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荆州中学2018级九月月考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这说明 ①哲学思想来自哲学家的头脑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产生,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材料未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排除④。故选C。 2.罗大佑作词作曲的《童年》歌曲,以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韵回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其界定是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都体现了这一界定,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①④没有体现追问和思考的界定,与题意不符。 故选D。 3.2018年11月23日至2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包括京津冀中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中西部和河南北部,30多城市启动预警。对此,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到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表明 ①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哲学是对于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产生于人类面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③:面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极大,30多城市启动预警,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到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也说明哲学产生于人类面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①③符合题意。 ②:哲学是对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错误。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即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会把很多人问倒的终极哲学问题。对这一类问题的回答 A. 没有答案,因为世界处于永恒变化中无法认识 B. 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 说明对日常生活的一般性概括就是哲学 D. 说明哲学对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材料中这一类问题的回答,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项符合题意;对材料中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可能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非没有答案,A项说法错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日常生活的一般性概括并非就是哲学,C项说法错误;哲学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5.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②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④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具体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研究对象。①否认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不选;从材料中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可知哲学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③入选;哲学是从特殊中概括一般、而不是相反,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哲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从两个角度看,一是从范围看,包括整个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二是从深度看,是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6.下列表述能正确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C认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故C符合题意;A和B强调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不选;D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于是辩证法的观点,不选。故选C。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别人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③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④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物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别人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④错误, 物质是不能被创造、消灭和改变的。故本题答案为B。 8.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 “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答案】B 【解析】 “没米下锅,怎么做粥”,看到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有了避邪石和风水球我一定官运亨通”,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构成了哲学史上的“对子”。“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二者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与题意不符;“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承认物质决定性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否认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构成哲学的“对子”,故B符合题意;“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属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现了认识的过程,C与题意不符;“我思故我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属于形而上学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派别 9.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产生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题中,人们对人所看到的现实与金鱼所看到的现实的思考,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换位思考,且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排除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④。故选A。 10.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子 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项观点认为心生万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②项观点认为道生形体、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③项观点认为“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④项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答案选D。 11.数十年中非友好交往硕果累累,双方正在合作共赢道路上阔步前进。但是,总有人不顾事实,不断抹黑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用所谓“新殖民主义”“中国融资增加非洲债务论”等恶毒言论攻击中国。可见,这些人的“酸葡萄心理”( ) A. 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B. 犯了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C. 并未回答哲学基本问题 D. 主观刻意歪曲反映客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无视客观现实,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不符合题意;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态,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B不选;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酸葡萄心理”错误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概括。这一思想根源于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这一新概括一经党的十九大提出,就立刻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和高度认同,并被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②哲学智慧源于时代,改造时代 ③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④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社会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概括。”这反映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哲学智慧源于时代,但不能改造时代,哲学改造时代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②错误。 ③: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不是支配社会的发展,支配社会的发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这说明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2.学与时代:(1)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3.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这说明 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纷纷提出哲学观点,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帮助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符合题意;物资匮乏的年代,民不聊生,哲学向政治探索型发展,探索人的生存之道,说明这种形态的哲学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③符合题意;哲学是社会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错误。故选C。 14.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经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 ①成为精神力量,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②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①:“成为精神力量,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是对题干的简单重复,①排除。 ②:题中“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事后诸葛亮”,表明了哲学需要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符合题意。 ③:题中“高鸣报晓的雄鸡”“事前诸葛亮”,表明了哲学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需要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符合题意。 ④:任何哲学都能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不能强调真正哲学,④排除。 故本题选D。 15.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实现了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①说法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中“实现了”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项符合题意;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因为在古代曾经有过二者的统一和结合,只不过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基础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而不能表述为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项表述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和过程,不是原因,C 项与题意不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7.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 ①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到解决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 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③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来指导实践 ④深刻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为我们提供现成答案,故①错误;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③错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强调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要深刻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故②④正确。故选C。 18.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发现②③是正确的,①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9.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l1月4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及知识产权和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律实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之所以出台《意见》保护各种产权,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 产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B. 产权的调整和完善决定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 生产关系的变革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D. 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更合适的生产方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保护产权是因为产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选A;B不选,因为产权属于是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由生产力决定的;C不选, 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D错误, 因为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有媒体报道,英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39光年外,发现一颗体积与地球不相上下,但环境类似金星行星,是太阳系外体积与地球相近行星中最靠近地球的一个。这从一个侧面证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的 ②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宇宙中的天体因为人类而变化发展 ④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39光年外,发现一颗体积与地球不相上下,但环境类似金星的行星可表明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证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的,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为人类而变化发展;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故本题答案为A。 21.“要把制造业带回国”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承诺,但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战,美国的知名摩托车制造商哈雷宣布,“打算将出口欧盟的摩托车生产从美国本土转移出去,从而避免关税负担。”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原因在于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是人们做事情成功的前提 ②片面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③特朗普对经济发展规律作了不恰当的改造 ④主观愿望脱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客观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国际贸易要遵循规律,特朗普发起贸易战,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律,致使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未能实现,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是人们做事情成功的前提,①符合题意。 ②: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片面强调了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本身就不能被改造,就无所谓恰当不恰当的改造,③错误。 ④: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特朗普发起贸易战,“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未能实现,说明他的主观愿望脱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实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故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的道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到作用的哲学道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故选B。 23.下列观点与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说法不一致的是 ①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④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克拉底鲁的观点只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④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克拉底鲁的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②③与克拉底鲁的观点一致,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2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A. 事物变化无常,人不能对客观事物形成确定的认识 B.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C.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D. 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就认识了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动能动性是统一的,B符合题意;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能被改造的,C错误;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同,D错误。故选B。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方法论来说要把两者结合,实现两者的统一。 在高考一轮复习阶段,解答非选择题时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要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热点,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述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近年来,国内自然灾害频发。面对自然灾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灾害已经发生,只能顺其自然;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防灾减灾,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答案】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②第二种人认为“只能顺其自然”,面对灾害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第三种人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自然灾害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自然灾害,人们三种不同的观点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鉴别的能力,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类别;第二步写出观点,考生应逐步完成。 第一步,考生可先回顾这些派别指的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中唯物主义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考生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判断。“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灾害已经发生,只能顺其自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防灾减灾,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步,考生根据第一步的解答分别答出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点睛】本题把以哲学观点为载体,考验考生的识辩能力,考生考把问题当做简答题处理,简明扼要地组织作答,作答时要简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解答的精准性,因为本身试题就不难。 26.高二(9)班同学在学习哲学时,组织了一次班级小组讨论会,请你一同参与。 (观点质疑) 甲组同学: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就是哲学。 (1)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观点争鸣) 乙组同学: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答案】(1)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所以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的观点是错误的。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③唯物主义也有精神追求,唯心主义也有物质追求,以人生追求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甲乙两组同学的观点质疑和争鸣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第(1)问可围绕甲组同学的观点,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两个方面,指出甲组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的观点是错误的。第(2)问可围绕乙组同学的观点,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等方面,说明唯物主义也有精神追求,唯心主义也有物质追求,以人生追求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详解】(1)本题要求请你材料观点进行评析。 甲组同学认为,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就是哲学。可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等㢇,说明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的观点是错误的。 (2)本题要求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可联系乙组同学的观点,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主张、唯心主义的根本主张等方面,说明唯物主义也有精神追求,唯心主义也有物质追求,以人生追求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睛】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7.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答案】(1)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做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2)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上个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违背客观规律,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使得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变成了沙地荒原。②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两代塞罕坝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律,经过艰苦奋斗,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明确。针对材料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考生可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区分析说明。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要求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主义课本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针对材料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考生可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考生可从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