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精练: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备用题库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2016浙江4月选考,30,2分)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马克思把人的实践活动与蜜蜂的本能活动进行对比,突出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能动的有目的的,①③正确。②④不合题意。 2.(2016江苏单科,28,2分)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④错误。题干是指量子通信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是指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②与题意不符。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3.(2017江苏单科,28,2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材料讲述的是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的客观性,A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直接现实性是指将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B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并未强调形成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以改造世界,C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 4.(2016天津文综,8,4分)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 D 观察漫画可知:漫画的标题是《过沟》,其中一个人采取行动跨过去了,还有两个人在讨论过沟的方案。据此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D与漫画寓意相符,应选D。A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均与漫画寓意不符。 5.(2016山东6月学考,22,2分)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用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让人们首次“听”到了宇宙的“声音”。引力波的发现意味着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主要语言都被验证。这告诉我们( ) A.所有科学家的预言都是正确的 B.认识的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C.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 B 题意反映了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主要语言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真理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实践只是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C错误。D项“就能”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6.(2015浙江10月选考,30,2分)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 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答案 C 题干强调在“白色污染”困扰人类的情况下,开展研究所获得的发现对治理“白色污染”有重要意义,说明认识源于实践的需求,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才是目的,C项正确。B、D不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一种形式,A项错误。应选C。 7.(2017海南会考,17,3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新发展理念又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实践由作为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决定 ②作为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③作为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的基础 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实践是作为新发展理念认识的基础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作为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新发展理念又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实践是作为新发展理念认识的基础。②④正确。①认为认识决定实践,说法错误。③把认识当作实践的基础,说法错误。 8.(2014浙江文综,30,4分)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题干反映了科学界对老鼠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辨别音高能力的认识,说明认识总是受实践水平制约的,每一阶段的真理性认识都不是终极的,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②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反复性”指一般的认识,而真理在一定条件下是确定的,③错误。 9.(2016课标Ⅰ,20,4分)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有关真理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说法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故④说法错误。②③切题,答案选C。 10.(2015浙江文综,27,4分)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认识的发展。题干分三个时间段说明了人类对世界的基本成分的认识的变化和发展,而且这些观念都体现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另一方面, 对事物的具体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它们也会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发展,从而超越以往的认识。①②正确。题干不涉及真理的价值如何实现以及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③④不符合题意。 11.(2017北京夏季会考,24,2分)读下图,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处于无限发展之中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答案 C 直的东西插在水里,在水下与水上不同的空间位置看,受到光的折射等原因的影响,会有不同的结果,说明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C项正确。其余选项不合题意。 12.[2014江苏单科,37(1),4分]材料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另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账,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4分) 答案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为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原因类非选择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互联网金融“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蕴含着认识的反复性哲理,因此可从认识主体的差异性和客观事物本质的复杂性等角度回答原因。 13.[2016课标Ⅲ,39(1),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 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解析 解题时要把握材料中我国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明确其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把握这一过程的特点及其他相关的信息,调动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知识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