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统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 ‎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③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这表明:( ) ①文化首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④先进思想可以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互联网上奔涌的信息中,英语信息约占90%,法语信息约占5%,中文信息不足1%。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所言:“当今世界上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应掀起学英语的热潮 B.应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C.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D.加强网络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畅销海外。海外读者在阅读中逐渐感受到习近平所表述的思想、对历史的认识以 ‎ 及哲学思想的深度。这主要说明 (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②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8年是农历狗年,我国常常以狗眼看人低比作一个人自高自大,看不起人。而西方认为狗是人 类最好的朋友,英国人甚至敢用上帝来开狗的玩笑,说狗是上帝的倒立(GOD与DOG),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同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7.“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8.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纪念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一致的是(  )‎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已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②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精神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这一事例表明(  )‎ A.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B.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正逐步消失、走向融合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 D.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1.孔子、墨子、老子、庄子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开创诸子学派。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 A.教育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特有的能动作用 B.思想文化的交锋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C.文化发展要建立由对立到逐渐统一的过程 D.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根源于文化的争鸣 ‎12.“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孝”,则强调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要因时而变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18平昌冬奥会除了有赛场上的竞争外,还有体育媒体的比拼。虽然电视媒体仍占据首选位置,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风头正劲,PC、手机、PAD、IPTV等各类终端以其及时性、便捷性争夺受众的眼球,成为主流。据此可知( )‎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新媒体渐成主流,意味着电视传统媒体即将退出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4月5日是2018年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毫无保留地继承 D.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16.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 ‎①教育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2018年2月1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包括永年太 极拳、定州缂丝、武强年画、手工剪纸、脸谱制作、木刻等项目。文化节采取展览、展示和展销相结合的方式,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非遗展演文化节的举办(  )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坚持了经济效益优先 ③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 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 ‎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7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1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一诗句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下列与这一思想最接近的是(  )‎ A.居要好邻,同要好伴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 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 ‎ 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 A.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1.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甚至枯萎败亡。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反映生活的需要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生活的需要,为生活服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对漫画《唐“尸”三百首》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要敢于大胆摒弃一切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 ‎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 ‎③该做法违背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④该做法是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23.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C.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4.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25.某校话剧社排演话剧《糖人世家》,再现小张一家祖孙三代与吹糖人传统手艺之间的故事。该剧前两幕讲述了吹糖人这一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小张希望从爷爷手中传承这一手艺但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该剧后一幕主题的是(  )‎ A.树立文化自信,传统手艺在固守传统中生存发展 B.顺应时代要求,传统手艺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活力 C.面向大众要求,传统手艺在传播中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 D.追求经典高雅,传统手艺成为展现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04月15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任性军事干预害处多多”文章,指出2018年4月14日,美、英、法三国发射100多枚导弹,对叙利亚政府军事、民用设施发动空袭。给久拖不决的叙利亚危机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 站在废墟上,叙利亚女孩安萨姆催人泪下的歌声“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传向世界各地。某些西方大国依仗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唯我独尊的文化思维影响着世界和平进程,漠视理性和道义的准则给叙利亚民众带来伤害。‎ 请运用文化对社会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和平的渴盼,怎样才能变为现实?‎ ‎(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新一届政府的施政重点。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强化任务落实,加大对文化扶贫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某地制定《“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材料一《方案》强调以人为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着力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材料二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为了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该地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主办“精准扶贫 文化助力——新时代名家进校园”活动。‎ (1) 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人民群众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10分)‎ ‎(2)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文化扶贫工作设计两条标语。(4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学科统测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ACCBD 6-10DBCAD 11-15BABAD 16-20CDCAA 21-25DBCBB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①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大国思维阻碍和平变为现实。(3分) ‎ ‎②叙利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和平的实现。(3分) ‎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唯我独尊的错误理念有利于使某些大国置人类共同 利益于不顾,国际社会应坚决反对。(3分) ‎ ‎④叙利亚女孩安萨姆催人泪下的歌声唱出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我们要用和平的文化氛围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增加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类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征程中做出努力。(3分) ‎ ‎27.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1分)在“一带一路”‎ 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分)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 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2分)‎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3分)‎ ‎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 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 ‎28.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3分) ②‎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 强烈认同感。(3分)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 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29.(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在扶贫工作中不可能发挥 价值。(3分)‎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扶贫必须适应 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3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关注贫困地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脱贫。(4分)‎ ‎(2)①书香引领文明、教育助推发展。②增文化之底蕴、促经济之发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