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2)一轮复习讲义:第1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前自我把脉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2015·安徽高考·4①] 2.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2015·安徽高考·4②] 3.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行使国家权力(×)[2013·海南高考·9③] 4.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2013·浙江高考·32④] 5.法律法规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2013·重庆高考·5C] 6.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012·山东高考·21C] [提示] 1.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级性,并不是全民的民主。 2.在我国,法律要代表人民的意志。 3.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表现,只有人大代表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 5.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而不是限制公民的自由。 6.全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知识精讲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具体内涵包括: 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阶级基础 工农联盟 国家职能 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国家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 特别提醒 国家性质这一概念在政治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决定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决定我国的政体,决定我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决定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凡涉及公民、政府、政党、民族宗教政策及外交政策的非选择题,涉及依据、原因、根本原因的,首先要考虑我国的国家性质。 (2)正确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①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②其“新型”即在于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③其“统一”体现在二者相辅相成,既要坚持和扩大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又要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以保障人民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专政的比较 人民民主专政 剥削阶级专政 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剥削者掌握国家政权 特点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极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专政 特别提醒 第一,民主与专政 ①区别: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就是依靠暴力实行的阶级统治,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内部。 ②联系: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第二,民主与专制:根本对立的两种国家制度,要么是民主制度,要么是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对民主制度的根本否定,其突出特征在于,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手中,实行个人专断。专制不等于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特点 表现 广泛性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真实性 制度 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法律 保障 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件 物质 保障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特别提醒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3.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4.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意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 ②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③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 (4)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和重要的人权,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5)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特别提醒 对主权和人权的认识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人权指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②国家主权决定公民人权,拥有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高唱“人权高于主权”,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和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主权国家对人权的充分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区分公民与人民 提醒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大,公民包括一国的全体社会成员,因而也包括人民;而人民不包括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 201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倾听和反映民众呼声,在推动基层民众积极参与政治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参政权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体。201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倾听和反映民众呼声,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所以选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B错误。C本身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题干中的“两会”不是政府,所以D错误。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醒 “关键词”区分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享有政治权利的主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大都指“广泛性”。 真实性:“制度保障”“物质保障”“提供物质服务”“制定法律”等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大都指“真实性”。 为了保证县人大代表选举的正常进行,某县要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放假半天,参加投票的企业务工人员每人还能领取20元的误工补贴。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C.我国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D.我国公民行使的选举权是有偿的 答案 B 解析 材料谈的是某县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体现了我国切实保障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答案为B。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排除A、C;D说法错误,可排除。 固本随练 1.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群体事件呈多发态势。在处理群体事件的过程中,有人指出,必须慎用武力、慎用警戒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手段来对付人民群众。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 ④公民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内容等知识。材料是说要对人民实行民主,不能采用专政手段,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强调民主的广泛性;④不符合题意,群体性事件不等同于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见解,故选A项。 2.[2016·河南天一大联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这是因为( ) A.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 C.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这是由人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意思不符。 3.2015年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支付比例超过50%,今后还要逐步提高。到2017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国家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会让城乡居民的大病得到彻底治疗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国家性质、保障人权等知识。国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身健康等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①④正确;②错误,大病医治还需要医疗技术等方面的支持;③与题意不符,大病保险制度涉及的是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属于民主政治问题,故选D项。 4.尼泊尔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公民的安全,并紧急采取相应措施,撤出在尼泊尔的中国公民。这体现了(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尼泊尔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撤出中国公民,是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③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5.[2016·湖北稳派教育质检]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利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落实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加大对妇女儿童权利保护力度。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进一步改善。材料体现出(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③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④国家优先照顾特殊群体权利和弱势群体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修改相关法律以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权利,表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故应选①和③;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故不选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给予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更多的关心和保障,这是因为他们要实现权利会面临更多的障碍,但并非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在权利上一定优先,故不选④。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福建卷·25 2013·福建卷·25 2013·上海卷·1 2012·安徽卷·38(1) …… 本考点重点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的特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命题点1 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考查 例1 [2013·上海高考]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 ) A.各政党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B.各国家机关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D.各社会组织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对国体即国家性质的理解。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因此选C。 命题点2 人民民主的特点 例2 [2015·福建高考]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立法法的修订过程可以看出,广大公民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说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的保障,同时也说明广大公民享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等广泛的民主权利,③可选。立法法的修订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④可选。材料涉及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而非行政机关,故①不选;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且材料体现的是立法权,而非决定权,故②不选。 例3 [2013·福建高考]截止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民民主真实性的理解能力和灵活掌握能力。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这些都是政府财政开支。说明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物质保障。故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 命题点3 对人权的考查 例4 [2012·海南高考]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关知识。新的刑事诉讼法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体现了即便对犯罪分子也要在依法惩治的同时保护其应该享有的人权,D符合题意。犯罪分子不属于人民范畴,A与题意不符。B夸大了这次修改的意义,并且我国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材料未涉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随堂高考 1.[2015·安徽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民主立法、立法为民说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故选②;“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说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故选③;民主具有阶级性,①说法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故④错误。 2.[2013·广东高考]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答案 B 解析 正确理解卢梭的观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在于法律的形式有多么坚固、长久,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公民是否接受。因此与之观点相近的是B,选B。A观点错误,有法可依是基础。C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与材料关系不大。 3.[2012·福建高考]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答案 C 解析 这一规定是维护公民权利的体现,与确立法律尊严无关,故A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一规定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无关,故B与题意不符。行政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故D观点错误,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故选C。 4.[2012·四川高考]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该修正案首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了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还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方面作出了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重大突破。该修正案的通过( )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②削弱了国家惩罚犯罪的职能 ③保障了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④提供了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了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等,这将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及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①③正确;刑诉法的修改并没有削弱国家惩罚犯罪的职能,②错误;制定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是国家专政职能的体现,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管理,④排除。故答案选A。 5.[2012·安徽高考]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 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合图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文盲率的下降,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不断调整,体现了我国的选举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更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有利于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能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该题要关注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调整过程及其原因,二是2012年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抓住这两点就可以找到所对应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点。 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知识精讲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含义: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选举权 选举权是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领导人的权利,也不是选举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的权利。 B.选民资格:一是年龄条件,必须年满18周岁;二是政治条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三是精神状态,必须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能独立地表达个人意志。 C.地位: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A.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重要性: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C.落实: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公民的政治自由 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A.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内容 条件 具体表现 批评建议权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缺点、错误、态度粗暴、办事拖拉、工作推诿、吃拿卡要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申诉权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 不公正待遇,如行政处分(罚款、拘留、吊销证照等),诉讼判决不公,遭受压制、歧视等 控告权和检举权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如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玩忽职守等 B.地位: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含义:公民的政治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2)内容 内容 原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续表 内容 原因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②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如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与未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C.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 D.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特别提醒 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注意 第一、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第二、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权利具有自愿性,某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如选举权、休息权等。义务具有强制性,不能放弃。 第三、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第四、回答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材料题一定不要遗漏以下两点:即“统一性”和“同时性”。 第五、不要认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第六、不能认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原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把基本民主权利混同于其他权利 提醒 (1)基本民主权利也称基本政治权利,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与非人大代表的选举有根本的不同;(2)目前人大代表的任期为五年,一般情况下基本民主权利五年才行使一次,而政治自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权事业的发展。把人权写入宪法,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通过减少贫困人口、完善医疗保障、关心妇女与儿童权益、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等多种实际举措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政治、经济等各项权利的实现。这表明 ( )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是真实的 ②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人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③ 说法错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说法错误,我国政府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因此,本题答案选A。 易错点二:曲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内涵 提醒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守法和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不是所有权利都受到保护。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原则,在实践中不同公民的政治素养、文化程度影响着其实际行使的落实。 [2015·玉林模拟]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被依法查处,到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短短一年多时间,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 )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不管身居何位,只要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这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依法反腐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是真实性的体现,②表述不当。③表述错误。 固本随练 1.[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你有交通行驶的自由,但也需承担行驶的责任。“醉驾入刑”实行3年多,公安部统计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善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3年中,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千米,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醉驾入刑”能彰显法治力量的原因是( ) A.法治在“治理醉驾”的实践中起到了保障作用 B.“醉驾入刑”能更好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全民的习惯 D.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醉驾入刑”保障了公民交通行驶自由的权利,也规定了其需履行的义务,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B符合题意;法治在近几年治理醉驾的实践中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在以前约束作用过小,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项不是其原因,排除。 2.[2016·济宁质检]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账号乱象日益突出。有的假冒党政机关误导公众,有的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有的冒用他人身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这些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已成为社会公害。针对这一现象,作为网民应该( ) A.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 B.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 C.加强网络监督,惩治网络违法 D.履行公民义务,保障他人权益 答案 A 解析 网络乱象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公民滥用自己的公民权利,B不符合题意;惩治网络违法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C不选;网民履行公民义务,但并不能保障他人的所有权益,而只能不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D不选;A符合题意,有助于改变网络乱象这一现象。 3.[2016·温州模拟]近年来,我国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检举腐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老虎”和“苍蝇”纷纷被绳之以法。这表明( ) ①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②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既要健全法制又要发扬民主 ④拓宽监督渠道就能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①观点错误;“老虎”和“苍蝇”纷纷被绳之以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正确;题意中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以及人民群众检举行为表明了从法制和民主两方面制约和监督权力,③正确;④说法过于绝对。 4.[2015·青岛期末]“微博大V”指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粉丝”数超过10万的“公众人物”,对“微博大V”们来说,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因为( ) ①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传播网络舆情体现的是公民个人利益,同时守好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这是因为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应选①;材料中对网民传播网络舆情及其提出的要求,既体现了公民的权利,也体现了公民的义务,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故应选②;③无关;④本身错,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公民应( ) ①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 ②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能力 ③依法行使监督权,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④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等知识。材料在于强调公民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提高法治观念,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③夸大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作用,不可能“确保”,故选B项。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天津卷·2 2015·浙江卷·31 2014·安徽卷·6 2014·浙江卷·40(3)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6 …… 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命题点1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例1 [2012·上海高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 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享有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选举团支书、村委会成员、职代会代表均不是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体现,故排除A、B、C。 例2 [2015·重庆高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国家具有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 本题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背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要依据材料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和“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等关键信息,从公民义务、国家职责两个方面,用顺畅的语言阐明我国国家和公民的关系。 命题点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例3 [2015·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混淆了人民与公民的概念,我国的法律要代表人民的意志,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没有涉及政府,③不符合题意;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说明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②正确;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强调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④正确。 例4 [2015·浙江高考]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 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体现了公民的养老保险权益不因自己所在单位的性质的差异而有差异,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通过改革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①②正确。③中的“任何”说法错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材料没有体现。 命题点3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内容 例5 [2013·重庆高考]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其基础是普通公众,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出境游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 ①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 ②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③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 ④公共外交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说明了①。公众的一言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不同的效果,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爱国观,故④正确。②③表述均有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际关系的参加者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随堂高考 1.[2015·课标全国卷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有利于立法机关收集民众意见,使立法进一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同时,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可,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守法的自觉性。③④符合题目要求。①②中的内容与题目中“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要求无关。 2.[2014·海南高考]2013年开始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性别平等的地方性法规。根据该条例,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给予男女两性同等重视,保障男女两性享有同等机会,获得同等资源,得到同等发展。这一规定( ) ①消除了现实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②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的权利平等 ③坚持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④提高了女性公民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我国的基本国策等知识。①错在“消除了”上,一项地方性行政条例的出台不可能消除性别歧视现象;④错在“提高了”“政治地位”上,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政治地位;②③正确分析了条例出台的意义和依据,符合题意。 [2014·安徽高考]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下题。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说明我国公民( ) ①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合法权利受到保障 ③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说明我国公民应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其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同时也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①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排除③。故选B。 4.[2013·课标全国卷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和性质,①中强调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不符合题意,人大常委会对身份证法的修改体现了履行职责,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故②当选。题干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体现公民的义务,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体现维护公民的权利,③当选,依法行政是对政府的要求,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故不选④。该题只能选择C。 5.[2013·浙江高考]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 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 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说法不符合实际,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来,不选;④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③是对材料的正确认识,都入选。 6.[2013·海南高考]国家出台《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并对举报行为进行奖励,每起案件最高可奖励30万元。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 ) ①行使合法权利,维护切身利益的体现 ②履行法定义务,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体现 ③行使国家权力,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监管 ④运用合法手段,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监督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监督,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①④正确;举报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②错误;在我国,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通过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③错误。故答案选B项。 7.[2014·浙江高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一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亿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 年 2012年 生产 总值 15718.47 18753.73 21462.69 22990.35 27722.31 32318.85 34665.33 材料二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后,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面对浙江经济和治水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答案 “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公民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行使知情、表达和监督等权利,自觉履行生态保护义务。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像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那样,积极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模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时从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两方面,写出具体措施即可。 [学法指导·悟一悟] 一|把握一个不等于 权利≠权力 (1)前者属于法律概念,包含权力和利益两层意思;后者属于政治概念,是一种特定的政治力量或能力。 (2)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权利可以放弃、但必须珍惜,权力不能放弃、必须依法行使。 (3)一般来说,涉及公民(个人)时,要用“权利”,涉及人民(国家机关)时,要用“权力”。 二|如何澄清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上的几个错误认识 (1)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保证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可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就越多。 分析: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但平等并不是绝对平均,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相等 [考题示范] 漫画《代言》的政治生活寓意是( ) ①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决不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②作为明星应先履行其自身的义务,然后才能享有其权利 ③作为明星要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④作为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二者都是不可放弃的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知识。漫画主要强调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①③正确可选。②割裂了公民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表述不准确,公民的义务不能放弃,而某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答题术语·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做某一件事?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必背答题术语 (1)①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