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B.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想象力。 C.哲学是在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2、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 A.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3、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在于( ) A.具体的方法为哲学的方法提供基础,哲学的方法为具体方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具体的方法处理的是个别的事物及其它特征,哲学的方法则是关于一般规律的方法。 C.二者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 D.哲学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不一定是科学的。 4、现实生活中,同样是生病,有的人去医院打针吃药,有的人去寺院烧香拜佛。这两种不同的治病方式根源于个人的( ) A.世界观不同 B.方法论不同 C.哲学体系不同 D.生活经验不同。 5、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设计》中说:“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对此,英国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领袖们居然“团结”了起来,反对这一说法。霍金和宗教界的争论的实质是( ) A.具体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分歧 B.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6、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7、《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静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事物的本源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④形而上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与伯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使我们的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10、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由此可见( )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他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③④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 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14、“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是运动变化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④规律是客观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6、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谒山》中说:“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这两句诗体现的是哲学道理主要是( )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7、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几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仪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的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创造有利于人类的联系 ③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 ④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应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19、《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回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上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回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20.“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合理性在于( ) A.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 C.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看到意识的决定作用。 21、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B.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22、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3下列没有体现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不怕慢,就怕站。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24、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角度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5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转基因之争,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这说明( )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 ③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25分)材料一:下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中认为图中说法是唯心主义命题的人所占的比例。 材料二:王允《订鬼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6分) (2)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鬼,这和材料二中对鬼的认识有什么本质区别?(9分) 27、(17分)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妙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28、(18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分析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政策内容 历史背景 20世纪 70年代 定国策,“只生一胎” 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21世纪初 提出“双独二孩”政策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扩大内需 2010年 提出“单独二孩”政策 我国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人口红利加速消失 2016年1月1日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我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高二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A A B D A A A D B B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C A B A A D B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题(15分) (1)①多数公民知道什么是唯心主义,表明公民的科学认识水平尚可。②公民识别客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较高,而识别主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①材料一显示有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神,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材料二分析了产生鬼的原因,认为人们产生鬼的幻觉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即是由具体的物质原因引起的,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这是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鬼的认识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观观的对立。 27题(17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 28题(18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不同,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根据不同时代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人口总量、经济社会状况不断变化,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