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早培班)(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早培班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2018.11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说明:本卷包括选择题(第1-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28题)两部分。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奥古斯都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而在考察社会发展时,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是() A. 丰富服饰文化 B. 古代的生产工具 C. 地区建筑群的遗存、名称的变更 D. 四大发明的诞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是地区建筑群的遗存、名称的变更,C正确;“丰富服饰文化”、“古代的生产工具”、“四大发明的诞生”都不是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小明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后,深受启发,积极关心社会。小明关心社会最重要的做法是() A. 阅读报纸了解台风山竹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B. 利用假日到工厂、社区进行环保宣传 C. 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 D. 收听学校广播了解叙利亚的最新战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青少年关心社会的行为,最为重要的事知法守法,明确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才可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然后就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B正确;“阅读报纸了解台风山竹对我国造成的危害”、“学习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收听学校广播了解叙利亚的最新战况”都不是关心社会最重要的行为,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排除法:1 、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 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C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都不是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阐释,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名句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有()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 ②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③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④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的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这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①不符合题意;“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反映了平等、公正,②符合题意;“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③不符合题意;“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反映的是法治,④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2018年8月,进入高温酷暑天气,我国北京、上海、重庆多个城市出现“爱心冰箱”给高温工作者免费提供饮用水。热心市民和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传递对高温天气仍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关心。志愿者的行为告诉我们( ) A. 参与公共生活要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B. 参与公共生活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C. 参与公共生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D. 参与公共生活要遵守社会公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志愿者给高温工作者免费提供“爱心冰箱”既体现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体现了社会对高温工作者的关心,B正确且符合题意;“参与公共生活要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参与公共生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参与公共生活要遵守社会公德”都反映了怎样参与社会生活,说法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6.近年来,江苏省许多中小学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交通秩序、环境资源、社区等问题,走上街头,调查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而这样做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和运用 ③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④有利于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和运用,有利于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是我们健康、参加社会实践是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组合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依次排除错项的方法。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则更为我们参与公共生活,____________有重要价值 A. 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B. 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C. 克服冷漠情绪,培养亲社会行为 D.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责任豁免规则,对我们参与公共生活,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有重要价值,其目的是保障见义勇为人的合法权益,让更多人加入到“好心人”行列中,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正确;BCD不是该规则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A。 8.郑某是一名微商,她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浦江县城某饭店有人被刺死”的消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便转发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一时间人心惶惶。经调查核实,浦江近期并未有人被刺身亡。郑某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3日。这表明提高媒介素养( ) A. 要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工作 B. 要提高自身解读、鉴别信息的能力 C. 要养成独立思考、抵制一切诱惑的习惯 D. 要学会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提高自我解读、鉴别信息的能力,B正确;“要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工作”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要养成独立思考、抵制一切不良诱惑的习惯,C错误;“要学会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故选B。 9.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思辨反应能力。以下说法符合媒体素养要求的是( ) ①小李一边写作业,一边刷抖音 ②小王利用网络来学习科学知识 ③小陈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恶俗信息 ④小刘发现微博中恶意谣言向有关部门举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媒体素养要求。根据“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思辨反应能力”,发现小王和小刘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人们对媒介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②④符合题意;小李和小陈的做法是对媒体的错误利用,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下列对于公共设施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起作用 B. 公共秩序损坏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为恶意破坏 C. 不爱护公共设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D. 损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共设施的认识。“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起作用”、“不爱护公共设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损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社会稳定”都是正确说法,ACD正确;公共秩序损坏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是人为恶意破坏,B错误。故选B。 11.下列属于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怎样爱护公共设施。乱刻乱画的做法是故意损毁公共设施,A不符合题意;维护公共自行车属于爱护公物的行为,B符合题意;C属于故意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不符合题意;公用电话属于公共设施,D属于故意破坏公共设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设问、漫画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思考,“图画要看全”,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2. 现实生活中随意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你认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有() ①很多人缺乏规则意识 ②这些行为损害他人的利益 ③在道德上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④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规章制度的陋习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扰乱公共秩序原因。扰乱公共秩序往往是因为很多人缺乏规则意识,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守规章制度的陋习,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后果及其处理,不是其产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俗话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使我们正常地与人交往、相互帮助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④良好的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作用。“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使我们正常地与人交往、相互帮助,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良好的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①②④符合题意;防止一切违法犯罪,太绝对,③错误。故选D 14.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你认为下列格言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破窗效应”相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的理解。“破窗效应”要依法自律,规范自身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要防微杜渐,①正确;“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意思是要借鉴他人经验,②不符合题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规范行为,防微杜渐,③符合题意;“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意思是要制定规则,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理解型选择题。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15.一名女性旅客以等家人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列车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其他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抓阻车门。这种行为反映了( ) A. 社会规则不够完善 B. 某些公民规则意识的缺失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铁路乘车规定不够人性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意识。材料中该女子无视列车运行时间,强行阻拦列车发车,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社会规则不够完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C不符合题意;乘车规定针对所有乘客,具有公平性,乘客应自觉遵守乘车规则,D错误。故选B。 16.以下四个标志中,中国志愿者协会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志愿者协会标志。根据所学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D中国志愿者协会标志,ABC 不是中国志愿者协会标志,不选。故选D。 17.在现实生活中,下列属于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的是() A. 在大街上过马路闯红灯、不走斑马线 B. 看到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熟视无睹 C. 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乱扔瓜皮果壳 D. 在公园里随意践踏草坪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人都是社会的成员,都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若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和力量,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看到公共场所乱扔的垃圾应主动捡起,缺乏亲近社会的意识,B属于“看客”行为;ACD都是亲历行为,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台风“温比亚”过后,潍坊寿光出现灾情。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寿光市举行了“抗洪救灾,爱心募捐”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他们的行为() ①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 ②传递着爱心和传播着文明 ③履行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法定义务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及其意义。“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是奉献社会的表现,①符合题意;“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解决受灾群众温饱问题,传递着爱心和传播着文明,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各界不一定都是志愿者,不必都履行参与志愿服务的法定义务,③错误。故选C。 19.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对“不求回报”理解正确的是( ) A. 志愿者不能考虑个人的利益 B. 志愿服务不为任何物质报酬 C. 志愿者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D. 志愿者要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志愿者的行为。志愿者也要考虑个人的合法利益,A错误;依题意,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说明志愿服务不为任何物质报酬,B正确;“志愿者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志愿者要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不选。故选B。 20.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王思北)记者29日从中央网信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我们青少年应该: ( )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②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用严厉的刑罚制裁犯罪分子 ③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要见义勇为,勇于搏斗 ④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告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每个公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本职工作与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联系起来,就是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①④正确;用严厉的刑罚制裁犯罪分子属于司法机关的职责,②错误;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要机智勇敢的与之斗争,③错误。故选B。 【点睛】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尊严和发展。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它们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1.中国文化,是以华夏文明为基础的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公益,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_____特点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无与伦比 ④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平等的,③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22.歌曲《爱的奉献》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表明,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 ( ) ①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②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③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 ④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志愿服务的意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表明,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①③④符合题意;“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中的“消除”错误。故选C。 23.增强居民认同感,小区里涵养“大文明”,小区文明程度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体现。在扬州某小区,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小区越来越文明。下图这样做有利于:(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提高小区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区重视小区文化建设,让居民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提升文明素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②错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小区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24.10月1日,一段《百所高校学子同唱一首歌:我爱你中国!》的视频刷屏,动人的旋律从松花江畔传来,穿过清华园,婉转了整个中国。截止10月7日,逾千万人在网络短视频平台上观看了这个视频,还有更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全程视频,和青年一起吟唱,共同为祖国庆生。这有利于: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形成价值观的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杜绝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百所高校学子同唱一首歌,观众、学子们共同为祖国庆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价值观的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①②③符合题意;“杜绝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中的“杜绝”说法错误,④错误。故选A。 2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青少年应该做到( ) ①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 ②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和利益摆在第一位 ③关注自身切身利益,国家安全与我们无关 ④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青少年应该做到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和利益摆在第一位,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①②④符合题意;“关注自身切身利益,国家安全与我们无关”说法错误,③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9分) 26.材料一:不文明行为不仅是侵占别人权益的道德问题,严重者可能扰乱公共秩序。不久前,沈阳一名交警的“教科书式执法”让网友纷纷点赞,就是因为执法人员挺直腰杆、果敢硬气,履行了维护公共秩序的职责,保护了遵纪守法者的正当权益。 材料二:最近,一位高铁“座霸”的视频被热传,一位男子强占着一位女子的靠窗座位,死活不肯让,理由是:站不起来。 据报道,他还给了那位女士3个选择:“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坐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坐”。 对此事件,部分同学认为:“社会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秩序,只要加强法治,就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你如何看待“霸座男”言行。 (2)请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部分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霸座男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生活中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公共秩序的混乱;不仅在道德上受到人们的谴责,也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2)观点片面。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矩、不守秩序的行为;对公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增强规则意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交警的“教科书式执法”获网友点赞和男子“霸座”事件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就“霸座男”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可根据社会秩序的相关知识分析该男子言行的性质,会有什么影响,考生对“霸座男”言行的态度。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部分同学的观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秩序,只要加强法治,就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加以评析。考生应先指出该观点片面,然后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分两点,第一点,分许“社会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正确性,第二点分析“只要加强法治,就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此类试题往往列举一种生活现象或者某种言行,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一般而言,要阐明自己的态度,指出言行或者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阐述言行或现象危害或意义。 第(2 )问,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对某种言论、观点的评析通常可按辨析题的方式解答。一般要指出片面还是正确(多数是片面),然后分析其合理性,再说明其错误所在。 27.材料一:古诗变成歌,我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今年成为荧屏“爆款”。我国很多传统诗句中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以下经典名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方面的规定? 经典名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爱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咏商鞅》 材料二:央视新推出的文化栏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 (2)“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某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有关中秋节文化习俗以及相关童谣、诗词,在班会活动中介绍中秋节及其习俗的来历,进行“中秋知识问答”,加强对节日知识的学习。 (3)小华认为:“提高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热爱传统文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爱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敬业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咏商鞅》——诚信 (2)提高文化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观点片面。提高文化认同感需要做到热爱传统文化。但是不仅要热爱传统文化,也要做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栏目《经典咏流传》和某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写出以下经典名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方面的规定。考生可根据对经典名句的理解直接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图表中给了提示,考生“依葫芦画瓢”即可。经分析,考生可以发现这是从个人层面来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别为友善、敬业、诚信。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有什么重要意义。考生可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谈谈“提高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热爱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看法。实际上是让考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一般要指出片面还是正确(多数是片面),然后分析其合理性,再说明其错误所在。 28.【聚焦省园会了解社会发展】9月28日,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在扬州市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区举办。本届园艺博览会主题为:特色江苏,美好生活。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世界园艺博览会"和"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核心区域及配套服务区域,打造世界园艺展馆、世界绿色城市峰会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 (1)通过园博会,不少人感叹扬州发展的变化。请结合书本,说说城镇化发展给扬州带来了哪些变化? 【聚焦省园会参与公共生活】本次园博会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园林园艺专题展览(含造园艺术展),"百变空间、花样生活"展;插花、盆景、赏石精品展;花卉花艺展;菊花、立体绿化专题展等。 (2)这么多活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前让游人知道,并进行有序参观游玩呢?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参与这些大型公共活动呢? 【聚焦省园会争做志愿者】扬州力争将省园博会办好、办出特色。主办方前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精心布展,到安全保障,从运营调试到环境提升等,每个环节,事无俱细,现要招募一批志愿者。 (4)你认为参加志愿服务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改善了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城乡繁荣,使得乡村生活发生了变化等。 (2)宣传单、倡议书、网络宣传、广告宣传等 (3)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近社会;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和文明;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个人而言,可以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培养真正的友谊。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书本,说说城镇化发展给扬州带来了哪些变化?考生可思考作为一座城市的变化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考生可以从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生活质量、城乡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前让游人知道本次园博会开展的主要活动,并进行有序参观游玩。考生可紧紧抓住“提前让游人知道”这一关键性提示,从宣传的角度回答有哪些宣传的方式。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我们应怎样参与这些大型公共活动。考生围绕设问指向“公共活动”分析作答,可从亲近社会、公共意识、遵纪守法等角度回答此题。 第(4)问,本题要求考生阐述参加志愿服务的意义。考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从对社会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直接作答。对社会:传递爱心和文明,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稳定等;对个人:增加机会,积累生活经验,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培养真正的友谊等。 【点睛】本题4个小问都可以转化成简答题,考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作答,4个小题几乎没有什么难度,比较简单。考生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思路活跃,思维缜密,答题注意条理化、层次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