本动力,故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不是途径,排除④。故选A。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6.天津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古文化街开设的“天津记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欣赏实物一饱眼福。天津市政府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对文化遗产正确的认识是 ①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③它是中华文化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它们的保护,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题肢①②④说法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 7.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的一次相遇。这笔“宝贵的财富”( ) ①传递出中法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②体现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 ③说明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 ④表明中法文化的内涵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记载了东西方文明在悠久历史中的一次相遇,这份珍贵的礼物拉近了中法关系,体现了文明互鉴为两国合作提供文化支撑,增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感情,体现了文化是连接两国国民情感的纽带,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的是中法两国历史上不同文化间的互鉴,没有体现中法文化有相似的历史传统,①不合题意。 ④:中法两国文化的内涵形成于两国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会随着文化交流借鉴而不断丰富,④夸大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观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8.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 ①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说明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④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①观点错误,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9.“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①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态度,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③坚定高度文化自信,天下观即天下中国中心观,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法、新路径 ④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相互融合,坚持中华文化渗透与西方文明包容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文化交流。①②: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态度,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①②项符合题意。 ③:天下观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不是天下中心观,③错误。 ④:文化渗透会导致文化霸权主义,要坚决反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注1: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注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A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播)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多样性)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有海纳百川,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基本途径之二)D正确处理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E 坚持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的态度) 1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使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书籍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11.2019年1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欢乐春节”成都推介活动分别在希腊雅典、德国柏林举行。此次活动以旅游推介和美食推广为核心,突出了熊猫、川菜等成都城市符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挖掘成都文化资源,彰显成都文化特色 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立足欧洲民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播 ④加强对话消除差异,实现文化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次活动以旅游推介和美食推广为核心,突出了熊猫、川菜等成都城市符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充分挖掘了成都文化资源,彰显了成都文化特色,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②符合题意;此次文化推介活动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欧洲民众文化需求,③说法错误;文化交流活动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能消除差异,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12.中宣部倾力打造的“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各类新闻媒体和学习平台,依托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说明媒体融合发展 ①关键在于加快各类媒体叠加实现一体化发展 ②通过新兴媒体代替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技术更新 ③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④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手段。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各类媒体的简单叠加,①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代替传统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②错误;题目中强调“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各类新闻媒体和学习平台,依托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表明媒体融合发展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13.博物馆不仅是在展示国宝,而且是在传承文明记忆。端坐的神兽、精妙的绘画……2019年3月15日,“繁盛的中国18世纪”故宫珍宝展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展,精心布展、创意互动,生动呈现出古中国的繁盛,让莫斯科市民感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能加深莫斯科市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②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故宫珍宝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④传统文化在交流中才得以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知识。故宫珍宝展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展,精心布展、创意互动,生动呈现出古中国的繁盛,让莫斯科市民感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说明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交流能加深莫斯科市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①②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不是故宫珍宝,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在交流中才得以传承”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不选。本题选A。 14.某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花鼓、鸽子花、百苗图、民间故事刺绣六大系列220个品种的苗绣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67个国家,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中国苗绣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商业贸易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④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某公司开发的220个品种的苗绣产品出口到世界67个国家,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中国苗绣文化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商业贸易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就没有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通过商业贸易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未涉及中华文化的融合和创新,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在“年画重回春节”活动启动式上,阿星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联合发出“中国新年画行动”倡议书,呼吁共同营造“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传承氛围、共同激发“新年、新应用”的文化创作与创新活力,共同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发展模式,“年画重回春节”需要 ①立足现代科技推动内容形式创新 ②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 ③把拓展应用范围作为发展的前提 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文化活动为切入点,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①错误;“年画重回春节”,强调“新年画、新年俗、新应用、新产业”,说明传统年画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播当代价值,②④正确;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6.2019年元宵节期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该活动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出现代的无限光彩。《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②要改变传统文化特征,使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 ③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 ④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③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让群众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美妙,让文化活起来,让幸福传出去。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②选项“改变传统文化特征”的表述错误;④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选B。 17.汉服一向是以柔美著称,整体感觉飘逸,充满着清素高雅之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设计师在传统汉服当中添加了时尚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改良版的汉服在巴黎时装周上一亮相就惊艳了全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国日益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③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设计师在传统汉服当中添加了时尚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改良版的汉服在巴黎时装周上一亮相就惊艳了全世界。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了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①④选项正确。选B。 18.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在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抉择中“错选”,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逐渐被千篇一律的新面孔取代。城市面貌的复制意味着城市历史的遗忘,只有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这是因为 ①城市的记忆需要以城市的建筑为物质载体 ②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对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城市记忆是城市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源泉 ④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以继承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精神产品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城市的记忆需要以城市的建筑为物质载体,①正确。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错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源泉,③错误。 ④: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注: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9.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20.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理论。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其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他的小说正版发行已经超过5亿册,被影视圈数次翻拍。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为: ①其创作来源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其渗透着唐宋诗词等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前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其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金庸的武侠小说底色是传统文化,精神龙骨则是儒家理论,其渗透着唐宋诗词等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是其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②正确。 ③:金庸的作品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的心,表明了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这也是其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③正确。 ④:大众传媒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提前,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1.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创新思路,创制了《清明上河图3.0》。这一展演挖掘长卷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这表明 ①推进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利用现代科技能够推动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③科学技术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作用日渐突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利于推动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从而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科技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不体现推进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科学技术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丰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2.《上新了故宮》是故宫出品的首档电视节日,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亮相,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 ①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 ②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扩大文化影响 ③以人民喜闻乐见形式,焕发文化活力 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满足群众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新了故宮》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文化活力,扩大文化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故宫的这一做法是通过文化形式的创新激发文化活力,而不是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3.“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题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的民族盛典——春节,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①其内涵在对外交流中融入多元因素 ②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融入了外国优秀文化的因素,①排除。 ②:材料未涉及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②排除。 ③:“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华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影响力日益扩大,③符合题意。 ④: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5.“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出由自宋代陆游的《读书》,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体现的是“读书要趁早”的劝导,①错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体现的是“读书能富贵”的价值观,②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③符合题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境相符,④正确。本题选D。 26.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圆了几代人的桥梁梦,也让滴水不漏、120年使用寿命的中国标准惊艳了全世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A. 展现出中国科技人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B. 实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促进港珠澳地区的融合发展 D. 体现出文化遗产是反映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圆了几代人的桥梁梦。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展现出中国科技人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相关内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促进港珠澳地区的融合发展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经济意义,不符合题设的角度要求,C项排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且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7.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奋斗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④中华民族精神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④适合题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8.有学者指出,一些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多地突出历史上的屈辱而较少地关注当代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 ②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海纳百川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应吸取优秀文明成果 ③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应该与时俱进,未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吸取优秀文明成果和夯实传统文化根基,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9.一个有希望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为展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主旨,央视推出大型原创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通过真实寻访和明星化身英雄场景重现的方式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以下对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寻访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真实寻访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是对观众内心的叩问,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要求,①符合题意;历史不能重新书写,②错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反映了英雄精神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作用,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④错误。故选B。 30.面对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有些人开始担心,用此消彼长、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等思想认识中国,认为中国梦是“扩张梦”“霸权梦”的前奏,中国一定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从民族精神角度看,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歪曲了中国追求和平的梦想精神 ②夸大了梦想精神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③忽视了团结精神在实现梦想中的作用 ④否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④: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梦不以称霸为目的。材料中观点歪曲了中国追求和平的梦想精神,也否认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中观点不涉及梦想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关系,也不涉及团结精神在实现梦想中作用,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二、主观题(两道题,共40分) 31. 材料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一中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理解与记忆。体现类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题中材料“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角度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题中材料“ 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启示学生可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指的是什么以及包容性特征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次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已确定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启示学生可从求同存异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启示学生可从兼收并蓄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去分析说明。 32.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节目,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针对材料,为了拯救汉字危机,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开放类题目,建议中有学科术语,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举办书法文化活动。(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汉字规范书写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拯救汉字危机”的尝试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字与汉字、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字与汉字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③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④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试题材料与自身身份,可从基础教育学段学校开设书法课、举办书法文化活动等方面书写。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侧重于必要性的考查。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