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四川省峨眉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四川省峨眉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峨眉山市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文化与社会实践,题干说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观点均没体现,排除。故答案应选C。‎ ‎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③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 ‎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③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②: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是政治现象,②不合题意。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经济现象,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 ‎3.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体现了这种形式的是 ‎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②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 ‎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 ‎ ‎④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①②④体现了这种形式。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属于政府履行政治职能,不属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4.“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儿时的歌曲能够让人们重拾少年时代的回忆,一一浮现往昔岁月,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该题选A。“一生难忘”是该题的关键字眼,把握对这个词的理解即可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AC与题意不符;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D表述不够完整。‎ ‎5.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纯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同样是过春节,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这些节日,也可以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②③正确。①④‎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②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③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④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的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涉及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C适合题意;传统道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传统道德准则中的优秀部分适应现代生活,A是错误的;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不是亘古不变的,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 ‎8.岭南文化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更新,它在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内涵发出,又有新的因子在萌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岭南文化”。这说明 ‎①新岭南文化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 ‎②新岭南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 ‎③新岭南文化对广东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④新岭南文化是对旧岭南文化的否定和摒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岭南文化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更新,它在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新的内涵发出来,又有新的因子在萌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岭南文化’”,既说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也说明了新岭南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新岭南文化是既有对旧岭南文化批判性继承,也有新的内涵和新的因子,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9.由内地宣传部门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从2011年1月17日起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分时段陆续播放该片。之后,有关片段陆续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地区播放,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形象”的主动出击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 ‎②可以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③有利于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 ‎④能够促进中美文化的融合,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①③:“中国形象”的主动出击,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形象”的主动出击有利于让世界各国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不能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说法错误。④:“中国形象”的主动出击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能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0.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①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自信。①: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说明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符合题意。②: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这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②符合题意。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错误。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A。‎ ‎1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符合题意。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自身具有的,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③错误。④:革命文化具有价值,不是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才有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12.《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通过美食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饮食文化,不是传统习俗,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3.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这说明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③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说明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②表述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需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③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会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④符合题意,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选B。‎ ‎14.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 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答案】C ‎【解析】A题目中没有强调民族节日的特点和作用,排除;B题目只说明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代替传统媒介,排除;C数字时代促进文化的交流,更帮助人们享用文化,正确;D题目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传统年俗,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一提起中华文化,人们会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羲之的书法;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会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由此可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典。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经典 ‎①有利于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③可以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 ‎④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的知识。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经典,这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结合时代特征,也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③错误,排除。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经典有利于继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非强调发展大众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各民族的文化经典属于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故应选②④;故本题答案选D。‎ ‎16.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7.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说法错误,新型媒体属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排除;②说法正确,商家选择微信进行营销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入选;③说法错误,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④说法正确,商家选择微信进行营销是文化创新的作用的体现,故入选;故选:A。‎ ‎18.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②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传播并渗透中国的价值观 ‎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继承中华文化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题肢②中“渗透中国的价值观”的表述错误;我们要继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肢④中,“继承中华文化”说法有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可以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故题肢①正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故题肢③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 ‎19.新年伊始,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节目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业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 ‎③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朗读的作用,不涉及文字与中华文化发展的关系;③表述错误,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符合题意,“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表明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选:B。‎ ‎20.“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而“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孝顺的理解应顺应时代,不体现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①与题意不符;情感、知识赡养同样重要,但不能说比物质赡养更重要,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1.友善的“友”,古代指志趣相同、彼此交好的人,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③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 ‎④传统文化的作用需要辩证地看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古代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而在今天就是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而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不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2.“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民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推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传统文化对人民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③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说法错误,排除;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着眼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中的“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3.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 ‎①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④适合题意;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①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地继承,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4.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告诉我们 A.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应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应该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对待传统文化,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语文课本要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选项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该说法混淆了传统文化与我国的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的界限,故排除;选项D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我国的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肯定、继承和发扬,故本题答案选A。‎ 二、主观题 ‎25.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送温暖,又送志气、送信心,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做到“扶贫先扶志”;要认识到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扶贫必扶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扶志”与“扶智”能够引导贫困地区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并转化为具体行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扶志”与“扶智”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扶贫开发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扶志”与“扶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树立信心,培养智慧,提高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解析】本题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扶贫必扶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合理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的限定,即为文化作用的知识。故首先,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扶志”与“扶智”能够引导贫困地区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其次,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阐述说明“扶志”与“扶智”为扶贫开发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最后,可以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说明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可。‎ ‎26.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答案】①对待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为背景材料,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可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从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7.2016年11月30日,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 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要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 ‎③‎ ‎“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2)①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要加以利用,同时剔除与当时当地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承中保护二十四节气。‎ ‎③通过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二十四节气。‎ ‎④结合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科学,在合理运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范例一:发挥名家效应,借力名人向国外推广二十四节气文化。‎ 范例二: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制作成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 范例三:举办“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解析】本题以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方面,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通过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和推广、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说明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3)问属于开放性思维,围绕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这一主题,如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制作成电影、舞台剧等对外进行宣传。通过举办“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面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从材料可以看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优秀文化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方面,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也在于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但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要加以利用。‎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剔除与当时当地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通过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二十四节气、结合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科学,合理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说明如何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本题要求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可从利用现代技术和大众传统在传播文化方面的功能加大对外宣传、通过举办“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面,就如何推动“二十四节气”对外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