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政治 期末复习考前指导 新人教版必修1
期末复习考前指导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提示 错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 2.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十分安全。 提示 错误。使用银行信用卡不能有效抑制过多需求,从而无法缓解通货膨胀,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并非十分安全。 3.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提示 错误。外币汇率升高,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4.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提示 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5.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提示 错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6.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提示 错误。不是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7.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提示 错误。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供水价格提高,不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8.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提示 错误。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与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没有必然联系。 19 9.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提示 错误。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提示 错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提示 错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提示 错误。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示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提示 错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6.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营利。 提示 错误。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但是营利并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它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等。 7.产品质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提示 错误。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企业的经营战略、售后服务等。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是不可放弃的。 提示 错误。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9.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其享受权利为前提的。 提示 错误。劳动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1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的意愿。 提示 错误。储蓄存款多,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太完善。 1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增多。 提示 错误。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2.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提示 错误。不是股票,应该是债券。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提示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公有制领域除了按劳分配外,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按要素分配。 19 2.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提示 错误。土地经营权流转不会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3.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提示 错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 提示 错误。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 5.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提示 错误。有三种情况,等于、略大于、略小于都属于收支平衡。 6.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 提示 错误。财政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7.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提示 错误。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居民消费。 8.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提示 错误。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9.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 提示 错误。税收的固定性是指不能随意改变。 10.个别企业和个人用欺骗的方法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属于偷税。 提示 错误。属于骗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提示 错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2.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提示 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提示 错误。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提示 错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5.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提示 错误。两者不同,前者侧重数量,后者侧重质量。 6.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提示 错误。我国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7.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提示 错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 8.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提示 错误。有利有弊。 9.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与自由贸易原则。 提示 错误。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10.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提示 错误。加大出口补贴不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会加剧贸易摩擦。 19 基本经济理论 第一板块——商品经济理论 一、商品 项目 内容 注意 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用于交换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任何人都无法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二、货币与纸币 比较 货币 纸币 区 别 含义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产生 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属性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无价值,只是价值符号,有使用价值 职能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在现代社会可以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 联系 在现代社会,通常说的货币就是指纸币;货币的供应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 别 含义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货币的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9 主要原因 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解决办法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联系 ①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③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从而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四、汇率 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变动规律 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一致。如外币币值与外币汇率是同向升降变化关系 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①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扩大就业。不利于进口,国内物价上涨,资金外流 ②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偿还外债,降低国内企业进口成本。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民出国旅游、留学,促进国内企业采用新技术,转变出口方式,国际购买力增强,减轻还债压力。不利于出口,冲击出口企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不利于吸引外资,外汇储备贬值 五、价格 含义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 影响因素 ①供求直接影响价格。其他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地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表现 原因 具体说明 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使供应量减少。反之,则扩大生产规模,使供应量增加。生产者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社会各生产部门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19 第二板块——我国的经济制度理论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 ①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比较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 别 角度 侧重于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占的比例 侧重于对国民经济性质与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范围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表现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三个控制)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联系 国有经济包括在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因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①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 ③客观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客观要求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意义 为我国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三板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 名称 市场—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计划—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实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地位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 优点 ①能够及时、灵敏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②能够促使市场主体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等 ①能从宏观上保持经济的协调运行 ②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 ③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 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和缺陷。仅由市场调节,会出现不当经济行为: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①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②信息传递容易失真、扭曲 ③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资源配置体系。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含义 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基本 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优越性 19 能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我国的宏观调控 原因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目标 手段 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再生产 第一板块——生产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要性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如何发展 ①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二、生产主体与投资理财 1.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含义: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注意区分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 (2)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19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此外,答题时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成新的要点,例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抓住时机做好兼并和强强联合;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面向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等) (3)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①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劳动者 (1)劳动者就业 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联系实际作如下分析:就业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 解决的措施 党和政府 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 ③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 劳动者 ①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就业创业 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略)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终身学习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党和政府: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b.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依法维护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②劳动者: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c.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 19 ③用人单位:a.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社会公德,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b.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3.投资理财 种类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区别 性质 储蓄存款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受益权 存款有息 定期收取利息 股息和红利收入;从股票升值中获益 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补偿 偿还 方式 按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限期还本付息 股金不能退,可出卖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后,可得赔偿或保险金 收益性 低 较高 较高 具体分析 联系 ①都是个人投资或理财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②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投资应坚持兼顾收益与风险、多元与重点、意向与实力、个人与国家的原则 第二板块——分配 一、个人收入分配 1.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 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它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要素分配 含义 按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形式 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意义 19 按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除社会不公平创造前提条件。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注意区分:初次分配促进公平的措施与再分配促进公平的措施。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关系 对立统一 ①对立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②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如何处理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国家收入分配 1.财政 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本质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作用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分类 财政收入 ①来源:税、利、债、其他收入 19 ②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分配政策的影响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 政策 扩张性财 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供大于求)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紧缩性财 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过热(支大于收),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供小于求)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2.税收 含义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作用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主要税种及其作用 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骗税、欠税、抗税 纳税人意识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每个公民都应该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第三板块——交换 一、国内市场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和非盈利性机构。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规范市场秩序 (1)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要求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 19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二、国际市场 1.经济全球化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影响 积极 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 影响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应对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5)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赋予的权利,公平客观地解决与其他成员的经贸摩擦,为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板块——消费 一、消费及其影响因素 1.消费类型 按照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9 (1)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消费水平取决于居民的当前收入,也受到收入预期的影响;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当前和预期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3)消费心理与消费观 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②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关系 内容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答题模板一: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或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实施阶梯水、电、气等价格的依据。 阅卷采分点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格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不同+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 (4)价格变动调节产量+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例1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拥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及庞大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远离寻常百姓家呢?专家认为: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动力电池价格高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并不高。 19 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 答案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生产研发投入大、电池价格高昂,成本高是其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新能源汽车现实产量不高,供不应求,从而推涨车价。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多变的价格的知识。设问指向是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一种商品价格过高还是过低,首先考虑价值决定价格,其次从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设问角度 (1)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2)针对材料中的现象,为居民消费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卷采分点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稳定物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费环境。 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发展的新动力。 材料一 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年份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 703 6 030 407 2 467 1 834 47 2010 11 759 8 697 591 3 587 2 829 75 2017 21 810 15 161 1 102 6 977 5 221 165 注:①201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上。 材料二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攀升,网上购物迅猛发展。兰州大学的大四学生张某是一位热衷于网购的人士。据他介绍,他从大二开始上网购物,买过不少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今已成网购达人。他说,每月用于网购的费用平均为数百元,最多时近千元,而其每月的生活费也才1 000元左右,有时甚至会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哪些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3)结合材料二,分析作为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19 答案 (1)①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消费水平。应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④生产决定消费。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⑤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3)作为消费者,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网购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答题模板三:企业经营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公司做法对企业转型的启示。 阅卷采分点 (1)经营战略,市场定位。 (2)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 (3)诚信经营+信誉和形象。 (4)品牌意识+产品质量。 (5)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社会责任。 (6)兼并和破产,增强竞争力。 (7)科学的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8)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 (9)市场多元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例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方式发生着改变,网购成为新兴的购物方式之一,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某电子商务公司顺应时代潮流,用6年时间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该公司的成功秘诀如下: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与众多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一系列爱心和公益行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打造不断学习、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梦幻团队,建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现在,公司又获得总额达1.5亿美元的融资,已收购国外某服饰网上购物商城,获得了更优质且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 19 结合材料,运用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公司的成功秘诀给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2)节约成本,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3)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成立诚信联盟,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4)通过兼并等方式整合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点知识定位在企业的经营上,通过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成立诚信联盟,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体现了企业要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体现了企业要节约成本,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公益行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体现了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收购国外购物商城,获得了更优质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体现了企业要通过兼并等方式整合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答题模板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为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 阅卷采分点 根本途径+分配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社会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例4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答案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4)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9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措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在解决这类简答题时只要结合课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即可。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等手段,并且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来答题。 1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