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冲刺宝典:专题三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专题三 《经济生活》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命题规律 备考建议 我国的 分配制度 3年4考,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侧重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 知识:收入的分配(一个核心);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两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财政的作用和税收的作用(三个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财政、税收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四对关系) 热点:国家重大会议提出的对分配制度的完善措施;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方向的转变;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如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进出口关税调整等 实现 收入分配公平 3年6考,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从考查方式上看,多结合中央与地方的方针政策,选取典型的图表材料,切入点灵活多变,有时会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等知识结合考查 财政及其作用 3年10考,该考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及财政政策的知识,同时应注意相对较少考查的知识点,如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及其种类 3年7考,税收的基本特征近几年没有考查,而税收的种类和税收的作用是近几年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多结合我国的税制改革,以某一具体税种的政策变化为背景材料,在考查税种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税收的作用 【考向探究】 高频考点 高考〈非选择题〉真题命题实例 近7年湖南高考 1) 2016年38⑵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2) 2015年38⑵结合材料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3) 2012年38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兼顾公平与效率 1) 漫画、图表(收入分配方面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请你对解决图表中问题提几点建议;解决图表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经济意义 财政、税收的作用 及影响因素 1) [2016浙江]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2) [2015新课标Ⅱ]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3) [2015海南]辨析题: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 4) [2014全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 5) [2014北京]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统上由政府财政投资兴建地铁,现在为什么要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 6) [2014安徽]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7) 怎样发挥财政对“三农”的作用;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8) 从财政支出和收入的角度.为解决收入分配公平提几点建议 9)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几点建议 10) 某国的财政预算对我们有何启示;根据图表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总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的 三种分类 1) 区别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选择题) 2) 区分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选择题) 【脉络考向】 【考点整合】 十一、社会公平理论(也即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1.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⑴理论依据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弊端,会导致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⑵现实意义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促进公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⑥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⑴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⑵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⑶重要举措(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具体: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作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⑷重要举措(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体: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⑸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⑹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⑺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拓展11: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即收入差距的表现)与应对措施(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1)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 2)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1) 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3)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题模板6』 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 ●设问模式 1.描述所给材料(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 ●答题要素 1.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思路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居民收入+劳动报酬 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 ⑵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⑶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过大。 ⑷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⑸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⑹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 【 思路提示】本质+市场缺陷 ⑴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⑵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弱点和缺陷,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 思路提示】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科学发展+社会保障 (答案见前)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十二、国家收入分配理论 1.财政理论 1) 财政收入:①来源: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和分配政策。 2) 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等。 3)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民生问题)。表现:财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电信、水利设施)、地区(中西部)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表现: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支出;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支出;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供大于求即通货紧缩)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供小于求即通货膨胀)时,可以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拓展12: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合理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在经济过热时应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下行时要减少财政收入,加大财政支出。 2) 通过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维护社会公平。 3) 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4) 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 5) 合理调节国债发行规模,保持合理的财政赤字率。 6) 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7) 通过财政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出,从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目标。 8) 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化组合。 2.税收理论 1) 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 特征: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 税收的种类及其作用 ⑴增值税的作用:①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⑵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 税收的作用 ⑴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⑵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⑶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⑷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⑸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⑹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⑺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拓展13:“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意义 ⑴是供给侧改革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⑵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⑶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提高社会化生产水平。 ⑷针对服务业进行“营改增”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⑸有利于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 ⑹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答题模板7』有关“财政、税收”的命题 ●设问模式 1.我国建立财政补贴制度的经济意义。 2.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具体意义。 3.如何通过财政和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答题要素 1.如何让财政增长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 思路提示】财政支出方向调整+财政收入结构调整+根据现实情况减免税收 ⑴合理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加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让民众从中获得实惠。 ⑵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国家、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⑶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可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国富民强。 2.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有何意义? 【 思路提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 ⑴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⑵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合理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行为。 ⑶增值税防止偷漏税行为。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行为,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⑷资源税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⑸消费税引导消费行为。消费税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坚持正确消费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立足经济发展,我国建立了一系列财政补贴制度,请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建立财政补贴制度的经济意义 【 思路提示】生产+分配+消费+资源配置+经济协调发展 ⑴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⑵引导企业生产,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产业结构。 ⑶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⑷有利于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⑸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促进资源的合理资源配置。 ⑹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外市场的协调发展。 4.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加强税收政策调整,实行了结构性减税,请分析这一经济措施的具体意义。 【 思路提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⑴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⑵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弥补企业资金不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⑷有利于促进产品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 ⑸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5.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趋势,如何通过财政和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 思路提示】财政作用+税收政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⑴正确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 ⑵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⑶优化税收结构,实行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⑷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财政支出的调节,优化资源配置。 ⑸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扩大内需。 『答题模板8』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有关“公民应该怎么做”的命题 ●设问模式 1.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作为劳动者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假如你是一名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你认为居民投资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4.结合材料,分析公民应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纳税行为。 ●答题要素 1.消费者 【 思路提示】消费观+合法权益+自身素质+义务 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劳动者 【 思路提示】权利义务+意识+合同+就业观念+自身素质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②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③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⑤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3.投资人 【 思路提示】收益风险+多元化+自身实力+国家利益 ①考虑投资的收益与风险;②注意方式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收益;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 4.纳税人 【 思路提示】依法纳税+意识 ①权利与义务,依法纳税;②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方法技巧2』立足经济生活主体,解答措施和依据类试题 1. 从国家角度分析,国家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计划,特别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再生产打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 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企业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 3. 从劳动者(消费者)角度分析,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需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只有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作为消费者,消费趋向引导着企业生产,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 【高考选择题易错集锦】 1. 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2. 各类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3.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在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4.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5.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6.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9.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10.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11. 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 12.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 13. 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 14. 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15. 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提高经济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16.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消除收入差距。 17.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18. 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19. 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20. 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1. 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能够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2. 上调烟草消费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3. 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税收起征点,直接效果是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 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问题。 5.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6.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 7. 某连锁商店交纳8 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8. 国内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9. 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流转税、行为税。 10. 增值税的征收不受企业盈亏影响,税源广且便于征收。 11.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2. 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13. 税收具有无偿性,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付出任何代价。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4. 税收具有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 15. 税收的强制性要求它具有无偿性,无偿性是强制性的保障;无偿性和固定性又决定了它须具有强制性。 16. 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17. 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角度设问2】经济生活〈非选择题〉综合角度答案要点探究 5. 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材料。 6. 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材料。 7. 请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材料。 8. 请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