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前自我把脉 1.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2015·山东高考·25B] 2.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4·大纲全国卷·26C] 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2013·海南高考·4②] 4.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2011·江苏高考·10③] 5.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2011·江苏高考·10④] [提示] 1.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属于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2.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 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4.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激励作用,但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效率会降低。 5.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 考点一 分配制度 知识精讲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图示为: 2.按劳分配 (1)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2)内容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如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必要扣除 如成本、企业留成、上缴财政部分 分配内容 个人消费品。不是社会总财富 分配依据 劳动(质、量)。不是各生产要素 分配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非平均主义 (3)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4)必要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5)重要性 ①提高效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②体现公平: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生产决定分配,在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可以分配的消费品在数量上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公有制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不一定能获得等量的报酬。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生产要素种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种类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利、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获得的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2)决定因素 根本原因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直接原因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重要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重要性: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 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但二者适用的所有制经济范围不同。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动要素分配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4.全面把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辩证关系 比较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别 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体现关系 劳动者是主人,劳动者平等、互助、合作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主体 分配制度重要组成 联系 坚持二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经济状况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知识拓展 (1)正确认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要素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 (2)财产性收入 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 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李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2500元。2016年3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万元,其中以10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5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李某的收入方式有(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李某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所获得的20万元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他获得的2万元的股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易错点二: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易错选A。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万元。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4万元这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 ,总共5万元。 固本随练 1.小杨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并用所赚的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经营有方,很快就盈利了。材料中小杨获得收入的方式依次是( ) A.按劳分配 购买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 购买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 非劳动收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的知识。小杨是一名国有企业员工,他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在网上开网店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C正确;其余选项对照不正确,故答案是C项。 2.[2016·湖北黄石模拟]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分红,不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不选;该模式不属于非公有制经济,②不合题意;农民所获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当然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③正确;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④正确。 3.[2016·陕西宝鸡三月监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的意义在于( ) ①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②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 ③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健康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既坚持了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又遵循了市场规律,①正确;农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②观点错误;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实现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③正确;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并非是非公有制经济,④不合题意。 4.[2016·广州模拟]某中外合资公司规定,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发给员工,其构成如下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该公司( ) ①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缩小员工收入差距,落实同工同酬 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注重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①正确,个人业绩、奖金、补贴体现了效率,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与题意无关,从图和材料中看不出缩小收入差距、同工同酬,图和材料主要不是反映公平问题,而是反映激励问题;③是讲再分配问题,材料和图主要是强调初次分配的问题;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奖发给员工,有利润才有奖金,利润高,奖金就多,④符合题意。 5.[2016·北京朝阳模拟]下图是小华2015年的收入情况,如果2016年他仍在原岗位工作,下列具有可行性的增收举措是( ) ①出资与弟弟合开一个小规模洗车店,以增加经营性收入 ②适量购买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以增加财产性收入 ③将驾车上班改为乘坐公交车上班,尽量减少去商店次数 ④向政府部门申请少量的失业保险金,以增加工资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知识。在小华2015年的收入中,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不高,需要在这些方面采取可行性措施。①属于经营性收入,措施可行;②属于财产性收入,措施可行;③说的是消费,不是收入,排除;申请失业保险金属于转移收入,不是工资性收入,④错误。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江苏卷·6 2014·天津卷·1 2014·四川卷·2 2014·海南卷·1 …… 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配方式,也可以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国民收入的分配 命题点1 区分分配方式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我国居民通过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基金等投资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说明我国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故选④;财产性收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应选①;②③与题旨无关,舍去。 例2 [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股东分红、我国的分配制度。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得到的租金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每月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①符合题意;分红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 正确且切题,故选A。程秀所在的公司是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故每月工资不属于按劳分配,排除③;红利收入是入股投资的一部分收入,与股票价格波动无关,排除④。 例3 [2014·四川高考]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方式、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村民所获租金不是劳动所得,故①错误。土地经营权流转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故②错误。农民所获租金是非劳动所得;土地经营权流转能盘活土地资源,发挥市场的作用,③④符合题意,应选D。 随堂高考 1.[2015·广东高考]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扩大就业,但是A说法不是最佳选项、不是材料突出的主旨;B说法错误,材料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并不等于是实行股份公司,而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C说法错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该农业园区的模式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D符合要求。 2.[2014·海南高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等知识。农民住房属于农民的财产,由过去不准抵押、担保、转让到允许,这是农民财产权利扩大的表现,农民转让住房财产权能够获得一定收益,故A正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是对财产权利的扩大,排除B;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目的是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没有扩大农民的财产权利,排除C;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目的是明确产权、保护产权,本身并没有扩大财产权利,排除D。 [2011·天津高考]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回答下题。 3.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从国民收入的分配来看,大力增加财政收入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因而不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①错误。故选C。 4.[2013·江苏高考]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一。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图二所示。 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A/A+B。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一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二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⑤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答案 (1)收入增长速度快;各组收入增长最低都在10倍以上。收入增长不平衡;2008年最低、中等、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分别约为1985年的14倍、21倍、33倍。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3倍扩大到2008年的5.6倍。 (2)(如图) 选项:①;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选项:③;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知识精讲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对效率的影响 ①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 ②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对公平的影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社会成员对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不同,劳动能力也各不相同,必然引起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别。 ②如果这种差距和差别进一步扩大,将会因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形成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2.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 (1)内涵: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特别提醒 ①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国家采取的对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采取的对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中、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强化税收调节,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②基尼系数: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因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提出而得名。系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越高;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接近平均。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至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偏大。 (2)决定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要求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举措一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举措 二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特别提醒 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公平不是消除收入差距、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求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致性(社 会主义条 件下)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基础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矛盾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宏观上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微观上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知识拓展 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b.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c.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②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个税调整、支农补贴等。 初次分配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政府通过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再分配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提醒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2)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 (3)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2015年上半年,我国有28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快于一季度,近一半达到或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但是,在12个公布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的省(区、市)中,有5个跑输当地的地区生产总值。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 )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④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错误,应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错误,应是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要求 提醒 准确理解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首先明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一致性,又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不能颠倒二者关系。 (2)其次明确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不能认为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 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答案 A 解析 “过分压低劳动报酬”是违背公平原则的表现,会挫伤劳动者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降低,A正确。B观点错误,应该是兼顾效率与公平。C、D与题意不符。 固本随练 1.[2015·江苏苏州期末]“分配率” (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为54%~65%,而我国的则为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因此提高分配率的关键在于增加劳动者的“工资”,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②做法虽然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但不是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无关项。 2.[2015·广东江门一模]管子对桓公说,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管仲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值得借鉴的是( ) A.要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B.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D.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答案 B 解析 要解决好“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的问题,不能靠收入分配公平,因为有的人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就无法劳动,A不选;也不能仅仅靠搞好初次分配,排除C;D观点错误,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社会保障能够较好地处理好上述问题,B应选。 3.[2016·广东揭阳调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要解决这句话所揭示的问题需要我们( ) 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富 B.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幅度增加人们收入 C.完善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制度 D.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 C 解析 “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差距过大,其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过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C符合题意;A、B与题目无关;D说法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2016·浙江金华模拟]分配公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现代市场主体应该自觉利用市场规律把对公平的追求和自身效率的提高相结合,实现“利他”与“利己”结合。为此现代企业( ) ①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②既做大效率蛋糕,又增加员工所得蛋糕的份额 ③既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又平均分配员工的收入 ④要以增加居民收入为己任,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利他”与“利己”结合,①中观点既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劳动者,正确;②既能搞好生产,又能搞好分配,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正确;平均分配员工的收入本身就不公平,排除③;④是政府有关部门该做的,不选。 5.[2015·江苏南通一模]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五年来江苏省( ) A.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B.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C.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挥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保障功能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但工资分配不属于再分配,属于初次分配,A不选;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而不是上升,B错误;C体现了最低工资标准上升的目的和意义;初次分配领域的工资是由企业发放,不是财政发放,排除D。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山东卷·25 2015·广东卷·25 2014·广东卷·26 2014·上海卷·16 2014·全国大纲卷·26 …… 本考点以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形式都可以考查,尤其是经常结合时政热点考查考生对该考点的运用能力 命题点1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例1 [2015·山东高考]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知识。提高居民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再分配环节,针对的是基本的民生、公平问题,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选A、B两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增发货币,且提高居民医疗补助标准也不属于筹资行为,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例2 [2015·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2010~2014年我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逐渐缩小,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缩小,因此①中“越来越大”说法错误。针对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③符合题意。法国通过再分配政策,基尼系数下降了0.19,英国下降了0.11,说明法国的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优于英国,②符合题意。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初次分配后基尼系数较高,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下降较多,这充分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命题点2 国民收入的分配 例3 [2014·上海高考]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对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提高5%,增收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部分税后利润及其用途是( ) A.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B.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C.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D.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收入的分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央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是政府凭借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获得的收益,属于国有资产收入,这构成了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把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属于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B符合题意。A、C、D错误。 随堂高考 1.[2014·广东高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的公平。根据材料中“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可知,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和应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②③入选。故选C。①错,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错,应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排除①④。 2.[2014·大纲全国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A、C两项涉及的措施属于再分配实现公平的措施,不符合设问要求;B项措施有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实现社会公平无直接关系,排除。注意设问中“劳动报酬”和“初次分配”两项要求,D项应选。 3.[2013·海南高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1。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收入分配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进行的再分配,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①符合题意;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②排除;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不属于收入分配的环节,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③排除;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能够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属于再分配范畴,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4.[2012·江苏高考]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社会结构类型的转变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说明中等收入人群数量比重加大,低收入人群数量减少。①项排除,税制改革是调节过高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不会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项正确,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③项正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④项错误,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会改变收入差距,也不会实现社会结构的转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 [2011·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①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②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③错误,④正确。 6.[2013·重庆高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②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1)示例一 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示例二 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解析 本题依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一热点主要考查读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在阅读图表时应注意看三部分:标题、数据、注释。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而不要简单复述图表中的具体数据。第(2)问,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情况下,若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仍为45%,那么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基本持平。现在居民收入所占份额要提高到65%,故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3)问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但要注意关键词“初次分配”,故应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角度回答。 [学法指导·悟一悟] 一|根据关键词区分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凡是看到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私营企业工资、土地流转等信息都可直接判定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正确区分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和分配方式 (1)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分配政策: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题示范] 1.[2015·三明一中月考]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获得收入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4000元,农闲时到私营企业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材料中张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是( )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打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打零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具体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取得收入,①③正确;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②错误;转移性收入属于再次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④错误。 2.[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国有垄断金融机构收入中“高管干一天,柜员干三月”“薪酬标高,旱涝保收”等现象,有专家指出,“高管”的薪酬要与市场水平看齐、与业绩关联。这一观点( ) ①既有利于提高效率,也体现了分配公平 ②强调了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④是按资分配方式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要促进公平,而不是强调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①正确,②排除;“要与业绩关联”体现了要按劳分配,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按资分配,④排除。 [答题术语·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与财政、宏观调控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 (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 (4)结合材料分析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5)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二|必背答题术语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5)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 (6)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7)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