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②2017年7月11日,2017年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周在抚州举行 ‎③2018年6月14日(北京时间),国际足联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莫斯科拉开帷幕 ‎④2017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文化的概念可知,②③两项属于文化活动,符合题意;①项属于政治活动,不合题意;④项属于经济范畴,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1.文化的内涵。‎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挎着要、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漠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深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创造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雕像《思想者》表现出一种深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3.《乡村大舞台》是普通百姓的舞台。老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们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普通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借助春晚的舞台,给全国人民带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②④两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观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能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书信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汲取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正确;②错误,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文化传播的途径;通过电视节目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这说明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故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能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注意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祥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5.2017年l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新时期之所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是因为()‎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习近平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并要求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表明一定的文化反用于—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的反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C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6.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力量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排除③。故选D。‎ ‎【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2018年1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举办了“走向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新年诗会。徐涛、薛飞等著名朗诵艺术家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等名篇,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 ‎①经典诗词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②精选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了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艺术家们在新年诗会上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朗诵了一些经典名篇,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精选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了观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故②③正确;经典诗词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故①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原因类题型时要注意: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三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原因区分开来。‎ ‎8.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诗句能够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幵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①不符合题意;③选项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没体现文化对人的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潜移默化强调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见,②④选项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故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9.一书一世界。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这句话蕴含的文化道理有()‎ ‎①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 ‎②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强制的 ‎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多藏一本书,就多拥有一个精神世界,多拥有一方自由天地”,这说明书香飘溢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故①正确;材料中“多看一本书,思想境界就高一层,人生视野就宽一度”,这说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④正确;优秀文化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③错误。故选B。‎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诗经·小雅》有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寝床弄璋,寝地弄瓦”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本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④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①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古代的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直至今日,还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也说明了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故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1.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是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依据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的,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媒体视野中的世间万象和社会变迁。如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人工智能、塞罕坝、《厉害了,我的国》等。这些新词、热词的出现说明了()‎ A.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A错误;新词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所以B体现了这一点;C强调的是文化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与材料不符;D强调了文化的作用,不选。所以本题选B。‎ ‎【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2.不管是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还是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的“北京八分钟”文艺演出,都向世界展现了创新中国,同时也彰显了文化自信,惊艳了全世界。这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要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主要是因为()‎ ‎①一定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经济是基础,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同步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④选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题目中,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要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 ‎13.叉子,原来是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叉子最终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饮食文化是人们创造的,人们在生活中也不断发展着饮食文化,这说明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②正确;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选择中要注意“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才会发展”的类似提法都是错误的。‎ ‎14.2018狗年春晚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喜迎约年的共同心愿,又体现了各民族欢度节日的不同特点;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这是一场源于生活、创新无限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材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通过特定的活动深刻影响着人 ‎②教育通过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功能.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春晚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狗年春晚是一场源于生活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体现了①;②强调了教育的作用,与材料无关;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春晚“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说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体现了④。所以本题选B。‎ ‎15.2018年1月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是难得一遇的三合一的天文奇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可能会想起“天狗吃月”的传说,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年人可能会讲一段科普知识,而那些中小学生可能在优酷或其它软件中寻找一段月食的形成动画。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③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没有受过教育的和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对于超级蓝月的认识不同,说明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②项符合题意;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化素养不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①不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两种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1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愁”的不同理解表明()‎ ‎①人生阅历是个人获得和享用文化的唯一途径 ‎②人生阅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④人能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获得文化提升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愁”的不同理解表明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④项符合题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个人获得和享用文化的途径,人生阅历并不是个人获得和享用文化的唯一途径,①项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17.“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知识。“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意思是:有差别的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意思是说,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文化生活来看,上述材料重点强调了坚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要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故题肢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故本题答案为C。‎ ‎18.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个班级团支部主题是活动上,为什么讲述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体会,回忆起他上初一时学习焦裕禄文章的感受:“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文化会限制人们实践目标的确定以及行为的选择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过程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是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可见,材料没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故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对人们实践目标的确定以及行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限制,故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通过学习焦裕禄文章,而深受启发,这说明人们接受健康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过程,故③正确;“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这表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19.2017年8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探路媒体融合前景。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我们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因为大众传媒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③④正确;①没有强调大众传媒的作用,不选;②不是原因。本题选D。‎ ‎20.中国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南浔.你会着迷于它的文化气质,流连于它的宁静与安逸,体会到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对古镇文化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历史文化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给予继承与保护,A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已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需进行批判,而需要继承与保护,B项不合题意;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先进文化,C项不合题意;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大众文化,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文化遗产保护。‎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③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1.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表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文化创作要深入实践;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被他答案为B。‎ ‎22.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透视着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详解】材料中强调不仅仅是中国人尊崇仁、义、礼、智、信,西方国家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由此可见,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文化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国文化的共性,②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23.2017年9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为鼓浪屿颁发世界遗产证书。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52项,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③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表达,选C;①不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混淆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作用,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4.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陆续推出了《朗读者》、《谢谢了我的家》等一系列颇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2018年2月16日首播的《经典咏流传》,将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播出后再次火爆全国。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力赞这档节目,并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校园。教育部长之所以希望这些经典诗歌进校园是因为()‎ ‎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一生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教育部长之所以希望这些经典诗歌进校园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表述错误,排除;④“决定”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2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墟。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非古村落;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一村一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④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⑤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6.《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屠呦呦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这表明()‎ A. 从《肘后备急方》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B. “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加以改造 C. 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 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 ‎《朕后备急法》给了屠呦呦以灵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说明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A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说法错误,材料中的中医药方法并不是落后文化,排除;C说法错误,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创新推动社会实践,而非社会实践对创新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知识拓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27.2018平昌冬奥会除了有赛场上的竞争外,还有体育媒体的比拼。虽然电视媒体仍占据首选位置,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风头正劲,PC、手机、PAD、IPTV等各类终端以其及时性、便捷性争夺观众的眼球,成为主流。据此可知()‎ ‎①大众传媒在传承文化上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新媒体渐成主流,意味着电视传统媒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科技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教育在传承文化上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没有这种功能,①项观点错误;新媒体渐成主流,并不意味着电视传统媒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8.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在讲话中指出,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 ‎①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②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利用好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故①错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故②错误;材料强调我国的驻外使节要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这说明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利用好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③④正确。故选D。‎ ‎29.“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年轻一代要学习传统文化,多读经典,①正确;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不选;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所以年轻一代应学习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③正确;坚持“守旧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是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否定现代和当代文化;文化上的封闭主义是肯定本民族文化,否定其他民族文化;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历史上一切传统文化。‎ ‎3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我国与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3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进行更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力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⑤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弘扬社会正气,从而引动中华民族素养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 ‎【详解】本题以我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力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⑴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⑵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自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做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等方面,说明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点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怎么样:(1)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3.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结合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以及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做好文化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又要做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我们要继承《道德经》这个传统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照耀”。③要对《道德经》里的传统文化思想加以发展,即立足现实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充实,注入更具活力的时代内容。‎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以及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属于基础知识题,比较简单,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并熟记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联系: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阐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然后针对材料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考生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角度去分析说明,坚持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针对材料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考生可从立足现实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充实,注入更具活力的时代内容,坚持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角度去分析说明;整体材料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狼Ⅱ》无疑是2017年暑期的现象级爆款电影,它的成功为主旋律电影创作和认知中华民族提供了新的视野。‎ ‎《战狼Ⅱ》之所以能捕获亿万国人的青睐,首先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中国华语电影中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即总是在屈辱和困境中通过武功的较量为中国人赢得一种“象征性”的光荣.这种象征性的“光荣”其实喻示了中国未来的兴起影片中主人公冷锋和世界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一种期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兴起的“象征性“关联,而是在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存在。‎ 其次,影片所塑造的中美结合式硬汉的“超级英雄”的出现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置,它以大众文化的故事投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把观众对国家和超级英雄的认同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它代表着中国大众文化超越了过去想象的局限性,这是一个新的中国故事,也是一个开启了新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故事。‎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战狼Ⅱ》的成功创作对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启示。‎ ‎【答案】(1)①影片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置,这启示影视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影片突破了传统中国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这启示影视创作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文化在文化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创新;③影片塑造了中美结合式硬汉的“超级英雄”,这启示影视创作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影片投射了中国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这启示影视创作应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战狼Ⅱ》的成功创作对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题目限定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作答。实际本题考查考生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因此,考生应熟记理解把握文化创新的知识点,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针对材料影片所塑造的中美结合式硬汉的“超级英雄”的出现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置,考生可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它以大众文化的故事投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把观众对国家和超级英雄的认同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考生可从影视创作应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它突破了传统中国华语电影中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即总是在屈辱和困境中通过武功的较量为中国人赢得一种“象征性”的光荣,考生可从影视创作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文化在文化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创新角度去分析说明。‎ ‎【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 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