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1.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将冻猪肉进口关税税率从12%降低至8%。同时,为了支持国内生猪恢复生产,对用于猪饲料的杂粕继续实行零关税。不考虑其它因素,下列供求曲线正确反映了,上述关税政策对我国猪肉市场产生的影响的是(曲线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D1、D2,S1、S2表示变化前后)‎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冻猪肉进口关税降低、猪饲料的杂粕实行零关税等措施都有利于增加市场上猪肉的供给,猪肉的均衡价格下降;不考虑其它因素,意味着猪肉需求量不变。‎ A:A图显示,随着猪肉价格下降,猪肉需求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B图显示,供给曲线未发生变化,意味着猪肉供给量不变,同时显示猪肉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意味着猪肉需求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C图显示,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猪肉供给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D图显示,需求曲线未发生变化,意味着猪肉需求量不变,同时显示猪肉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意味着猪肉供给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夜间经济主要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旅游客为消费主体,包括夜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夜间经济”‎ ‎①有利于发展经济新业态,引导居民理智消费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③可以夯实基础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就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发展“夜间经济”与理智消费无直接联系,①与题意不符。‎ ‎②④:夜间经济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旅游客为消费主体,包括夜间购物、餐饮、旅游等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发展“夜间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就业,②④符合题意。‎ ‎③:农业是基础产业,而材料未涉及农业,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第三次分配 ‎①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 ‎②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裕的重要途径.‎ ‎③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更好理顺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④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是对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这表明第三次分配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是对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①④符合题意。‎ ‎②:“同步富裕”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第三次分配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无直接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三次分配机制: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等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4.逆回购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此举有利于 ‎①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 ‎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③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④对冲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这是因为市场货币流动性不足,“抑制通货膨胀”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材料中体现的是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②排除。‎ ‎③④:央行逆回购,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这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对冲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逆回购,指资金融出方将资金融给资金融入方,收取有价证券作为质押,并在未来收回本息,并解除有价证券质押的交易行为。‎ 央行逆回购,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扮演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投资者或金融机构也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逆回购交易。‎ ‎5.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本次修订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两个维护”为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着力提高党的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可以 ‎①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行政效能 ‎③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根除一切形式主义 ‎④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两个维护”为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着力提高党的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这可以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提高党的行政效能”表述有误,②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不能根除一切形式主义,况且《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属于党内规则,不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内容,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 ‎.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6.‎2020年1月18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今年,山东省将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区块链场景应用,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下列对“区块链+政务服务”认识正确的是 ‎①提升政务服务整合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②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③有利于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④有利于实现政府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区块链场景应用,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这表明“区块链+政务服务”可以提升政务服务整合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与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无关,③排除。‎ ‎④:政府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的说法是片面的,政府的管理职能仍然是必要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的外交、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外交交出了一份世界瞩目的成绩单:建交国总数上升至180个,伙伴关系增至112对,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份成绩单表明 ‎①中国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不断提升 ‎②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③世界各国都享有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8. 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是-种精神力量,体现在 ‎①女排精神具有直接现实性,可变理想为现实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士气和自豪感 ‎③促成中国建成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 ‎④是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7. D 8. D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的变化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题详解】‎ ‎①④:材料中的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不断提升,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①④符合题意。‎ ‎②: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未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②不符合事实,排除。‎ ‎③: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外交成绩单,未涉及“世界各国都享有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题详解】‎ ‎①:女排精神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 ‎②④:“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这意味着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士气和自豪感,是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促成中国建成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夸大了女排精神的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D。‎ ‎9.‎2019年1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发展。材料表明 ‎①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 ‎②甲骨文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③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坚定文化自信,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②错误。‎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字与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④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民族节日: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0.最近,画家王志恒绘制的一-组民俗画在朋友圈成了“网红”,《冬储大白菜》《老少三代一间房》《主妇的好帮手——缝纫机》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勾起了不少老年人的回忆,让更多人在共鸣中体会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哲学角度看,人们的获得感 ‎①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源于人们在物质对比中的感受④体现主观对客观的复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们的获得感属于意识,要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②正确。‎ ‎③:意识源于实践,③错误。‎ ‎④:主观不是对客观的复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1.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甘肃、陕西、新疆都将丝路文化融人其展园主题设计,都是展示丝路文化,三个展园却各具特色。这说明了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整体和部分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甘肃园、陕西园、新疆园同样展示丝路文化,三个展园却各具特色,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未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 ‎)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含义: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2.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正是他带领着我国一批科研人员隐姓埋名,刻苦攻坚,让中国人有了一柄不再受人威胁的“利剑”。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只有身处困境才能创造卓越人生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顽强奋斗精神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只有身处困境才能创造卓越人生”说法太绝对,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而非客观条件,②排除。‎ ‎③④:黄旭华院士带领着我国一批科研人员隐姓埋名,刻苦攻坚,让中国人有了一柄不再受人威胁的“利剑”,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体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顽强奋斗精神”、“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即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F省作为民营企业大省,为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破除所有制问题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健全劳动、资本、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升服务保障,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减少体制机制障碍,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F省上述举措将如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答案】地位和作用: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激发:①破除所有制问题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②健全劳动、资本、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的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③由市场评价贡献,提升服务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民营企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政策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F省上述举措将如何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地位和作用”,考生可根据自己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第二步,说明“如何激发”,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中的“举措”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举措一:“破除所有制问题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说明要破除所有制问题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②举措二:“健全劳动、资本、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说明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的机制,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③举措三:“提升服务保障,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减少体制机制障碍,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说明要由市场评价贡献,提升服务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材料的解读,解读材料时要注意标点符号,材料中关于F省的举措,两个分号,一个句号,分别表示一个层次,从每一层次联想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糅合,分析作答。试题难度中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在全国蔓延。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工作来抓。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逆行湖北,广大居民自觉居家隔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科学防治;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疫情形势向好转化后,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实现夺取战“疫”与经济发展双胜利。至3月初,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增长放缓,除湖北和武汉外,各地复工复产加速。我们坚信,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什么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抗疫防控工作坚持了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的统一。②国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防疫、依法防疫、复工复产,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疫情防控精准有效。③公民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履行义务,投身战疫,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这是抗疫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强力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国抗疫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 说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为什么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①国家性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抗疫防控工作坚持了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的统一。国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防疫、依法防疫、复工复产,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疫情防控精准有效。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公民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投身战疫,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这是抗疫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强力量。‎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底,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一-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中央宣传文化部门紧紧围绕打贏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了240支文化文艺小分队,分赴150个国家级贫困县各乡镇村,开展了文化进万家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并顺应基层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深入大众生活,创作出适合城乡基层需求的特色文化文艺作品,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热潮。京剧、汉剧、楚剧等传统剧目深受群众欢迎;非遗小分队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创新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下线上文化进万家活动;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活动送到基层百姓身边,激发了广大群众决胜全面小康的雄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是如何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 ‎(3)请为文化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 ‎(1)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进万家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了大众的情感共鸣。②文化进万家活动,助力人民群众脱贫攻坚,为脱贫一线的广大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进万家活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新文化内容、宣传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化进万家活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 ‎(2)①广大文艺工作者顺应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尊重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作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创新文化宣传形式,为广大群众加油鼓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③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 ‎(3)示例:名家文化精品扶贫,助力乡村精准脱贫;文化进乡村,脱贫助万家;文艺下乡心系群众,倾心帮扶情满村庄。‎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学科综合题,以文化进万家活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结合试题情境可知解答本题的角度: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的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助力人民群众脱贫攻坚,为脱贫一线的广大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了大众的情感共鸣。‎ ‎③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新文化内容、宣传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新文化内容、宣传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文化进万家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是如何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根据试题设问的指向和试题材料,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三个层面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尊重客观规律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顺应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尊重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作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创新文化宣传形式,为广大群众加油鼓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文化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写两条宣传标语。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原因”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是写宣传标语,要宣传正能量,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形式上要有美感、有震撼力,既通俗易懂又简明扼要,避免使用长句,拗口之语。整体上符合简洁、精炼、健康的原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