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 ) 3.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 4.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各国文化将逐渐趋同。( × ) 5.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 6.文化交流首先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 ) 1.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告诉我们( )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④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2.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是平等的,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这给文化交流带来的启示是( ) ①取长补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4.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 )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答案 B 5.微博、微信的力量不可小觑。微博、微信在汇聚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破坏性更大。这说明( )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答案 C 6.柬埔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提出,要在遵守柬埔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端的文化交流平台,构建两国传统文化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这有利于( ) ①推动两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中柬两国的文化融合 ④中柬两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拓展] 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民族文 化角度看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传 承角度看 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文化创 新角度看 有利于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文化创新奠定基础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 含 义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 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联 系 ①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 什 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怎 么 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考向一 文化多样性表现 1.(2017·全国卷Ⅱ·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②③入选:中俄两国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因为两国的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因为两国红色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①错:“主导性”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对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作用;④错:两国的红色文化不能规定两国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考向二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2.(2017·全国卷Ⅲ·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②符合题意:我国的红军长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表明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④错:文化的内涵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革命文化的价值也不是由大众传媒的传播决定的。] 因果优选法解答因果型选择题,根据题干与题肢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 [易错练]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对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利,对繁荣世界文化也不利。] [提醒]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③错误,没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能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④说法错误。] [提醒]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3.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这表明( )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B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个性,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提醒]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模拟练] 4.(2019·河南名校联考)唐·孟郊·《答姚怤见寄》诗曰: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意思是尽管太阳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光辉,却都能为人类世界带来好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 A.文化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蕴涵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B [文化差异性是由各民族形成过程中政治、经济的不同决定的,故A观点错误;“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蕴涵着世界文化的共性,故B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呈现着“中华”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是“世界”,C观点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D违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5.(2019·河南新乡模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一部关于外国人对中国人看法的纪录片,记录了超过3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其中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现象不理解。面对外国人的评价,我们应该(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加强交流,消除差异 ④创新文化,加强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C [面对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明确各民族文化的不同,故①正确;面对外来评价,应该吸取其合理的因素,做到求同存异,故②正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排除③;此题强调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没有涉及文化的发展,排除④。] 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的发展阶段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面向大众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的 特点、优点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提醒]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 3.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 (1)意义 ①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③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2)态度 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考向一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1.(2018·全国卷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③对: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对: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①错: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错: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 中国外文局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在国外的接触度、理解度急剧上升。在认知度排在前100名的中国词中,文化类的词语所占比重最大,像春节、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悉数上榜,而排名最靠前的还是非中国功夫莫属,“少林”一词高居榜首。 考向二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义 2.(2018·全国卷Ⅱ·20)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②④正确: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表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会扩大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也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没有体现“转型升级”。③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影响,并没有说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王国强说,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 [易错练] 1.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B [人类传递信息的手段在不断改进,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人类传播文化的时效性大大增强,①④入选;题意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②不选;③表述错误,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2.伴随着手机阅读、自媒体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和“深阅读(指进入内容情境,深刻思考的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的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材料说明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播载体影响阅读内容的取舍,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决定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提醒] 传播方式、形式、手段的变化属于表现方式的问题,并不会影响文化内容。形式只能表现内容,不能决定内容。 [模拟练] 3.(2019·福建宁德质检)福建德化是闽南的一座小县城,却很早就把脚步迈向世界,把中华文明传播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原因只有两个字:瓷器。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华文化是其他民族文化的源头 ④文化多样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德化瓷器通过出口贸易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了①②;③观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文化传播,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④与题意不符。] 4.扭秧歌的俄罗斯大妹子,巴黎唐人街上着唐装游行的法国小哥,英国大本钟下欢快的舞狮队伍,意大利人餐桌上的饺子和包饺子神器……“海外春节热”似乎一年更比一年热。伴随春节的海外之旅,颇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老外“粉丝”。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抓住材料中“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老外“粉丝””可知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表述错误;②缩小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 文化传播与交流 [典例] (2017·全国卷Ⅲ·40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规范解答]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文化传播 设问方式 意义类 内容限定 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分值定点 本题10分,一般需回答3~4个要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中国铁路项目”到“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 第2层 从“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关键词句:中国企业在当地和中国培训员工、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移交 由上述关键词→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碳排放低”→绿色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的转变 第2层关键词句:中国铁路“走出去”,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纽带 由上述关键词→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促进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3分)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3分)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2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 1.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点拨] 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 [答题要素]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4)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2.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点拨] 态度+原则+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克服错误倾向。 [答题要素] (1)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3)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 加强文化交流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8年10月22日上午9时30分,湄洲妈祖在2 300位信众的护航下,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国际邮轮码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 巡安菲律宾暨公益慈善系列活动正式开启,这是中菲有史以来最大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材料二 2018年10月21日,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开幕。在艺术节交易会打造的大舞台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演艺作品集聚一堂,借由演艺项目创投会、视频选拔推介会、展厅展示、现场与剧场推介演出等多样形式,全方位展现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命题视角] 1.伴随我国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加强,中华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②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④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②中“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的表述错误,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吸收;④中“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的表述错误,排除;①③表述正确。] 2.从这头儿,到那头儿,驼铃声穿越了千年;从这头儿,到那头儿,纸与绸遍布了世界。两千年来,“丝绸之路”上来往着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人们,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文明……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2018年10月1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今年主题是“‘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新实践·新理念”,众多学者从历史、文化等视角深入探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发展方向。 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与菲律宾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出建议。 答案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进步。②通过商业贸易、外交活动、人文交流、文化活动等途径加强与菲律宾国家的文化交流。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欢迎菲律宾国家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越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