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选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源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你认为小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 哲学与时代精神 ‎ B. 哲学的基本问题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探讨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排除A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错误。故选B。‎ ‎2.高考作文题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运用哲学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自己的选择,用理性思考驾驭人生。高考作文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是因为 ‎①哲学思维是促使人们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思维是人们处理问题具体方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决定性因素”的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③: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哲学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自己的选择,用理性思考驾驭人生,这是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②③选项正确。‎ ‎④: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指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C。‎ ‎3.借景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独特手法。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让诗人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借“明湖一碧,青山四围”,营造出“六桥锁烟水”的诗情画意。据此推断,中国园林“借景”艺术的奥妙在于 ‎①师法自然,“化他人之物为我物”‎ ‎②因势而为,“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③构园无格,搭建园中“景”与园外“景”主观联系 ‎④借景有因,使不同景物在虚与实、远与近中相互呼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让诗人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借“明湖一碧,青山四围”,营造出“六桥锁烟水”的诗情画意。据此推断,中国园林“借景”艺术的奥妙在于师法自然,“化他人之物为我物”,因势而为,“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有因,使不同景物在虚与实、远与近中相互呼应,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联系是客观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③错误,错在“主观联系”。‎ 故选B。‎ ‎4.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到追求高质量发展,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含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体现了 A. 生产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B. 真理是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 认识对实践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A。‎ B:题目中,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到追求高质量发展,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说明了我国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不断向前发展,体现了真理是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正确。‎ C: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B。‎ ‎5.传统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失调是人得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医治疗中,往往会考虑时令节气,在药材的选择上甚至要区分产地和时间。上述观念和做法 ‎①是尊重事物固有属性和规律的表现 ‎②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人生病的内因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④表明人们能够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干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在治疗中考虑时令节气,在药材的选择上甚至要区分产地和时间,表明中医治疗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人生病的内因;④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故本题答案为A。‎ ‎6.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轨运行的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高能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这表明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B.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 实践活动能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D. 任何认识都是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题干强调通过科学探测实验这一实践活动有了对暗物质的认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选项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要么是真理,要么是谬误。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需要注意三点:‎ ‎(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发展;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7.“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这是对“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的一项小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共享单车是他们最想带回国的“礼物”。不过,看似简单的一辆自行车,其背后却应用了加固技术、轮胎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密码技术、锁定技术,等等。看来,“歪果(外国)青年”要把“礼物”带回家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共享单车的设计制造 A. 强调系统功能就是要素功能的汇集 B. 是依靠要素数量增加达到系统优化 C. 以生产精细化决定系统功能的高低 D. 通过要素改进和系统集成实现创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看来,外国青年要把“礼物”带回家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共享单车的设计制造通过要素改进和系统集成实现创新,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8.日前,全球首台2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测试,铀资源利用率由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将以往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该技术有望使核裂变能变为更加安全清洁、可持续的战略能源。这说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取决于人的不同需要 ‎③技术创新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源于科学理论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题目中,全球首台2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测试,通过该质子直线加速器可以将铀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将以往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这表明了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③选项正确。‎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表述“取决于人的不同需要”是错误的,排除②。‎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不是源于科学理论的多样性,该观点表述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选A。‎ ‎9.自行车高速公路是专门用于自行车骑行的城市交通线路,它全程没有交叉路口,也不设置红绿灯。作为一种新的交通线路形式,自行车高速公路已经在欧洲许多国家取得了成功。目前,北京市首家自行车高速公路已建成,以期缓解通勤压力。对此,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阐述合理的有 ‎①赞同,有助于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 ‎②赞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 ‎③赞同,改变思维定式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说不好,北京的交通现状与欧洲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建成,有助于期缓解通勤压力,有助于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故①阐述合理,入选。‎ ‎②:该选项表述错误,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排除②。‎ ‎③:“根本动力”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④:作为一种新的交通线路形式,自行车高速公路已经在欧洲许多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是,北京的交通现状与欧洲不同,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阐述合理,入选。‎ 故本题选B。‎ ‎10.兵法有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照搬兵法却兵败街亭。在哲学课上,同学们对两场战役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与这一原因最为接近的是 A.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B. 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C.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哲学课上,同学们对两场战役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正确且符合题意;“马”是用来对形状的命名,“白”是用来对颜色的命名,对颜色的命名不是对形状的命名,(白马是对形状的命名和对颜色的命名,而“马”只是对形状的命名,“白马”这个概念不等同于“马”这个概念)所以白马不是马,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体现了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C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名言名句和古诗词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11.《易传》中记载:“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选项与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体现了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与题目蕴含的哲理不同,排除A。‎ B:题目中观点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体现了同样的哲学观点,故B入选。‎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与题目蕴含的哲理不同,排除C。‎ 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目蕴含的哲理不同,排除D。‎ 故本题选B。‎ ‎12.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如今40年的实践早已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其原因是 ‎①人们不能以一种主观认识检验另一种主观认识是否正确 ‎②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③实践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可以作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能满足将主客观连接起来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不能以一种主观认识检验另一种主观认识是否正确,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故①②④选项正确。‎ ‎③:“可以作为检验标准”的表述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③。‎ 故本题选B。‎ ‎1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题目的意思是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这说明了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A正确。‎ B:“遵循同样的规律”的表述错误,排除B。‎ C:“古今不变”的表述错误,排除C。‎ D:“循环往复”的表述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A。‎ ‎14.历经十几年筹备,五年半施工,座落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地,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设,使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同时,填补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三个深层空间跟踪站在经度分布上的空白。这说明了 ‎①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投入时间,就能事半功倍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人们可以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规律 ‎④要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观点过于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①。‎ ‎②④:历经十几年筹备,五年半施工,我国终于建成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该项目的建成使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这说明了在实践活动中要有所建树,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选项正确。‎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在规律,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全面”战略布局。这说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错误。‎ ‎②: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的表述没有涉及到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排除②。‎ ‎③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全面”战略布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说明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6.雾霾天的出现引发防霾口罩大量投放市场,防霾口罩在普通口罩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强大的过滤功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防霾口罩的设计体现了 A.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 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 C.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目中表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仅仅表述了矛盾的普遍性,排除A。‎ B: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 C: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 D:防霾口罩在普通口罩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强大的过滤功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防霾口罩的设计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7.‎ ‎“蓝天保卫战”的目标是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降3%打好蓝天保卫战,能源革命是关键。绿色发展,一是“绿”生态,要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二是“绿”产业,着力发展环保、节能、低碳产业,如智能制造、新材料、垃圾处理等;三是“绿”消费,提倡宜居、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是“绿”文明,通过法律、行政手段,提升公民素养,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办事情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①错误。‎ ‎②③:题目中,要打好蓝天保卫战,需要注重绿色发展,一是“绿”生态,二是“绿”产业,三是“绿”消费,四是“绿”文明,从哲学角度看,说明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③选项正确。‎ ‎④:题目中,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能源革命是关键,体现了办事情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 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但他们诗歌的美各有千秋。以李白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是一种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是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④艺术创作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略 ‎19.‎ 古代医书中记载: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气热,宜食菽以寒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哲学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是在强调 ‎①任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饮食和季节的关系 ‎③认识受客观因素和主体差异性影响 ‎④要注重把握不同季节养生饮食的特殊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并非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两个具体的事物才会产生某种联系,①错误。‎ ‎②④:题目中,古人针对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食物,以达到阴阳的平衡,从哲学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是在强调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了饮食和季节的关系,把握了不同季节养生饮食的特殊性,②④选项正确。‎ ‎③: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③。‎ 故本题选D。‎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④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②④: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推出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②④选项正确。‎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坚守——昔日的漫天黄沙、穷山恶水,如今的满目苍翠、绿水青山,塞罕坝上生态逆转,美丽高岭失而复得。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生态环境的变迁,印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则:“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弘扬塞罕坝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2)就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塞罕坝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2)示例: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 ‎【解析】‎ 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背景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等知识。‎ 第(1)问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以,说明弘扬塞罕坝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并把握意识能动作用所涵盖的知识点,然后一一分析材料作答。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表明人能把握规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说明人能利用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规律的利用,能更好的造福人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可考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第(2)问就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本题注意要从推进生态良好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考生可考虑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等知识点。‎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2.鼓楼西大街:老街的复兴。鼓楼西大街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一条斜向街道,保存着元代的街巷肌理,但违章建筑、乱停车辆等问题正一点点侵蚀着老街的风韵。西城区通过调查研究,将通过3年科学合理的规划改造,把鼓楼西大街建设成高品质文化休闲街区,实现的复兴。改造后的鼓楼西大街将分成六个文化地段:“文化探访”,人们可以体会百年“商市”的风貌“休闲之地”,人们能看到后海道中的历史原貌,看看老宅子、关帝庙,在树荫下的长椅上乘凉:走进西大街的文化剧场,可以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在社区民宿,能体验到北京普通“百姓生活;到相声茶馆可欣赏“传统文化”;沿途还能体验运河文化和中轴线文化的“博览传承”。‎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西城区是如何进行鼓楼西大街改造的。‎ ‎【答案】①西城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带来的难题、鼓楼西大街的历史特点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拟定改造方案。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研究,根据鼓楼西大街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③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把鼓楼西大街建设成高品质文化休闲街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鼓楼西大街的改造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设问要求分析西城区是如何进行鼓楼西大街改造的,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 ‎【详解】材料中,在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带来难题、鼓楼西大街的历史特点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拟定改造方案,故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通过调查研究,根据鼓楼西大街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故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西城区通过调查研究,将通过3年科学合理的规划改造,把鼓楼西大街建设成高品质文化休闲街区,实现的复兴,故可以从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如何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材料提出的问题或分析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近几年政治试题经常选用的设问方式。回答此类问题首先应明白辩证唯物论包括哪些道理,然后结合材料和设问逐一分析即可。‎ 一般来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两个原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二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也是考试经常涉及的内容。‎ ‎23.我爱你,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后,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新的伟大征程。中国梦与个人息息相关。你的小目标可以聚成国家的大信心,你的奋斗姿态可能就是国家最美风景线,你的关注可能就是国家前进的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以“中国梦·我和我的祖国”为题,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联系生活实际。‎ ‎【答案】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哪个人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国家由个人构成,没有个人就没有国家;个人也离不开国家,离开国家的个人就会失去原来存在的意义。当然,国家不是每个人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的国家大于每个人的总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每一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国家的梦想就会实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后,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新的伟大征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哲学生活的角度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此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能运用普遍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哲理,阐释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个人与祖国的关系。要求哲理选用准确,紧扣主题展开论述,逻辑清晰,联系生活实际即可。‎ ‎【点睛】非选择题书写答案要点:‎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24.某校高三年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读书摘录。‎ 三毛: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林清玄:生命的途程就是一个惊人的国度,没有人能完全没有痛苦地度过一生,倘若一遇苦楚就怯场,一道挫折就同关斗室,那么,就永远不能将千水化为白练,永远不能百合音为一歌,也就永远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毕淑敏:只要你像是雏鹰,无数次张开翅膀,有一次正好刮过来风,那是一股上升的气流,如果你卷缩在巢中,无论刮过怎样的风,对你都只是寒冷。你需要自己努力,将困苦变成优势。‎ 路遥: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从上面四段读书摘录中选两段,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三毛: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多阅读会使我们个人的容颜发生改变,甚至是融进我们个人的气质里、谈吐上,让我们发生质的变化。‎ 林清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用自己高昂的精神鼓舞自己,让自己向上,使自己奋进。‎ 毕淑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只雏鹰,我们要勇于张开自己的翅膀,只有不停地学习飞翔,才会真正地遨游天空。‎ 路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开的更加灿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校高三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并摘录了一些作家的经典句子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注意题目要求,即从四段读书摘录中选两段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中,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故可以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在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用自己高昂的精神鼓舞自己,让自己向上,使自己奋进,故可以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只要你像是雏鹰,无数次张开翅膀,有一次正好刮过来风,那是一股上升的气流,使我们学会了飞翔,故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长青,故可以从实践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5.京西古村五里坨是著名的驼铃古道上一个热闹的村落,《骆驼祥子》一开篇就提到“祥子拉着骆驼一路进城,五里坨正是他经过的村子之一……”‎ 时光流转,随着北京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昔日的古村早已变了模样。一片片新盖的楼房,“五里坨”这个名字透露出的乡野气息相去甚远,老百姓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唯有楼群中的空地上还留有一片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四合院建筑群两座黑石头村迁建的钱家大院、五座原址修复的王家大院,共同构成了“五里坨民俗博物馆”,古村民居的精华都在这里。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编号分拆、运输、重装的方式,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2014年舒乙先生为老屋题字“院子里的故乡”。今天你来到五里坨,会看到:墙根下是留着百年磨痕的老碾盘和拴马石,墙外是遮天蔽日的老槐树,树下一群老人守着古院自娱自乐地吹拉弹唱……衬着四周高楼大厦的背景,让人忽生恍若隔世之感。‎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修旧如旧”这一做法合理性的认识。‎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通过编号分拆、运输、重装的方式,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实际上就是遵循了规律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百年古景存留至今。‎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北京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昔日的古村早已变了模样,但是该处四合院是人们不忘的记忆,在改造的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京市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北京市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通过编号分拆、运输、重装的方式,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故可以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北京市在古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让百年古景存留至今,故可以从规律的含义以及其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随着北京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昔日的古村早已变了模样,但是该处四合院是人们不忘的记忆,在改造的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四合院原汁原味的百年旧景,故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全面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从总体上讲,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从领域上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3)从性质上讲,价值观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6.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展实验研究。历经多次失败后,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药”而受益。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用单方青蒿素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青蒿素的认识发展过程,给我们哪些认识论的启示?‎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屠呦呦通过对380个样品的研制发现了青蒿素,并将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使数亿人受益体现实践的决定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青蒿素到发现到复方青蒿素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并通过对多个样品的研制发现了青蒿素,并将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使数亿人受益,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用单方青蒿素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故可以从认识的特点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历经多次失败后,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故可以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全面理解认识过程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 ‎(1)认识过程的特点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7.十四节是我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而制定的,伴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二十四节气时间是固定的,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必须结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种植条件,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农民也根据气温、降水变化不断予了节气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成农民安排农事的依据研究发现,二十四节气对中医治病和养生也有很大指导作用。‎ 结合材料,从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二十四节气。‎ ‎【答案】‎ 可运用辨证否定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对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用价值要予以肯定,进行保护和继承;对其存在的局限和偏差以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予以克服。要结合气候变暖的趋势、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等现实条件,为二十四节气赋予新内涵,弘扬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若用联系观、发展观的观点也可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十四节是我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运用二十四节气。材料中,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必须结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种植条件,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还需要根据气温、降水变化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故可以从辩证否定的实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要对其存在的局限和偏差以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予以克服,同时要为二十四节气赋予新内涵,弘扬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即可。‎ ‎【点睛】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 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