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专题达标检测(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专题达标检测(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训练

专题达标检测(九) 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图)。这主要说明(  )‎ 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 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 解析:选D 题干中“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结合对“途”字的认识,可知强调汉字具有表意功能等,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软实力,A项不选;B项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错误。‎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献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量丰富 ④中华民族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C 《尚书》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①正确;《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正确。‎ ‎3.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③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③入选;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入选;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 ‎4.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英勇牺牲。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是(  )‎ ‎①奋斗精神 ②团结精神 ③创造精神 ④梦想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题干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梦想精神等,①④入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5.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C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④错误。‎ ‎6.2018年春节期间,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文化消费品的供给:‎ 甲市 消费者在欣赏昆曲《牡丹亭》等文化产品时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后带来的票价优惠 乙市 市民使用“文创乙市”APP购买文化商品时可获得奖励积分,再次消费时抵扣现金 丙市 政府支持的“惠民文化消费季”已连续举办五届 从材料中可见,政府承担的责任是(  )‎ A.提供多元文化产品,倡导经典文化 B.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 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可见,在文化建设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是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B项符合题意;文化产品由市场提供,不是由政府提供,A项错误;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是公民的行为,不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消费,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D项不选。‎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要求体现了(  )‎ ‎①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二为”方向 ‎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题干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要求,不选。‎ ‎8.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  )‎ ‎①出发点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②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 ‎③来自对文化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②入选,排除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表述错误;④表述符合题意。‎ ‎9.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 ‎①凝魂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引领思潮,培育人们树立正确国家、集体和家庭观念 ③强基固本,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吸引力和民族凝聚力 ④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可以引领思潮、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可以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吸引力和民族凝聚力,②③正确;①与材料不符,排除;外来文化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一味抵制,④错误。‎ ‎10.近年来,山东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四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公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这一举措(  )‎ 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B.能使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强化了价值取向教育引导、行政强制的作用 D.增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 解析:选A 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都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 ‎11.2018年7月30日,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平台共收到好人好事线索230万件,点赞评议超过642万,活动页面浏览量超过3 930万人次。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展示宣传,共有108名身边好人荣登。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①发挥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②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 ‎④弘扬科学精神,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不能说传统文化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①不选;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②③正确;题干不涉及科学精神,④不选。‎ ‎12.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的表述“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修改说明了(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多样的思想意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④文化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下有少数人,之所以沉溺于小我小利,却理解不了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甚至质疑英雄,虚无历史,其归根结底还是让信仰走失了。‎ ‎“为救助日本遗孤给日军写信的聂荣臻”“狱中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前妻弟弟的江姐”……近日,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开播,反响强烈。节目通过“信使”展读精心甄选的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50多组书信,展现了写信人的人性之光,用语言的力量传递时代的信念,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着“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触摸历史的细节,方能知其深刻;“通感”文化的魅力,方能焕发生机。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革命岁月虽已远去,但只要青年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我们的传统就能历久弥新、价值永传。在历史和今天之间架起桥梁,在先辈与青年之间建立纽带,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作用不可或缺。‎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信中国》节目用语言的力量传递主流价值的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的表述,首先,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我们强大精神支柱和信仰根基;其次,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信中国》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红色文化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最后,可以从当代青年学生的角度,说明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人民的利益不断奋斗即可。‎ 答案:①《信中国》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让当下的年轻人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历史敬意和深厚情感,主动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强大精神支柱和信仰根基;②《信中国》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红色文化是我们独有的文化,铸就了我们所独有的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我们青年应当树立并坚守人生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谓“远离政治”“远离崇高”。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是英烈精神,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紊乱。‎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些污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惩处,人们逐渐认识到,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和国家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各提出一条建议。‎ 解析:第一小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调动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公民角度可以从弘扬、培育和践行英烈精神,同错误思潮作斗争方面分析,国家角度可以从宣传英烈模范事迹、加强立法,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瓦解英烈精神的违法行为方面回答。‎ 答案:必要性:①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丰富和发展;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②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建议:公民:①要认识到英烈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学习英烈精神,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②要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弘扬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宣传、践行英烈精神。③要积极与否定英烈精神的错误行为作斗争。‎ 国家:①要通过各种活动,在全社会宣传英烈模范事迹,引导公民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②要加强立法,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法律保障。③要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瓦解英烈精神的违法行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