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建设走深走实,造福沿线人民。(  )‎ A. 5周年 B. 10周年 C. 15周年 D. 20周年 ‎【答案】A ‎【解析】A正确,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BCD不合题意,三个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A。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建设走深走实,造福沿线人民。 本题考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国际视野。 ‎ 2. ‎9月10日至11日,中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培养什么人 C. 教育均衡 D. 义务教育 ‎【答案】B ‎【解析】ACD不符合题意,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正确,2018年9月10日至11日,中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故选:B。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中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3.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 年起,将每年农历(  )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C ‎【解析】ABD不符合题意,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正确,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 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故选:C。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国函[2018]80‎ 号),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1.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0日称将退出____此举将对国际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作出回应表示将做出针对性回击。(  )‎ A. 《中导条约》 B. WTO组织 C. 万国邮政联盟 D. 巴黎气候协定 ‎【答案】A ‎【解析】A正确,2018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方违反条约规定”为由,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此举将对国际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让美俄关系再度紧张。 BCD错误,这三项都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0日作出的决定。 故选:A。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8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方违反条约规定”为由,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此举将对国际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让美俄关系再度紧张,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作出回应表示将做出针对性回击。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2.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_____探测器。后续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巡视探测,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 A. 天宫四号 B. 长城四号 C. 奔月四号 D. 嫦娥四号 ‎【答案】D ‎【解析】ABC错误,D正确,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巡视探测,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故选:D。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本题为时政题目,考查对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必须关注重大时事,主动地关注生活,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主人翁意识。 ‎ 3.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绵阳某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绵阳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②国庆节期问小王买了一个标价为2999元的手机 ③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④绵阳某学校送教到昭觉,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绵阳某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绵阳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活动,属于文化现象; ②不合题意,国庆节期问小王买了一个标价为2999元的手机,属于经济现象; ③不合题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属于政治现象; ‎ ‎④符合题意,绵阳某学校送教到昭觉,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属于文化现象。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此类试题属于简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在准确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解答。 ‎ 1. 方所书店是一家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功能一体的实体书店,找一本喜欢的小说,点杯咖啡,慢慢翻看,享受慢生活。因地处成都春熙路商圈,这里也成为了热门的旅行打卡地。方所书店的走红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 ④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②符合题意,方所书店因地处成都春熙路商圈,这里也成为了热门的旅行打卡地。方所书店的走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说法错误,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 ④符合题意,方所书店是一家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功能一体的实体书店,找一本喜欢的小说,点杯咖啡,慢慢翻看,享受慢生活。这体现了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坏,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良好家风的熏陶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风格 ③文化对人的品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④文化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良好家风的熏陶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文化对人的品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②说法错误,文化环境影响人的行事风格,而不能“决定”;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 1. ‎“佛系少年”“锦鲤”“确认过眼神”等词语成为2018年人们熟悉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社会的时代诉求。材料表明(  )‎ A. 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流行文化具有更恒远的价值 D. 网络流行语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说法错误,流行文化如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就能深远的价值,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就会很快消失。 D符合题意,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社会的时代诉求,这表明网络流行语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 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嘉宾,重点围绕创新发展、网络安全、文化交流、民生福祉和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乌镇峰会的召开(  )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关系 ④体现了文化交流能增加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嘉宾,重点围绕创新发展、网络安全、文化交流、民生福祉和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这说明乌镇峰会的召开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与经济不一定同步发展; ④说法错误,应该是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依靠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近年来。出界范围内悄然掀起了“汉语热”,2019年俄罗斯将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爱尔兰、英国园、西班牙,越来越多的国家还专门开设了汉语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汉语及中国文化。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有利于(  )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加速汉语的国际化步伐,增强中华文化对外渗透力 ④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影显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2019‎ 年俄罗斯将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爱尔兰、英国园、西班牙,越来越多的国家还专门开设了汉语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汉语及中国文化。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有利于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影显文化自信,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不是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说法错误,我国不搞文化渗透。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冬至吃东西的风俗,北方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而在我国江南地区吃汤圆尤为盛行,寓意团团圆圆。材料表明(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陈旧的重要标志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至今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③符合题意,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冬至吃东西的风俗,北方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而在我国江南地区吃汤圆尤为盛行,寓意团团圆圆。材料表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至今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④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既相互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并没有逐渐趋同。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至今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故宫博物馆日前推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以高科技互动手段打造出真人与處拟交流,人在画中游览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4D动感的球幕影院“坐”上宋代大船,亲历宋朝的繁华。这场展演表明(  )‎ A.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 文化创新源自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 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C符合题意,故宫博物馆日前推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以高科技互动手段打造出真人与處拟交流,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近日,在德阳某小学运动会上,随着京剧《卖水》而起,结合周杰伦的《龙拳》,一群小学生所跳的戏曲课间操首次亮相,惊艳了全校师生。这套课间操动作上汲取了戏曲基本的手、眼、身、步,并融合流行音乐和健美操元素,让孩子们在传统戏曲中做起了课间操。这套戏曲课间操的出现说明(  ) ①文化的继承要以开发创新作为目的和归宿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直达社会实践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目的和归宿。 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 ③④符合题意,这套课间操动作上汲取了戏曲基本的手、眼、身、步,并融合流行音乐和健美操元素,这说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重振师道尊严”他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违背,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强调尊师重道是因为(  ) ①教师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中有重要作用 ②教师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精神对时代变化的要求 ④弘扬尊敬老师的社会风尚,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强调尊师重道是因为教师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中有重要作用,弘扬尊敬老师的社会风尚,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②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说法错误,尊师重道自古就有。 故选:B。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命名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同时汲取了书法和剪纸的特点,会微的设计(  ) ①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中华文化无穷魅力 ②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③赋予汉字全新内涵以激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④表明文化创新既要维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同时汲取了书法和剪纸的特点,这说明微的设计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中华文化无穷魅力,表明文化创新既要维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赋予汉字全新内涵以激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1)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习近平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强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大力必扬红船精神的原因在于(  ) ①凸显了精神力量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④蘊含看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文化素养中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②错误,红船精神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③④正确,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故选:D。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 1. ‎2018年10月,某直播平台女主播在直播期间,公然侮辱国歌,被行政拘留5日。此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尊严,刺痛了公众感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作为新时代公民应(  ) ①利用大众传媒积极传播英雄事迹 ②弘扬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传播者 ③规范个人行为,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 ④尊重历史,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 ①②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某直播平台女主播在直播期间,公然侮辱国歌,此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尊严,刺痛了公众感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作为新时代公民应利用大众传媒积极传播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传播者; ③说法错误,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公民; ④不合题意,材料与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4)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公民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选择题,考查这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2. 电影《无问西东》影片反映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以下诗句中能体现出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 ①苟利同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苟利同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置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体现了家国情怀; ②不合题意,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意思是说,它虽然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爱,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再驰骋于万里疆场之上,体现的是远大的理想抱负; ‎ ‎③符合题意,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意思是说,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体现了爱国思想; ④不合题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强调勤俭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本题以古诗来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的理解,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中华古代诗词要比较熟悉,且能把握其内在精神,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念联系实际的能力。 ‎ 1. 近年来,许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渐变味。如七夕节、中秋节等都被裹上一层浓厚的商业外衣,成为“购物节、“吃节”、“耍节”,重新寻找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需要(  ) ①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正确处琛好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顺应时代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 ④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是不可能消除的。 ②④符合题意,传统节日之所以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味,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是因为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在继承中不注重发展,在发展中不注重继承。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使传统节日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饱含文化内涵。 ③不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传统节日逐渐变味,充满了商业色彩而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要为传统节日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在商业色彩浓重的前提下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2018年开年的国产剧市场,涌现出《风筝》、《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琅琊榜2》等多部口碑上乘的作品,剧组的“良心”创作、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近年来习惯了看“抠图”“替身”表演的现众大呼“洗眼睛”。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  ) 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立足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说法错误,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说法错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2. 为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促进校园新风尚,近日,绵阳某小学开展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们通过朗诵、合唱、黑板报、校园广播、情景剧等形式,展演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事迹。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④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题中做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无关。 ②③符合题意,绵阳某小学开展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中华文化既有“魄”又有“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魄健体”。下列有利于实现“强魂健体”的举措有(  ) ①坚持百花齐放、倡导多元化指导思想 ②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 ③拓展文化视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坚持文化指导一元化,而不是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符合题意,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有利于强魂健体。 ③说法错误,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吸收。 ④符合题意,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强魂健体。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2、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①地位和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入手,强调积少成多,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公益,将爱心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这说明“微公益”(  ) 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发挥了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本题材料中“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充分说明了“微公益”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体现,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②不合题意,“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并未涉及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而非”微公益“。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的原因。‎ ‎【答案】①节目阐释和传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征,奏响了时代主旋律,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如果答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特征。也可得分) ②节目中解读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内涵深刻影响力大、代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③节目激发了民众内心的中国文化情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民向上向善。(如果从核心价值观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推进节目呈现形式的创新,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知识指向不明确,需要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作答。依据材料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可知节目阐释和传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征,奏响了时代主旋律,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依据材料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可知节目中解读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内涵深刻影响力大、代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据材料中“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可知该节目激发了民众内心的中国文化情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民向上向善;依据材料中“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可知该节目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推进节目呈现形式的创新,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滋”,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的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籍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只有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越来越多的經典经典和文物开始走向人们的视野,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 ‎【答案】【小题1】(1) ①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中华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国人直观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 ①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中华经典和文物从新时代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深入挖掘中华经典和文物的内涵,又要与时俱进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融入时代体现新时代的特征。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面向人民不断发展。 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推动中华经典和文物在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人们的视野。‎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依据设问可知本题实则考查的是树立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明确文化自信的含义;其次,结合材料中“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滋’,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分析中华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国人直观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后,回答应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调动教材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考查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抓住设问关键信息是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也就是从纵向角度来看的,解答本题主要是调动教材基础知识。因此首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再次,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走进人们的视野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最后,结合材料中要让故宫、中国美术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做法可知,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走进人们的视野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推动中华经典和文物在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人们的视野。 (1)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 1. 阅谈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马伟明同志“八一勋章”。马伟明,作为一名国宝级科学家,让中国海军装备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受到西方国家家的技术封锁和制药。在海军高性能潜艇的研制中,马伟明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首次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设想,经过 16‎ 年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在电机研制过程中,马伟明还决心打破外国垄断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现状,决心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经过两年多努力,成功研制出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流器,其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一次又一次的科研突破中,马伟明更加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马伟明说:“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充斥着太多利益和诱惑的今天,唯有坚守一份淡泊和清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科技高峰,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为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 班级拟举办学习马伟明,立志为国为民”主题班会。请围绕“爱国与奋斗”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小题1】(1)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人民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培育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③培育新时代新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答案示例: ①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②青春在于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③弘扬奋斗精神,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本题材料提示信息有限,实际考查学生对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的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要求为“学习马伟明,立志为国为民”的主题班会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围绕“爱国与奋斗”来列举,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紧紧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在列举时要语句通顺,言简意赅,如: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青春在于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1)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实际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学生平时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多加记忆、夯实基础。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