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3)政治试题(word版)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3) 政治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两者关系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 逻辑 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顿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自 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科研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哲学揭示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 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 ) ①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④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 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一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 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掀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②马克思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 ③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人类认识的顶峰,马克思全盘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下面漫画《揠苗助长》。从哲学上看,揠苗助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就在于( ) ①忽视了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②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③没有遵循事物运动固有的规律 ④人为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由于体验到失败而更加自卑。材料旨在强调(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也离不开客观存在 ③人生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正能量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各地规划展览馆时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要求我们( ) ①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要充分发挥意识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 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为“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微信拜年、抢电子红 包等新年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等原因被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也有人认为,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③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④人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六届六中全会增加了社 会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增加了依法治国,十九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布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过程说明( )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反映B.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真理性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真理性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1.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 3 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对地球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难以估量的破 坏.这启示人们( ) ①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要善于根据物种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新的生态平衡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 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 密结合,把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说明( ) ①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②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发展具有普遍性,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发展观的是( ) 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 ②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酸雨增多 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④电脑算命取代传统算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 面对高考落榜,有的人灰心丧气,而有的人则认为:“一次偶然的失利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 生,只要我们找到目标,就能看到希望!”这种观点意在告诉考生(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 如今共享经济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共享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看好,但表面繁荣的背后, 消费者体验却并不美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着不按规定乱停乱放等“乱象”, 共享汽车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A.新事物总会得到人们群众的坚持和拥护B.新事物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有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D.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9.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 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沉迷于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 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从哲学上看,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 ①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革故鼎新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发展真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 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18. 你玩王者荣耀吗?你看网剧吗?你有爱豆吗?你看直播吗?你接受得了喊麦吗?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媒体迭代,以及粉丝文化的盛行,一些令人咋舌的文化现象正在上演,这是精神 鸦片,还是新文化挑战?动辄爆发的口水大战使人们在非此即彼的指责中越陷越深,对此,我 们应当( ) ①承认矛盾普遍性,寻找正确方法解决争议 ②要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 ③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的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 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 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②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文化的根基在于乡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 便是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这表明( ) ①要尊重并超越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发展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 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 交通行为中,如果每个人都想快,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谁也快不了;相反,如果大家选择遵守规则、互利合作,反而会带来合作效益, 使交通顺畅有序。材料告诉人们要( ) ①立足整体,调整个体的行为 ②善于用整体的发展推动局部的发展 ③立足局部,选择最佳方案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18 年 11 月 1 日,习近平指出:“应该承认,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正视并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②科学理论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民营经济发展要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出发点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重视困难,又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④上层建筑要服务于经济基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 与其浑浑噩噩度日,抱怨生活循规蹈矩、枯燥乏味,不如从小的习惯开始,做出改变。读一 本好书,交三两好友,学一项新技能,开始一段从未走过的旅程……只要坚持,幸福终会水到渠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②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坚持学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要坚持不懈,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 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 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回答下题。 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下列与“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射人先射马,摘贼先擒王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④好钢用在刀刃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受到经贸摩擦影响是难免的,一些指标波动也是正常的,但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 ②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材料题(共三道材料题,满分 40 分) 31.(12 分)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产地和文化的土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张,都市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都市文化对于塑造著名城市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个城市中必然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文化资源,都市文化建设需要着力于文化资源整合和创新。 城市文化资源来源非常广泛,它来自于文化传统、来自于当代创造、来自于市城之外、来 自于演绎。把零散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起来”,使其彼此衔接,达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 1+1>2 的效应,是整合的要义所在。就文化资源来说,各种文化形态或样式都会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传播和接受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在现代都市中,单一的文化资源及其表现方式难以有广泛的传播影响,需要整合才能产生放大效应。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材料阐释都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如何实现 1+1>2 的放大效应。(12 分) 32.(9 分)“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 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报告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与自信,也标志着我们实实在在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 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 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 结合材料,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共关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性。(9 分) 33. (19 分)《太阳的后裔》火爆:风靡的韩剧冷静的思考. 韩剧在我国的火爆由来已久,从《蓝色生死恋》到《冬季恋歌》,从《大长今》到《来自星星的你》,如今的《太阳的后裔》,总能让 国内观众如痴如醉到难以自拔. 材料一:《太阳的后裔》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除了高水准的优秀演员外,还在于:不断探索新题材, “战地维和+情感”令人耳目一新;和过去相比,编剧地位和收入有很大提高,享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保证了剧本的高品质;恰当地处理好了艺术表现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实现了双赢. 材料二: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韩流”“汉风”交相辉映,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彼此理解、互通有无”的良好局面.《太阳的后裔》一剧的成功,给我国军队影视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镜鉴,在把握好主旋律思想的基调上,在创新中灵活吸纳各种流行文化元素,大胆嫁接各类 精彩故事题材,创作出一部“现象级”的军旅剧. (1)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韩剧成功的原因.(9 分) (2) 结合材料,运用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相关知识,谈谈韩剧成功对发展国产电 视刷的启示.(10 分) 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AACBB 6-10 CACBB 11-15 ACCCD 16-20 BCCCD 21-25 DCDAB 26-30 BCCCD 二、非选择题 31.说明:(每点3分,4点,共12分)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都市文化的整体发展,实现都市文化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把各种零散的文化资源,统筹考虑促进文化的发展创新,培育和打造城市特有的文化品牌和城市精神。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对传统文化、域外文化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都市文化资源这一整体,整合各种都市文化资源,实现放大效应。 32.说明:(每点3分,3点,共9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党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提出到十八大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内涵和意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正式重视了这个积累的过程,党才有了坚定与自信。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党果断抓住时机,从现在到2020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确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3. (1) 说明:(每点3分,3点,共9分)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该剧在题材、编剧等方面,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题材选择上由过去的单纯情感纠葛上升到国家层面。 ③把握同一矛盾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既注重了艺术方面的变现力,又实现了商业利益,恰当地处理好艺术表现与商业利益的关系。 (2) 说明:(4点,共10分,具体给分点详见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借鉴韩剧模式,要在把握好主旋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分)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借鉴韩剧模式,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分) ③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题材选择在创新中吸纳流行文化元素,积极探索新的演员培养、剧本创作模式。(2分) ④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要借鉴韩剧成功经验,创作出反映时代气息的中国军旅剧。(2分) 选择题答案详解: 1.A 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不是二者区别,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是其共同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A 解析:①符合题意,“随着自然科学顿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③符合题意,“自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科研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哲学揭示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的规律。 3.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①④符合题意。 4.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B项,形体存在,那么其灵魂则存在;如果形体不存在,那么其灵魂也就消失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象或者星座决定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A项,“气者,理之依也”,“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指人生病导致忧惧,忧惧后则容易出现幻觉,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二者均是唯物主义。故A项错误。 C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均是辩证法思想。选项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 D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指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均是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 5.B 解析:该题考查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条件,①与题意相符,是马克思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③是马克思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故与题意相符,②观点与题意不符,马克思没有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属于主观条件,题干问的是客观条件,④观点错误,马克思不是全盘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而是批判的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故答案应选B。 6.C 解析:①项,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选项表述错误。故错误。②、④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体现了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故②正确、④正确。③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选项表述错误。故错误。 7.A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以及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揠苗助长》没有看到自然界的客观性,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①③符合题意;《揠苗助长》与运动以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无关,排除②④。故选A。 8.C 解析:“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符合题意。“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由于体验到失败而更加自卑”,表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④符合题意。②干肢不符。③夸大了正能量的作用。 9.B 解析:习近平在这里强调的是要规划科学,①③是做到规划科学的必要条件,应入选。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经济建设起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④中“创造规律”,违背规律客观性。 10.B 解析:①表述错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实践和通过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因此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不一定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不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材料没有体现; ③符合题意,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 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材料中一位农民气象员对农谚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获得了新的认识,表明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④符合题意,农民气象员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获得了正确认识,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人们对春节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2.C 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A说法不科学;B与材料无关;认识不能超越历史的条件,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C 解析:①说法错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但并不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符合题意,“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意味着约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说明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 ③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对地球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强调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创造出新的生态平衡规律. 14.C 解析:①、③项,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故错误。②项,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正确。④项,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因而物联网能够用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故正确。综上所述,因为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5.D 解析: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故①不全面;党部分已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②错误;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表明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故③符合题意;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表明搞好局部,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故④符合题意。 16.B 解析: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这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故①正确;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酸雨增多会对人类产生不利影响,不属于发展,故②错误;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说明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故③正确;④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电脑算命取代传统算命,电脑算命只是表面形式新颖,仍然是封建迷信的内容,电脑算命不是新事物,故④错误。 17.C 解析:面对高考落榜,有的人灰心丧气,而有的人则认为:“一次偶然的失利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我们找到目标,就能看到希望!”这种观点意在告诉考生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应该树立信心和理想信念,相信前途是光明的,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8.C解析:共享汽车作为新事物,还不完善,存在各种不足,所以其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这说明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有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不一定所有的新事物一开始都会得到人们群众的坚持和拥护,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联系,D项不合题意。 19.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沉迷于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说明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革故鼎新”无关.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发展真理”无关. 20.D 解析:D项,人生的各个阶段各有其特点,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故D项正确。A项,题中总体强调了人生这一个事物各个 阶段的特点,不涉及“不同事物”,故A项错误。B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选项表述正确,但题中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故B项错误。C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C项错误。 21.D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一些令人咋舌的文化现象正在上演,这是精神鸦片,还是新文化挑战?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分析某一矛盾,要分清主流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在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排除②;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排除③。故选D。 22.C 解析:①②不合题意,这两个题肢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都在材料中未涉及,均应排除; ③符合题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启示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符合题意,“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启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23.D解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实现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自我超越,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④两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和超越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①项观点错误;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24.A解析:①、②项,由题干可知,通过创新,互联网技术和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发展,生产力有力提高,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克服消极的,保留积极的。故①正确、②正确。③项,正确的表述是创新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选项表述错误。故错误。④项,由题干可知,通过创新,互联网技术和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发展,生产力有力提高,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非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此项与题干不符。故错误。 25.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交通行为中,如果每个人都想快,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谁也快不了;相反,如果大家选择遵守规则、互利合作,反而会带来合作效益,使交通顺畅有序”。材料告诉人们要立足整体,调整个体的行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②错误,应该是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错误,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 26.B解析:①符合题意,“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敢于正视并解决矛盾;②说法错误,要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③符合题意,“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体现了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重视困难,又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④不符合题意,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27.C 解析:“不如从小的习惯开始……只要坚持,幸福终会水到渠成”说明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学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①与材料无关,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排除。 28.C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一企一策”直接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入选。 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系统优化的问题,排除①④。 29.C 解析:①符合题意,“射人先射马,摘贼先擒王”说明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②不符合题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③不符合题意,“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④符合题意,“好 钢用在刀刃上”说明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30.D 解析:材料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经贸摩擦的影响,出现了些波动,这说明事物发展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故①③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道理,②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没体现主要矛盾,④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