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題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今天,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未达到富裕,我们的发展还在艰难爬坡,更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由此可见我们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主要是因为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 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C.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弥足珍貴的传统,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这说明文化对经济、政洽有重要影响,A正确。‎ B: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B错误。‎ CD:选项CD强调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从春节到中秋,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材料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 ‎③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④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而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排除①;③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二战结束以后,德国和奥地利注重从文化角度反省审视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整理记录那些纳粹抵抗运动人士的事迹。在奥地利,政府资助建立了抵抗运动文献中心。两国都建立了很多犹太人博物馆以及集中营纪念碑。这些做法的依据是 ‎①文化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②文化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 ‎③文化发展离不开对自身文化的批判继承 ‎④优秀文化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德国和奥地利建立的犹太人博物馆以及集中营纪念碑,作为文化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启示后人勿忘战争给人们带未的突难,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略,②说法错误。‎ ‎③:选项③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飄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文化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不同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也说明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强调不同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①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2019年10月,第十一届中国两部动漫文化节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国内外知名动漫嘉宾轮番登场。动漫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非人哉》《天闻角川>《少年绘》的漫画作者签售专场。西部动漫文化节凭借着l1年来的累积,和国内外多家知名动漫、游戏企业以及动漫衍生品销售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展会共赢生态。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中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在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动漫文化节,和国内外多家知名动漫、游戏企业以及动漫衍生品销售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展会共赢生态,说明了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动漫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非人哉》《天闻角川>《少年绘》的漫画作者签售专场,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 ‎④:材料的主旨不是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 ‎.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③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6.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 ‎③: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蕴含的文化( )‎ ‎①影响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②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④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表达了民族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结蕴含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③入选;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知识。“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意思是:有差别的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意思是说,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文化生活来看,上述材料重点强调了坚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要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故题肢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故本题答案为C。‎ ‎9.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这给我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 ‎①积极吸纳他国文化元素,调适企业品牌设计审美取向 ‎②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消除我国与他国文化差异 ‎③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 ‎④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的做法既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①入选;又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今天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应该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③入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消除我国与他国文化差异;④说法错误,应该是以本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10. 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 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 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和题干主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正确调动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材料强调不同地域面对洗浴的语言差异,故C符合题意;A观点夸大了自然环境的作用,故A错误;“冲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洗浴文化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①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找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④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这种爱国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1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为展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主旨,央视推出大型原创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通过真实寻访和明星化身英雄场景重现的方式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以下对寻访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寻访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寻找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植根于英雄精神之中,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真实寻访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是对观众内心的叩问,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要求,①符合题意;历史不能重新书写,②错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反映了英雄精神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作用,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④错误。故选B。‎ ‎13.互联网时代,网游的兴起,为青少年增添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是,这样的食粮也需要质量过硬,变质发霉同样会让青少年“消化不良”,甚至影响其健康成长。有的孩子迷上打游戏之后自制力变差、脾气变燥,不听长辈的劝告,成绩下降明显,甚至还偷刷家长的银行卡。这警示 ‎①网游研发者要有社会责任感,做到守法、有德 ‎②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严禁网游进入市场 ‎③网游文化糟粕,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抵制 ‎④青少年要提高眼力,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部分网游由于内容质量问题,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说明网游研发者要有社会责任感,做到守法、有德,青少年要提高眼力,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①④适合题意;对待网游要一分为二,严禁网游进入市场的说法错误,排除②;网游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不能一概说网游是文化糟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4.截至2018年8月,《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6.5亿元,一大批国产电影的品质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A. 电影产业只有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B. 文化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C. 流行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 D. 文化产业应在弘扬主旋律中追求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D:《红海行动》票房突破36.5亿元,一大批国产电影的品质透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表明文化产业应在弘扬主旋律中追求经济效益,D符合题意。‎ A:市场化是提高电影产品质量的手段之一,A表述片面。‎ B: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消费在生活消中的比重,B不符合题意。‎ C: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15.《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挖掘和阐发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有利于 ‎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拓展文化传播途径 ‎ ‎③人们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 ④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用流行方式引导人们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华”,有利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人们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 ④符合题意,“挖掘和阐发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故选:A。‎ ‎16.子墨子言見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的影响 ‎②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力 ‎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秦丝然也,国亦有染。”子墨的话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氯国,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重陶,②④符合题意。‎ ‎①:选项①中“阻断不良文化对人的影响”表述绝对。‎ ‎③:材料强调要提高人们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国,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17.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的创作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 ‎①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②拒绝和抵制西方文化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③扩大交流,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④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表明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②说法错误,西方文化思想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拒绝和抵制的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④符合题意,“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表明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故选B。‎ ‎【点睛】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8.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 ‎①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②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 ‎④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 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①②符合题意。‎ ‎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③错误。‎ ‎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9.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大胆借鉴外来文化 ‎③要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④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又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增强文化自信,①③符合题意。‎ ‎②:外来文化也有糟粕,②说法有片面性。‎ ‎④:题干强调的应是发展文化事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感动中国人物”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重大荣誉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德启示是 ‎①青少年应该有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建设是民族发展的基础 ‎③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④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感动中国人物”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德启示,一是有理想,二是有行动,①③符合题意,入选;“道德建设是民族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②排除;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④说法正确但其不是启示,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报三年改革发展纪实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三年来,人民日报社全体同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党报人的初心和使命,锐意改进创新,推进媒体融合,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脚上有泥土,笔下有真情”,为了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增加优质内容供给,他们牢记内容为王的媒体理念,深入基层一线,现场采访评论,抢占主阵地;创新改版升级,丰富报道呈现,奋进求索,将人民日报办出新水平,直播、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这几年,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人民日报变得更加青春时尚,创意爆棚,精品迭出。网民称赞“党报创意性、可视化、互动式传播一出手,就把商业网站甩出几条街”。现在的人民日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涵盖了报、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综合覆盖受众达7.86亿的“人民媒体矩阵”,人民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均居全国媒体前列。‎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探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与做强主流舆论。‎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基。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以强大的实力保障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推动媒体融合。④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提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⑤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民日报三年改革发展纪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向和示范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如何探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与做强主流舆论”。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深入基层一线,现场采访评论,抢占主阵地”、“直播、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线下体验馆”、“人民日报,涵盖了报、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综合覆盖受众达7.86亿的人民媒体矩阵”、“人民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关键信息,从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提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从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有些居民很排斥,有些居民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还有些居民培训完了正式扔垃圾的时候时垃圾的分类又会搞混。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各城区深入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园区等地,开展《条例》宣教月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依法分类的社会氛围,全市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到大街小巷。社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条例》实施初期,居委会在每个投放点安排1~2名志愿者值守,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居民每次投放完垃圾还可以通过扫描桶上安装的智能积分卡进行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 探索是艰难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政策上具有表率作用,可以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但他建议各地还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分类标准和规则,不能简单模仿。‎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上海市是怎样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的。‎ ‎(2)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实施垃圾分类,你作为志愿者,需要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请你列出两个要点。‎ ‎【答案】(1)①开展各种形式教育、体验等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③借助物质载体,打造特定的文化环境。④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素质。⑤表彰先进模范,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⑥运用科技手段,激发居民积极性和参与度。‎ ‎(2)答案示例:①有用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②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存环境质量。③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④最终进入卫生填埋的垃圾量大大减少,可以减少占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措施为材料,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上海市是怎样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考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开展《条例》宣教月活动”、“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说明上海市开展各种形式教育、体验等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②材料信息:“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到大街小巷。”说明上海市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③材料信息:“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到大街小巷。”、“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说明上海市借助物质载体,打造特定的文化环境。④材料信息:“安排志愿者值守,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说明上海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素质。⑤材料信息:“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说明上海市表彰先进模范,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⑥材料信息:“安装的智能积分卡进行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说明上海市运用科技手段,激发居民积极性和参与度。考生把这些思路整合形成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以志愿者身份,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列出两个要点。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情境,考生可以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思考。‎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主观题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