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仿真押题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仿真押题教案(全国)

1.湖北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 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和谐 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 化的发展 ④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2.《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 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答案】A 【解析】《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 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爱国主义,A 正确且符合题意;B 体现的是战友深情 厚谊,C 体现的是无私母爱,与爱国主义无关,均应排除;D 体现的是诚实守信,也应排除; 故选 A。 3.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 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 ①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②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③为全面深 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④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英雄身上的浩然正气,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①④ 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4.“网络直播”的娱乐方式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极低的行业门槛使得网络 主播队伍迅速膨胀,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甚至成了暴力发泄平台、赌博平台。对此现象,中学 生应该(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C.加强教育,予以剔除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答案】B 【解析】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甚至成了暴力发泄平台、赌博平台,这就要求中学生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B 符合题意。A、C、D 不是从中学生角度分析的,不 符合题意。 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 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 这条道路(  ) ①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 由之路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 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 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  ) 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②奏响主旋律,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 提高大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 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 职业等七个领域,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①④ 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一些当红青年演员在拍戏时大量使用替身,甚至有演员制作人皮面具让替身帮自己演戏, 更有制片大量采用“抠图”表演,不实景拍摄,而是演员在棚内完成后通过后期合成到实景 中。事情一经曝光,就被广大观众谴责抵制。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  ) ①坚守艺术理想,修身律己,崇德尚艺 ②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文艺创作 ③把握正 确航向,坚持高雅的创作导向 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演员在拍戏时大量使用替身,大量采用“抠图”表演,是职业道德观念差的表现, 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艺术理想, 修身律己,崇德尚艺,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选 D。 8.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 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 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 和全方位的。从文化角度看,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 庭中生根 ②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③文化影响 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9.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 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 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  ) 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 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国家应开展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①③正确, 故选 A 项;②中“主导”说法错误;④中“各种精神文化需求”说法错误。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 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  ) 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答案】B 【解析】世代相传的“二十四节气”表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 答案为 B;A、C、D 与材料中心不符。 11.2017 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 趣的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  )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 引人入胜 ④吟诗赏词全民动员,古诗新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的节目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 源远流长的古诗词的魅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同,答案为 A;③④中的“声像合一”“古诗新作” 与实际情况不符。 12.下面图示表示的是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 【答案】D 13.《墨经》中有文:“景到,在午有端,舆景长,说在端。”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 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量 子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 技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取名“墨子号”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表明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同时说明我国的科技对世界的贡献,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始终”;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错误。 14.《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重头戏,集结了乐坛资深唱将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 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仅凭冠名广告,就创收 8.7 亿。它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 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  ) ①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 ②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 求 ③电视节目的创作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 运作有机联系起来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15.2017 年 1 月 17 日,中国男子冰球 U20 国青队在新西兰举行的世锦赛丙级比赛中夺冠。 颁奖时,现场因故未能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队员自发齐声清唱《义勇军进行曲》, 令全场动容。这告诉我们  (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C.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答案】B 【解析】现场因故未能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队员自发齐声清唱《义勇军进行曲》 以表达爱国之情,这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答案为 B;A、C 与材料中心不 符;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D 错误。 16.时下网络文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 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 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  )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 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文化越是繁荣发展,越是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说明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 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③符合题 意;②不选,因为网络文化有良莠之别,不可一味抵制;④不选,因为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 主旨,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汲取中华传统文 化的营养,涵养当下生活。它启示我们  (  ) ①切实增强使命感,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坚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④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8.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七年来,已 发掘好人好事线索 34 万多件,发布“中国好人榜”77 期,35 亿人次网民、观众参与推荐、 评议、投票和现场交流互动。这项活动(  ) 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②拓展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渠道 ③丰富了 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丰富了道 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③④符合题意;“我推 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不是理论创新,这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①②是错误的。 19.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大媒体,专门设计“点赞中国”“对话核心价值观”等 栏目,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点赞凡人善举。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机 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让迷路的老太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要传 递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发展先进文化,重视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凡人善举给我们的启示,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承袭”;材料未涉及科 学文化修养,④不当选。 20.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 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  )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④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 年 1 月 3 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将教材中“8 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 年抗战”。 抗日战争是以 8 年算,还是以 14 年算?一直以来,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两种论 述一直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言环境下使用。2011 年,在纪念九一八事变 80 周年 时,《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提出了“14 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4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 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是对历史最客观、最公允、 最权威的评价。 铭记历史才能不忘过去,勿忘国耻才能正视未来。中国修正历史教科书,确立“14 年抗 战”,让孩子们从教科书上更全面了解残忍的侵略者罪行,了解数以千万计的伤亡将士与同 胞的惨烈代价,了解亡国灭种的命悬一线和漫长抗战,才能更敬服慷慨赴死的先烈,对那些 几近无耻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抗日神剧也才能更有抵抗力和辨别力。在对每一段历史的永 不遗忘中,中华民族的道德勇气、贲张血性与和平愿望,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屈不挠 地永远留存于中华民族壮丽史诗的字里行间。让先烈们死得光荣,中国才能生得伟大。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将教材中“8 年抗战”改为“14 年抗战”对于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回溯悲壮史实,是要以史为鉴,擎起理想信念的火把。请你写一句心里话,告慰抗日英 烈的在天之灵。(15~30 个字) 【答案】(1)①有利于全面展现抗日战争的历史,让人们真正了解抗战的艰辛,敬仰先烈, 自觉传承革命精神。②有利于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抵御抗日神剧等不良文化污染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理性、深入地理解抗战精神。③有利于中华儿女牢记国耻,激发爱 国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实践中。 (2)例如: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勤奋学习,强我中华;继承先烈遗志,弘扬 民族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马”“ 辣么美”“ 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 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 “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 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 “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这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 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 有人则认 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 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及不尊重。 (1)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 理由。(10 分) (2)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 因。(12 分) (3)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建议。(4 分) 【答案】(1)示例一:赞成。(1 分)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3 分)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 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3 分)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 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3 分) 示例一:反对。(1 分) 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 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3 分) 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 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3 分) 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及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也不利于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 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4 分)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网络新词使用的认识和评价就 不同。(4 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面对网络新词的使用问题,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 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4 分) (3)①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分)②尊重汉字 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 分) 23.材料一 近年来,山东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 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 活动。 材料二 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 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 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 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4 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12 分) 【答案】(1)①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赋予时代精神,体现了对 中华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树立起高 度的文化自觉。(4 分)②采取形式多样的弘扬国学经典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5 分)③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 分) (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4 分)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进入课 堂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 读做法,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4 分)③乙专家观 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两位专家 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不严谨性,应该结合起来。(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