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冲刺精选针对训练卷10评析类非选择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冲刺精选针对训练卷10评析类非选择题

针对训练十 评析类非选择题 ‎1.(201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社会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获得合法收入,鼓励科研人员公益性兼职。《意见》发布后,在全社会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某媒体调查显示,约九成受访者对科研人员“兼职兼薪”表示支持,体现“智有所值、劳有所得”,不过也有人担心“分配新政”落地有难处:兼职兼薪现在只是笼统的规定,适度又该怎么把握;后续如何监管;科研人员的本职和兼职工作怎样平衡?‎ 有人认为,《意见》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解析] 本题的回答,学生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分析。‎ ‎[答案] ①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确实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②出台《意见》是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2.(2018·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网友认为,经过了这么些年快餐文化的“狂轰滥炸”,人们在呼唤主流的、温暖人心东西的回归,对那种咀嚼式、需要细细品味的东西更有兴趣,文化类综艺的春天已经到来。但还有人对于文化类综艺能否从“清流”‎ 变成电视荧屏主流,并不乐观。他们认为现在的几档文化类节目,形式基本停留在诵读、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更多的是在拼情怀和新鲜,这样的形式能有多长久的电视生命力,并不是很看好。‎ 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看待材料中网友的不同观点。‎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看待材料中网友的不同观点。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的角度。故在综合分析材料中两种观点后,首先明确,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网友对文化类节目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现象;其次,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角度分别进行作答即可。‎ ‎[答案] ①人们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网友对文化类节目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现象。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由于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部分网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对文化类节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同时实践的发展也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文化类节目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2018·黄冈中学模拟)建设廉政文化是我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该片一经播出,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认同。‎ 我国大力惩治腐败之时,有些外国媒体抛出了“运动式反腐”、“选择性反腐”等言论,认为我国的反腐行动是“一阵风”‎ 式的运动,是有选择性的反腐。正如反腐专题片的标题一样,我国的反腐行动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不管什么人,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外媒言论进行批驳。‎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外媒言论进行批驳,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问题指向是对外媒言论进行批驳,即指出外媒言论的错误之处,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角度来对外媒言论进行批驳。‎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外媒言论不符合我国反腐倡廉行动的事实,是一种歪曲事实的错误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外媒的言论歪曲事实,损坏党的形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③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和克服错误意识,才能消除其不利影响。‎ ‎4.(2017·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简体字是以繁体字为基础,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笔画少,形体清晰,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书写效率,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体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外国人学汉字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你是否赞同材料中的学者们的建议?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是否赞同材料中的学者们的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学者们的建议是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解答时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要说明理由。如果赞同,要从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文字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等角度思考。如果反对,要从文字的重要性、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的交流传播角度思考分析。‎ ‎[答案] 示例一:赞同。‎ ‎①繁体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③繁体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为书写和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选择部分汉字进课本,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示例二:不赞同。‎ ‎①简体字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传承着中华文化。②文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简体字笔画少,形体清晰,提高了书写效率,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简体字更加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④简体字的使用有利于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5.(2018·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核心价值现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有学者指出,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是选择生硬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交流,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显现着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水平与层次,关乎教育和引导的效果。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会被其主动和建构性地接受。唯有说到点子上,打动内心,青年学生才会积极接受和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和捍卫。‎ 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从唯物论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 作为评析题,主要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的成效是不同的。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答案] 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的成效是不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使青年学生积极接受和认同,落后的教育理念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这个角度看,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育者的理念如果不转化为实践,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这个角度看,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6.(2018·山西六校高三第三次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须有法度。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6年以来,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同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 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只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监督,就能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本题以党的建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要明确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即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当从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监督作用等角度分析该观点的不足之处。‎ ‎[答案] ①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理应接受人民群众监督。②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还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③‎ 增强党的自我完善能力,还需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④增强党的自我净化和完善能力,还需要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监督作用。‎ ‎7.(2018·吉林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报告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与自信,也标志着我们实实在在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结合材料,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性。‎ ‎[解析]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随着时代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强调量的积累;“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又要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体现了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答案]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②党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提出到十八大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深入发展,其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正是重视了这个量的积累,党才有了坚定与自信。③党果断抓住时机,从现在到二○二○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质的飞跃。④确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8.(2018·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传、变化的历程,揭示了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向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不论是云南茶祖节大祭,还是寻得宋茶精髓的日本茶道,或是自成一家的英国下午茶……茶道在世界各地均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的“茶文化”。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分享中国茶文化魅力的同时也领略了各国茶文化的魅力。‎ 该片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精心选取了多位“茶人茶事”,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生追求。北京人刘驰前往海外寻访曾祖种茶做茶的印迹,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发明中国首台木质手推揉茶机,还在百岁之年致力于推广有机茶的种植,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忆馨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生命的醇香,在生活中彰显出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 茶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人认为“中国茶文化就是在时代要求下茶人的精神追求”,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 本题以茶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思维逻辑起点,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予以说明。可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大众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并丰富发展了茶人的精神世界。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中国茶人在实践中形成了尊重历史文化的传承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茶人立足时代要求,丰富发展了茶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彰显出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如回答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也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