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讲义

第3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016·选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012、2014、2015、2017·选择);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012·选择)。‎ ‎[试判断]‎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分析: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分析:错误。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分析: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 分析:错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  )‎ 分析:错误。静止是事物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6.“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分析:错误。“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分析:错误。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8.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分析: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9.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 分析: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0.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分析:错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考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特点:①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②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③其他属性:独立性、可知性、永恒性、绝对性、无限性。‎ ‎(3)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点拨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相对于意识来说,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样性;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统一性(物质性),世界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典例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影子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影子、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属于物质范畴,①③正确。抗震救灾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意识范畴,②④不选。‎ 跟踪训练1 乔治·贝克莱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故有人认为,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请你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 (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考点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内容 方法论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意识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 重视意识的作用 原理及其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 ①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②体现物质的词语:世情、国情、省情、实际、经济形势、地区特点、个人情况等客观实际。‎ 典例2 (2018·如皋市调研)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 这说明(  )‎ ‎①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跟踪训练2 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 A.社会的客观性 B.自然界的客观性 C.意识的创造性 D.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 B 解析 ‎ 山中的柴草都被砍完,又没有继续种植,最后只能挖根换酒钱,是对自然无限索取的一种表现,故讽刺某些人无视自然界的客观性,B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 考点3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方动方静,方静方动 提醒 ①哲学上讲的运动的绝对、永恒、无条件,是指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运动不生不灭、永恒存在。具体的运动以及相对静止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②心之官则思,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符合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稳中求进;学习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典例3 (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①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④不选。‎ 跟踪训练3 (2018·苏北四市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  )‎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正确。A、B没有体现不变,排除。材料没有揭示社会意识的变化,D排除。‎ 考点4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正确理解规律,可以借助下图:‎ ‎(2)特征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如: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 ‎[原理及其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点拨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只有揭示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能发现规律。‎ ‎②规律≠现象≠规则。‎ ‎③规律只能被认识、尊重、利用,不能被改变、改造、创造、消灭。‎ 典例4 (2018·江苏学测)科学家发现,人体内部的生物钟随昼夜变化而变化,并可精确调节我们的生理机能。当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节律长期不相符时,患上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这启示我们要(  )‎ A.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发挥意识对生理的调节作用 C.认识并改变生命运动规律 D.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 A 解析 当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节律长期不相符时,患上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启示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可违背规律,A符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C中“改变”表述错误;D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跟踪训练4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下列各项中,直接体现规律稳定性的是(  )‎ A.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成熟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C.只有确定不移的联系才是规律 D.合乎规律的联系必然重复出现 答案 C 解析 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C正确。A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不选。B是规律作用下的现象,不选。D体现的是规律的必然性,不选。‎ 考点5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违背规律如:拔苗助长、“速成班”等 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工降雨;南水北调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具体体现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在遵循货币规律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基础上,推进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在遵循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基础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既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典例5 (2017·全国Ⅰ)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体现,①当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体现了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④当选,答案为B;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非创新意识,②错误;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即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③错误。‎ 跟踪训练5 (2018·盐城三模)下列说法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A.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真理是具体的也是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答案 A 解析 漫画反映出骑牛人的智慧,通过“引”导,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A符合题意。B主要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条件性,C排除。D与题意不符。 ‎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②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③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于人类社会 ‎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故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读下图,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②人类社会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③古猿向人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由古猿到现代人,劳动在其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一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③④正确;①中“具有一致性”表述不准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题干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等,②不选。‎ ‎3.漫画《井》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②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借助工具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由祖辈、父辈到子孙打水的难度越来越大,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②正确。从矛盾的观点看,我们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③正确。①中“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表述错误。漫画不是强调“借助工具”,④与漫画寓意不相符。‎ ‎4.(2018·常州一模)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体现了(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答案 D 解析 抓住“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D正确。题干表明的是运动与物质固有的关系,不是强调运动的绝对性、无条件性,A不选。B错误,静止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 ‎5.科学家们发现,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量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无论两者相距多远,只要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量子就会立即“感应”,并作出相应变化,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物质可以离开运动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②错误,直接排除。‎ ‎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即可分析选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选A。B、C说法不符合题干的主旨;D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7.(2018·江苏省届高三调研)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者的分歧在于是否(  )‎ A.承认相对静止 B.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承认绝对运动 D.认识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 A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坚持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承认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A。‎ ‎8.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协调性增强,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转型升级成效突出,新动能茁壮成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这一经济运行态势反映了(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绝对静止是物质相对运动时的特殊状态 答案 A 解析 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直接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正确。B、C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D错误,静止是相对的。‎ ‎9.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答案 B 解析 ①体现的是世界是物质的,④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体现的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③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故选B。‎ ‎10.(2018·苏州一模)针对10岁小女孩上大学,按下加速键“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警示我们要(  )‎ A.敢于开拓进取,坚持辩证否定观 B.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永恒的真理 C.摆脱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D.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D 解析 “教育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也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正确。A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C中“摆脱主客观条件”说法错误,B“永恒”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1.(2018·镇江一模)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在林场建设者们持续55年的造林后,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天然氧吧”。这说明(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C.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自然界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不选。塞罕坝的变化是自然环境的改变不是人类社会的变化,B错误。D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从前有个人,吃了生芝麻觉得一点都不好吃,炒熟了再一尝,觉得满口喷香很有味道。他想:“既然熟芝麻好吃,我就用熟芝麻来种,不就直接收获熟芝麻了吗?”于是他就种了很多熟芝麻种,结局可想而知。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 A.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矛盾特殊性基础上概括出矛盾普遍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故选D。A、B、C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1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成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认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成为钢琴家的学琴方式,是只强调一个方面的盲目蛮干,主要问题在于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①④应选。手指练得飞快也需要循序渐进和良好的习惯,②③错误。‎ ‎14.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②错误;④错误,尊重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二、简析题 ‎15.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级工程”大桥。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十六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有“颜值”的“生态”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中国结”“海豚”“风帆”‎ 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从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答案 (1)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2)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三座各具特色的通航斜拉桥都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结晶。‎ ‎(3)施工前的观测研究和施工过程中对白海豚的保护,都体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6.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考查生态建设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1)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答案 (1)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