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word版带解析
屯溪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理科) 一、单选题 1.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 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C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 B说法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特点不同。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 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 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 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的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具体科学也是理论体系。B选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选项错误,哲学是对各门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的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D选项入选。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关系的问题而形成的。 A. 物质和运动 B. 运动和静止 C. 物质和意识 D. 实践和认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C选项表述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依据是 A. 存在能否决定思维 B. 思维能否决定存在 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D. 思维能否等同存在 【答案】C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 5.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 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 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故B选项入选。A选项强调的是意识的主动创造性。C选项错误,意识必须要通过实践的环节才能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选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 6.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认识对象具有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弄虚作假,因此选项A正确;素颜照镜子体现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排除B;选项CD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7.在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A. 目的性 B. 计划性 C. 主动创造性 D. 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中,在传统文化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选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与主动创造性。故排除A、B、C。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主动创造性 ①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不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①排除,②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正确,③体现的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互妨害,日月运行四时而相互更替而不相违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④强调的是人的德行的重要性,答案为D。 考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点评: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古语的含义,找到相同的选项,有一定的难度。 9.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B. 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认为“自我意识”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合题意,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合题意,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合题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了哲学的方法论功能;D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认为人是万物存在与否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故本题答案为D。 10.随着人类实践及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对日全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及最佳观测点,全球及我国许多天文机构和专家都能及早进行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B.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世界是可知,AC与题目要求不一致,故AC不符合题意; B选项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谁起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如今,天文机构及专家对天文现象的精确预报,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故D正确。故选D。 11.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这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 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12.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 B. 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C. 把主观精神视为世界的本原 D. 把客观精神视为世界的本原 【答案】A 【解析】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A适合题意;B、C、D均是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 13.“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都强调人们应该 A. 从社会存在的变化中去预测社会意识的变化 B. 否定杰出人物的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D. 牺牲个人利益而抱持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心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指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指人们不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否则就会自取灭亡;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人们应该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B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否定杰出人物的作用。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C。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4.“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以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可知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以外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的观点,认为人的思维不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属于典型的不可知论的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相关知识。 15.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目中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指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正确解释,排除。C选项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选项表述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选B。 16.“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强调的是运动对于物质的重要性,故题肢①④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说法错误,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质性,故排除题肢②;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②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③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17.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答案】A 【解析】 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代表的是人的思维,学习实际和教学实际代表的是客观存在,学生和老师都要处理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本身均没有关系,都不是材料所体现的,不选。 18.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A. 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 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D.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哲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B、D说法都对,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①它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 ②它是最新的哲学成果 ③它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 ④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原因在于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最新的哲学成果,故排除。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20.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A。 点睛:易错点---所谓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该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可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发生变化。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中国人 ①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②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③侧重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④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表明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故①符合题意;“天、实、气、行、物”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人的名、心、知等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故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22.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 C.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D.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答案】A 【解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3.当前,中国梦已成为时代高昂的旋律,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宣言。中国梦的提出,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把奋斗的激情、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可见 A.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 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C.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我们把眼光放远,把奋斗的激情、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即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选项A正确;选项B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选A。 考点: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 点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起到推动作用,考生要把中国梦理解为正确的意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24.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把人的生死,祸福,统统看成是由某种神秘力量预先规定的,人在这种力量面前无能为力,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 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26.意识的内容来源于 A. 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 人的大脑 D. 客观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即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D选项表述正确。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都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排除A、B。C选项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7.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A 【解析】 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是说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它蕴涵的哲理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A项正确;事物的运动方式是可以变化的,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错误;“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属于哲理,C项不选;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是不可捉摸的,D项不选。 28. 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物质材料有时直接对雕塑人物的性格起到象征作用。同一件艺术品,用大理石雕成还是用青铜铸成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前者温柔,后者刚毅。这体现的哲理是 A. 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B. 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C. 知识构成不同,人们的反映就会有所不同 D.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答案】A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意识。材料说明了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反映,A符合题意。 29.木匠、农民、铁匠、郎中、车夫、商人……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行话”。这些语言经过若干年的洗礼流传下来,既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也无不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一事实反映出 A. 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 哲学具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功能 C.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D. 每个人都有哲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行话”, 这些语言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这表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故C符合题意;选项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选项D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都是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只有把这些朴素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才会上升为哲学,因此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哲学。故本题答案为C。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两个哲学家的名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哈佛把哲学点亮的精神高高举起,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1. 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还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果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哲学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具体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30. A 31. B 【解析】 本题以哈佛大学的校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0题详解】 哈佛大学的校训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两个哲学家的名字,哈佛把哲学点亮的精神高高举起,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①②③选项表述正确。④选项“决定”的表述错误。选A。 【31题详解】 哈佛大学在其校训的精神火炬的引导下,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还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哲学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且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涉及。选B。 32. 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理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 都承认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 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 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万物皆备于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两种思想的共同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都认为意识(思维)是本原,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D符合题意。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唯心主义观点。 33.“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蝇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长相是客观的,接受自己的长相,也就是面对现实,属于唯物主义,B适合题意。 考点:唯物主义的知识点 34.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A.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 C. 不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D. 不切客观实际的幻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突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即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没有体现,排除。C、D选项错误,“敢于好高骛远”不是不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不是不切客观实际的幻想,选A。 35.最近,《马克思靠谱》《马克思是对的》两档电视读书节目“火”了。节目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新的元素让人们重新认识马克思,唤醒了年轻人对马克思的崇拜。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还会崇拜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缺陷,而使自身变得完美无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还会崇拜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④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完美无瑕,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没有顶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时代的理论品格,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决反对轻视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二、非选择题 36.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 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 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 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③规律是客观性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唯物论”,回答扶贫的措施,侧重运用方法论知识。然后分析材料中心意思,精准扶贫需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制定正确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要尊重贫困的规律,改变贫困发生的条件,造福贫困群众。按照先原理方法论,然后对接材料的思路即可整理成完整答案。 37.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多地普降暴雨,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较为严重,许多地区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惩罚咱们,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并运用请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答案】甲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客观唯心主义错误的认为神灵、上天是世界的本原,这是错误的世界观。 乙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太消极。 丙的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解读题中材料,题中甲认为神灵主宰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中乙观点认为荒年已成定局,只有自认倒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题中丙观点认为灾害是客观的,但人还是有办法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问题指向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实际上等价于评价客观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缺点,关于三者的优缺点,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客观唯心主义错误的认为神灵、上天是世界的本原,这是错误的世界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太消极;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