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蚌埠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一、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50分 1.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这体现了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都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科学化”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这体现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①④选项正确。选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依次符合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发展顺序的是 ①天地合力,万物自生 ②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④→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BD: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天地合力,万物自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D项正确,B项错误。 AC: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C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科研人员根据“鹊桥”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制作了清晰的环拍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由此可见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C. 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A 【解析】 【详解】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科研人员根据“鹊桥”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制作了清晰的环拍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不依赖于思维,可离开思维独立存在,B错误;C 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下列内容属于方法论的是( ) A.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B.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故ABC项属于世界观,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方法论,与题意相符。 故本题选D。 5.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②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是辩证法的观点,二者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累不累取决于心态”和“心宽,天地自然宽”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6.下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①错误。 ④:艺术来自于生活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7.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热词”属于意识,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①④符合题意。 ②: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离不开物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8.“中医将亡于药”,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快赚,没有严格遵循中药材采摘时间和产地的要求,甚至使用农药。中医没有合格的中药,等于外科医生没有手术刀。这表明() ①中药材的种植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违背规律的种植必将对中医药事业造成损害 ③对中药材种植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能造福人类 ④对中药材种植规律的认识决定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快赚,没有严格遵循中药材采摘时间和产地的要求,甚至使用农药,这种违背规律的种植必将对中医药事业造成损害,说明中药材的种植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但不能改造规律;④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 9.无人便利店、无人面馆、无人货架、自动售菜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街头、商场和小区等场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人值守业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快捷。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让无人经济从概念变成现实。人工智能( ) ①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具有独立的意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可以模拟人类思维,极大地方便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是人类智慧的升华,可成为新的实践活动的主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④: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工智能不具有独立的意识,更没有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人工智能不能成为新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故②④项错误。 ①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可以模拟人类思维,方便人类,但不具有意识,故①③项正确。 故本题选A。 10.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就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②存在是思维的反映与载体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受到人的意识支配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故②③项错误。 ①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自然界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所以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就不再升起,故①④项正确。 故本题选B。 11.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是指飞出去的箭在每一个瞬间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形态,因此是静止的,无数的静止加起来必然还是静止,所以飞行的箭其实是静止不动的。芝诺论证的症结在于( ) ①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②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 ③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④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时间的连续性,这个观点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③④项正确,①②项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反对错误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总长约55公里,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完成下面小题。 12. 港珠澳大桥是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针对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展了百余项试验,攻克了十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400余项,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奋战8年,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这体现了( ) ①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③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 ④人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解决了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比较薄弱的环节。这表明( )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注重各个部分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2. B 1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考查认识论、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题详解】 ①④: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①④项错误。 ②③:针对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展了百余项试验,攻克了十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故②③项正确。 故本题选B 【13题详解】 ①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积极创造事物间的人为联系,故①③项错误。 ②④: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注重各个部分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故②④项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离不了部分,部分离不开了整体。 ②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指导意义(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4.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公牛挤奶图》讽刺了一些人( ) ①不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不明白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③不知道真理性认识是人有所作为的出发点 ④不进行调查研究不顾客观情况就动手干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③: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实际是人有所作为的出发点,故③项错误。 ①②④:从漫画得知,做事需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故②项与题意不符,①④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因为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这是唯心主义观点,②错误。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理念不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故③④项是错误的,①②项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A。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由此可见(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学前教育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 ②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体验式教育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印证意识的直接现实性 ④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其成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间接现实性,尊重幼儿成长规律是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其成长的前提,故③④项错误。 ①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学前教育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故①②项正确。 故本题选A。 【点睛】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8.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自噬”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细胞这种降解自身成分的现象,但有关机制一直不为人知。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这表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表明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科学认识自身不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①说法错误。 ③:认识的深化有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19.2019年5月17日,《参考消息》转载国外媒体对我国基础建设的报道,外媒惊叹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包。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等。到2035年,中国还要修建216座新机场。材料表明(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②实践是人们创造事物之间联系的活动 ③基础建设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②③项错误。 ①④: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①④项正确。 故本题选B。 20.传统观念认为,多吃辣椒对健康不利。但最新跟踪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显示,吃辛辣菜肴可以减少癌症、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早亡风险。这一最新发现表明( ) ①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 ②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传统观念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不可靠的 ④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都是正确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传统观念与最新的跟踪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说明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②符合题意;传统观念的正确与否具有客观性,不能认为“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不可靠的”,③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能认为“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都是正确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1.“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题中,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并非强调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且“认识总是不同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④:材料体现的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 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善于把握有利于发展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④:要根据实际,改变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故③④项错误。 ①②: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故①②项正确。 故本题选A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3.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 ) ①着眼于客观事物的关键部分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用分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体现的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①③项与题意不符,②④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⑴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⑵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4.就在世人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的时候,华为却以“备胎”计划,向全世界宣告其具备突破“封锁”的实力。多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打造了很多“备胎”。与华为“备胎”计划体现的哲理最相一致的是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用纯《治家格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现了祸福、得失之间相互依存、矛盾的辩证关系,反映了矛盾双方的转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反映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即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生活安逸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做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比喻实现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告诉我们要及时做好准备,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5.1G是移动通信语音时代的开始;2G可以浏览一些文版信息;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并处理图像、音乐等;4G让我们随时看电影不再成为奢侈;5G相比4G,将在容量、传输速率、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曲折与前进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在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中前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构成事物的质变。故①③项错误。 ②④: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故②④项正确。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所有学段、学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 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运用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教育部要求学校教材一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大量史实决定教材必须客观全面地呈现历史,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十四年抗战客观全面地反眏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屈辱史和斗争史,有利于激励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7年春季教材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为背景,考查意识的本质和作用,设问小角度,知识点明确,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教育部要求学校教材一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主要原因。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意识的本质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材修改的原因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大量史实。 意识的作用角度,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点睛】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生理基础:人脑的机能。(3)内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向前进,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时期法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再到后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及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涵提升,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的使命艰巨、重任在前,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开创中国法治的新征程与新境界。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的原因。 【答案】①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真理随之丰富发展完善。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是随新中国70年来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向前进,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实践经验,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的原因。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的原因,属于原因要、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分析说明。 【点睛】做哲学主观题一定要仔细的地审清考查的知识范围,看看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还要了解每一块的具体知识,清楚把握每一个具体知识。同时,我们要善于分析材料,条分缕析,将学到的知识细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的老乡实现脱贫致富是一件事关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 北京市北石槽镇三道营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近两年,政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政府在引领村民脱贫攻坚中,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拿出良策实招,多措并举,真抓实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做好党建共建、产业扶贫、生态环境、扶志扶智等工作,正确处理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使三道营村脱贫效果明显。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三道营村脱贫措施是如何体现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政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脱贫攻坚,这启示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引领村民多措并举,真抓实干,这启示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哲学生活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类主观题,学生需整合教材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循事实逻辑作答,难度一般。 【详解】解答本题需要整合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相关知识。整体和部分地位和作用不同: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理论知识一一对接。 【点睛】体现类:高考政治体现型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政治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政治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不少城市把垃圾分类上升到“立法规划”高度,更加强调分类责任,未落实分类的单位和个人,将会受到更为严肃的处罚,堪称“史上最严”——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个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从提倡走向强制,变化的只是手段,期待唤醒你的垃圾分类意识。 主动走向现代文明,需要克服一点成长中的不便,甚至痛苦。从“一扔了之”到像整理自家衣柜一样打理垃圾,便与不便之间无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垃圾分类一小步、人民文明一大步,为了山更青水更绿城市更美好,我们值得费点力。每个人都得明白一个道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我们自己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很具体,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作一次实质性测量。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测验”。 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实上,不仅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刻不容缓。 (1)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必然性。 (2)有人说,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如果你所在地区也实行垃圾分类,请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拟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为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必须从源头减量入手,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③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需要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示例: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属于原因类,谈必然性,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 【详解】第(1)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知识,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需要发散思维。 首先要表述清楚发展的观点的基本内容:(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结合材料分层解读。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为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必须从源头减量入手,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③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需要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2)问要求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拟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任写两条标语即可。 【点睛】题型介绍 1、探究类材料题立足思维和知识的开放性,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考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常采用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 2、解题规律 解答探究型题目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类题目给出的材料往往较多,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必须正确把握其主题,从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这类题目的重点。组织答案时,要看清题目中有没有对所运用理论的限制,如果有限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的理论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限制,则需要考生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合适的理论。探究型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跨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在文科综合试卷中会用到政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