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的肆虐,人类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重大损失。人们不可避免的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的预警,把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①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②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是哲学思想的根源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 ‎④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重温马克思的感人故事,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持久魅力。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有 ‎①它是科学之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它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能为无产阶级提供思想武器 ‎④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A ①-③-② B ③-④-① C ②-③-① D ④-①-③‎ ‎4、在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注重“吉利”数字。‎2020年2月2日,许多恋人踩着“‎20200202”‎结婚登记;结婚证编号尾数“‎1314”‎的当事人如同中了大奖。下列选项与这些人的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 天地合而万物生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物质的根本属性是____,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 ‎①运动 ②客观性 ③客观实在性 ④能动性 按照序号正确填充在横线上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①④ D ③①②‎ ‎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 A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7、“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成为山谷的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以及“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要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两句话说明了设计人生的奋斗目标及面对自己必须 A 从自己的理想出发 B 从主观愿望出发 ‎ C 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D 从客观实际出发 ‎8、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从哲学上看,中国将探测火星是基于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空前团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抗灾的胜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说明 A 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 ‎ B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D 任何违背天的意志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 10、“抗灾不由天”,从哲学上说明 A 抗灾不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只能顺其自然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C ‎ 人的意志决定一切,可以超越自然 D 人定胜天,没有人办不了的事 ‎11、《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 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 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 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2、“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每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三农”工作:2019年的主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0年的主题是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3、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确定病毒可以人际传播,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主要是把患者隔离,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材料主要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2019年12月30日,“墨子号”量子卫星与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完成对接,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了海量信息的加密传输,标志着我国建成首个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小型量子卫星地面站 ‎①是促进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 ②是探究信息加密认识的基础 ‎③有助于拓展对信息加密的认识 ④佐证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①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物质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美国钓鱼人豪顿氏在河边与朋友闲聊时,把—块小木片丢进河里,一条鱼立刻窜出叼走了木片。他由此得到灵感,发明了通过假饵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这一钓鱼方法的发明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①世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 ‎②要密切关注和敢于超越变化发展的实际 ‎③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和寻找新思路 ‎ ‎④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要做到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 ‎③尽可能走曲折的道路 ④视光明前途的实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8、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B 事物由少到多的量的积累过程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19、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从灰中山装到时装个性化,从自行车王国到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变化说明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事物变化都是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 ‎④新事物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019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再到‎5G开始领跑并且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一步步走来,不断稳步向前。这一历程说明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发展的实质是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1、上海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政策上具有表率作用,能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但各地要根据各自实际来制定分类标准和规则,不能简单模仿。由此可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求 ‎①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④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总的看,脱贫攻坚成效是明显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一论断反映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分离 ‎ B 任何事物都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C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D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23、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下列关于“创新”说法正确的有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③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自我否定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动力。这种“手段”“方法”的实质是 A 如何反映客观存在 B “扬弃” C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 “实践”‎ ‎25、对于一些新事物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一时还不便完全接受,这说明 A 新生事物一开始都比较弱小 B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正确的观念一般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26、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2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8、农民工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而独特贡献,必须保证其获得及时足额的报酬。为此,‎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保障衣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表明 A 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B 农民工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 C 国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 农民工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9、“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A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B 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C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自我 ‎30、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千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挺身而出,负爱前行,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更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英雄。这说明 ‎①“最美逆行者”的人生价值体现在“逆行”之中 ‎②“最美逆行者”的价值追求是对时代精神 的超越 ‎③“逆行”是从平凡成为伟大英雄的重要前提条件 ‎④“逆行”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31-34题,共40分)‎ ‎31、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 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 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10分)‎ ‎3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最终形成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理念”;由于人们的努力,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今天,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10分)‎ ‎33、‎ ‎ 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 请结合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12分)‎ ‎34、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开车逆行、违法占道停车等“目中无法”的现象依然不少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存在一个“文明的剪刀差”: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一些人越来越懂得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却常常对法律规范表现出无知或冷漠,以致每每“严于律人,宽以待已”。事实上,珍视自己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随意上网谩骂;希望医生重视自己的诊疗机会,不等于一言不合就挥拳伤医。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诱发争端的导火索。正如法律格言说的那样:“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换句话说,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自身权益才能被保障,彼此权利都能被维护,社会的福利才能最大化。‎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8分)‎ 参考答案 ‎1-5.DADCD 6-10.CDBCB 11-15.CBDBA ‎ ‎16-20.BBCDB 21-25.ADBBC 26-30. CDCCD ‎31、【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3分)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3分)③规律是客观性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4分)‎ ‎32、【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4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检验,使人们越来越认同这一理念。(3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的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3分)‎ ‎33、【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4分)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务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4分)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不断克服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努力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4分)‎ ‎34、【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行使权利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还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3分)②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遇到利益冲突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进行选择,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3分)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个人权利的实现需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彼此权利都能被维护,社会的福利才能最大化。(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