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通用版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九文化的发展与文化建设作业解析版
专题九 文化的发展与文化建设 [专题解读] 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发展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本专题的常考点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要求与影响,文化创新的意义与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近年来对文化生活的考查在高考中的比例已经加大。文化建设主要侧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措施和内容的理解。 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是什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 表现 ①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过程 是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为什么——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 原因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 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③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8 3.怎么做——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彰显文化民族个性,着眼于世界文化共性。坚定文化自信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途径 媒介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 续表 任务 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目的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特点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8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5)其他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角度 表现 文化的 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中华 文化 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民族 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文化 强国 有利于人们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续表 角度 表现 核心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历史文化养料 思想道 德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3.怎么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发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影响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主体力量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交流传播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8 错误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三、全面理解文化创新 必要性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重要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创新内容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文化 现状 弘扬主旋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净化文化环境 文化 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国家 竞争 增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社会 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 繁荣 立足社会实践,促进文化创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发展战略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续表 文化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8 具体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引领思潮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发展主体 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促进文化创新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任务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命题探究 小题清障 命题角度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1.(2019·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材料中,意大利把我国流失在他们国家的文物归还给了我国,这些文物是承载我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这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①②正确;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不是途径,排除④。故选A。 解题指导 解答有关文化交流的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8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但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2)文化交流并不是为了消除文化差异,而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世界文化,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3)对本民族文化要认同,对外来文化要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可能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4)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 (5)大众传媒是文化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不是文化的传播途径。 2.(2018·全国卷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医药走向世界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并不能实现文化的转型升级,排除①;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中医药走向世界并没有创新其价值导向,排除③。故选C。 拓展归纳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 命题角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8 3.(2018·全国卷Ⅰ)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拓展归纳 认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个人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生 国家 ①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③推动经济、政治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文化 建设 ①推动文化创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④坚定文化自信;⑤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2017·全国卷Ⅱ)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8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也表明只有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④正确;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只有赢得市场才有价值,②错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③错误。 命题角度 文化创新 5.(2019·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故选B。 6.(2018·全国卷Ⅱ)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着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述标志着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关键看是否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①说法错误;我国科技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离掌握话语主导权还有很大差距,④说法错误。故选C。 命题角度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 7.(2015·全国卷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校训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②正确;《校训的故事》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校训的实质内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①正确;③中“全面反映”说法不科学,排除;校训宣传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故选A。 拓展归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对人的 影响 以优秀的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 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有利于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文化传承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播 文化强国 引领社会风尚,引领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意识形态 增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有新人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8.(2016·全国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中国工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体现了爱国、敬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其理论依据,①排除,②正确;“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但不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③排除,④正确。故选C。 误区警示 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 (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热考点 以中华文化节为背景考查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中国书法、传统艺术大师班、茶道、中医讲座等活动,让伏尔加格勒的市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广受当地民众欢迎。此次活动( ) ①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 ③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不是民族节日,故不能说此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①;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是尊重,排除④;在俄罗斯举办中华文化节,可见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②正确;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传播,有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故③正确。 热考点 28 2.故宫博物院众多神兽塑像,变成了“萌萌哒”的卡通人物;上海博物馆的青铜藏品,变成了可以“立起来”的手工动画玩具;一批从中华经史典籍、神话传奇中脱胎而成的当代动漫作品正在热播;“汉服热”“唐装热”与“动漫热”相辅相成,正在形成新的时尚产业。传统文化与动漫的融合( )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增添了文化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与动漫的融合,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故①正确;通过文化创新,可以激发文化的创新活力,故③正确;文化不具有决定作用,排除②;传统文化的创新,并没有拓展文化的功能,排除④。 热考点 3.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图兰朵》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这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②正确;中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并没有相互统一,排除③;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排除④。 热考点 4.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要求文艺工作者(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 ②弘扬主旋律,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 ③把握时代脉搏,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 ④扎根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 A.①② B.①③ 28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文艺工作者弘扬主旋律、立足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②④正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各种需求,①表述错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③表述错误。 大题增分 考点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典例1 (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信息①)。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信息②)。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信息③)。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信息④)。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答题思路] 28 [思维拓展] 1.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文化作用 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促进国际间政治合作,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文化多样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自身文化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他国文化 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把握文化个性与共性,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8 文化创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交流中促进本民族文化创新 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措施 (1)明确途径:借助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2)注重媒介: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3)面对差异:凸显自身文化个性,把握世界文化共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4)彰显实力:立足社会实践,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增强国际影响力。 (5)主体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6)把握原则: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错误倾向。 3.有关文化交流的时政术语 (1)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 (2)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 (4)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5)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6)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1.(2019·安徽皖江名校高三5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材料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37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企业家大会共有近900名中外代表参加大会,外方代表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受到沿线国家文化背景的制约,不同的宗教信仰、思想观念在国际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①)。因此,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对各国的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等因素进行全面考量,才能实现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信息②)。中国应对沿线各国的资源、环境、人文、科技等领域开展实地研究(信息③),总结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现状,为更好地部署“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知识限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8 (问题 逻辑) 题目类型:措施类 设问主体:国家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续表 28 2.(2019·河南郑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同志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这不仅是全体中医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摆在当代中医人面前的历史考卷。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目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息①)。中医药逐渐为五大洲的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信息②)。这可以从“道”和“法”两个层面下功夫。在“道”的层面,应挖掘中医药宝贵的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如天人合一、调中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这是中医药的“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法”的层面,应梳理历代中医药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等技术方法。历代中医的方剂数量是惊人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近10万首,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的过程(信息③)。这就需要弄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质,摸清受众需求,多用受众能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来展示中医药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影响。(10分) [答题思路] 28 28 考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 典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信息①)。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信息②)。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信息③)。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信息④),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问题逻辑) 知识限定:传统文化的传承 题目类型:原因类 设问主体:国家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28 [思维拓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 内容 传承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承 措施 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呈现形式;③借助现代传媒,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文化影响力;④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维护 28 传承 主体 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 意义 ①顺应时代变迁,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④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塑造人;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2.文化创新的意义与措施 创新 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创新 措施 ①立足社会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⑤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⑥反对错误倾向 3.有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政术语 (1)文化创新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2)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3.(2016·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信息①),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信息②),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信息③),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28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信息④),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答题思路] 28 4.(2019·广东汕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积累。由国家京剧院潜心创排的京剧《红军故事》将革命历史题材与京剧艺术进行联姻,通过京剧艺术形式表现出红军精神(信息①),让当今的年轻人了解当初的感人故事,从而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洗礼。该剧在创作过程中,荟萃全国戏剧名家,组成强大创作阵容,首次在京剧舞台上运用两声部、女声四重唱的方式,在唱腔设计和身段表演之中融入了民间歌谣、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大胆采用了湖南民歌的山歌作为背景(信息②)。演出一段时间后,剧组演员再次走进南昌、上饶横峰和萍乡采风学习,使创作有了抓手、人物有了原型、故事有了来源(信息③)。戏曲演绎革命题材进而拓展其对时代的适应性,革命经典以戏曲叙事进而增强其表达的艺术性,这是传统戏曲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革命历史走近百姓的重要路径,也为当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京剧《红军故事》的成功对我国当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思路?(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问题 逻辑) 知识限定:文化创新 题目类型:启示类 设问主体:国家京剧院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析材料 (材料逻 辑+理 论逻辑) 信息①:将革命历史题材与京剧艺术进行联姻 推动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信息②:融入了民间歌谣、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立足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8 信息③:剧组演员再次走进南昌、上饶横峰和萍乡采风学习,使创作有了抓手、人物有了原型、故事有了来源 组答案 (推理逻辑)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要组织编剧人员和演员深入社会实践,参观学习。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从演唱、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大胆对传统戏曲进行创新发展。③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艺术家要贴近百姓,学习百姓,为百姓创作 考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例3 (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信息①),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信息②)。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信息③)。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问题 逻辑)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知识 题目类型:意义类 设问主体:国家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析材料 (材料逻 辑+理 论逻辑) 信息①: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 信息②: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资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28 信息③: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组答案 (推理逻辑) ①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②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③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思维拓展] 1.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 (5)提高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6)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与领导权,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其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4.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政术语 (1)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8 (5)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6)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5.(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信息①)。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信息②),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信息③)。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问题 逻辑)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知识 题目类型:措施类 设问主体:国家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28 6.(2019·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1919年5月4日,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信息①),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信息②) 28 。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信息③),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信息④),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信息⑤)。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10分) [答题思路] 审设问 (问题 逻辑) 知识限定:文化生活知识 题目类型:意义类 设问主体:国家 以分定点:本问10分,答案要点约2~5个(高考答案每点约3分,尽量多答几点) 析材料 (材料逻 辑+理 论逻辑) 信息①: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 信息②: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信息③: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 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信息④: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 信息⑤: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 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8 2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