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学案
[核心素养·系统知识] 一、 从政治认同角度解读中华文化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1.中华文化的特点 特征 见证(表现) 阐释 源远流长(从纵向讲) 汉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从横向讲)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各地区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包容性 内涵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文化的作用 (1)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对点训练] 1.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 )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入胜 ④吟诗赏诗全民动员,古诗新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掀起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是因为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人们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①②正确,应选;③是形式上的原因,并非主要原因,不选;④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 2.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秦俑、中国画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观众欣赏杂技,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体味到新的时代气息。杂技艺术的发展说明( ) ①面向世界的文化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又要以我为主,立足于传统,进行创新,①说法错误。杂技广泛吸收各种题材,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因为这种包容性,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成就其博大精深,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杂技艺术得到不断发展,体现了实践推动了文化创新,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意义,④不符合题意。 二、 从公共参与角度看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内容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 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发展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对点训练] 3.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 ) ①能够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能够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强调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②④与此有关,入选;①③与题干无关,排除。 4.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30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莫振高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与落后文化无关,且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排除②。材料是对个人的启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政府的职责,③不符合题意。 [十九大报告·进补知识] 十九大报告新论述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对点训练] 1.《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④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②说法错误,世界各国文化具有个性,因而不同文化的分歧不可避免;③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①④正确,故选D项。 2.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 )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②;“抵制外来文化”观点错误,排除④;①③正确,故选A项。 失分点(一) 区分不清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例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 选D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不选;A、B两项不符合题意。 [例2] “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联,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走出误区]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失分点(二)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例3] 蒙古族善游牧,就有了拆装、运输方便的蒙古包;土家族大都居于山坡陡岭,就有了依地势而建的吊脚楼;广东开平要防涝防匪,就有了碉楼。这体现了( )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无共性可言 ③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B 蒙古族、土家族、广东开平等的建筑特点不同,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也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①④符合题意。各地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走出误区]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或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失分点(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例4]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选A 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走出误区]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又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失分点(四) 分不清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例5] 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逐渐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 A.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B.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C.爱国主义、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解析] 选D 潮汕人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不安现状,勇于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走出误区] 用典故、诗词、格言快速判断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内涵 典故、诗词、格言 团结 统一 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爱好 和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④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⑤郑和七下西洋 勤劳 勇敢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勇者不惧 自强 不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④不怨天,不尤人;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 主义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⑤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失分点(五) 不能正确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例6] 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选A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但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走出误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一,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二,外来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主观题常考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备知能掌握牢] 命题角度 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方式 为何重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答题要点 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现实性 [答题术语]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必要性——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现实性——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命题角度 2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设问方式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答题要点 “主心骨”+继承传统+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立足实践+人民的主体作用 [答题术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解题流程应用好] [典例] (2016·全国卷Ⅰ·节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设问方式 措施类 内容限定 守护英雄、弘扬民族精神 分值定点 本题共10分,一般需要回答3~4个要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2层 从“近年来,有的人打着”到“‘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 第3层 从“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到“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第4层 从“还原历史、守护英雄”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 关键词句: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由上述关键词→还原历史,尊重事实,对网络谣言进行管控→在文化生活中学会选择,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抵制、批判、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第3层关键词句: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 由关键词→净化网络环境,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挥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第4层关键词句:还原历史、守护英雄 由关键词“还原历史、守护英雄”→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先写出自己的答案,再与下面的答案比对,收获更多) [对比感悟·规范用语] 解题 流程 推导 出的 答案 ①还原历史、尊重事实,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挥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④大力宣传、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命题 人给 出的 答案 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收获 感悟 以上两个答案相比较,流程答案除了具备命题人答案中的内容,还有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这一知识。而这一知识是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且符合设问要求,所以流程答案比命题人答案更全面。另外,流程答案中一些鲜活时尚语言的运用(如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答案增彩不少。由此也启示我们,在组织答案时,除教材术语不要轻易改动外,对一些分析解读性的语言不必过分拘泥和呆板,越具有生活气息,越具有时代感,越能体现出考生视野的宽泛,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对点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考生可从主心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 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