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项共25题,每题2分,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有些人选择手机号、车牌号不喜欢带“4”,喜欢“6”“8”“9”,认为4是死,6是顺,8是发,9是久,“168”就是“一路发”。这种现象( )‎ A. 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B. 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C. 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 D.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中的现象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的现象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的现象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题干中认为4是死,6是顺,8是发,9是久,“168”就是“一路发”,该观点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①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建立人生的新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善于把握有利于人生发展的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所述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②④符合题意。‎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说法错误,①错误。‎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推动哲学家进步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论断说明 A. 哲学和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排除。‎ C:材料未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也就不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C不符合题意。‎ D: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关系。‎ 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 ‎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基本形态。①: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排除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排第二位。‎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排首位。‎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排第三位。‎ 故本题选C。‎ ‎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属于否认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D. 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客观唯心主义。A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AC错误。‎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认为运动是意识的运动,即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符合题意。‎ D:题中慧能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属于唯物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一样,是不可理解的。‎ ‎6.下列成语中能够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①邯郸学步②青出于面胜于蓝③唇亡齿寒④吐故纳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邯郸学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不符合题意。‎ ‎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青出于蓝中的“青”与“蓝”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胜于蓝”又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②符合题意。‎ ‎③: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吐故纳新,“故”于“新”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吐故纳新又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 ‎①人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③表述错误。‎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而不是循环性,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8.下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而“.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A不符合题意。‎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B不符合题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都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符合题意。‎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从哲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 A. 敢为人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 B. 坚定理想——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C. 百折不挠——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敢于面对挫折与考验 D. 立党为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B表述错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C符合题意,百折不挠,即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道理是曲折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D不合题意,选项不属于哲学角度。 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0.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所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果要想达到顶点,就从底层做起,寓意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①符合题意,“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意思是说严重的事是以轻微的事为开端的,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符合题意,“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告诫把持重物者,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都轻视,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③不合题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体现了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不合题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明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A。‎ ‎11.柏拉图说过:“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这句话表明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A: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A排除。‎ B: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这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体现了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符合题意。‎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错误。‎ D:材料不是反映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显著地、根本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的。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12.2017年3月,由中、日、德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以原子序数20号的钙射束和96号的锔标靶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成功合成了原子序数116号元素的(金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人们对元素的探索又迈进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A. 人类可以制造自然物 B. 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特点。A:物质具有客观性,自然物不能被人类可以制造,A错误。‎ BC:材料不是反映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也不是反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C不符合题意。‎ D:2017年,国际研究小组成功合成原子序数116号元素的(金立)同位素292LV和293LV,人们对元素的探索又迈进重要一步,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B.实践具有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3.漫画中的一方“不敢”是因为 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A.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B. 矛盾双方是不平衡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 D.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C:漫画中的人之所以不敢剪断绳子,是因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C符合题意。‎ ABD:三项说法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4.某同学就上题漫画《你敢吗?》大胆质疑:“为什么不敢?假如长期被挂在悬崖上会被饿死,或者假如悬崖下放置了厚海绵或者弹力床等东西……”。这位同学质疑的合理性在于( )‎ A.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B.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 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同学认为敢剪,其质疑的合理性在于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 C: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与材料主旨不符,C不符合题意。‎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15.“讳疾忌医”的典故,告诉我们这样的辩证法思想(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掩盖矛盾、回避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讳疾忌医”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这告诉我们应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掩盖矛盾、回避矛盾,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思想,而不是辩证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必修四四大板块划分。板块一是唯物论,是教材第四、五课内容。板块二是认识论,是教材第六课内容。板块三是辩证法,是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板块四是历史唯物主义,是教材的第四单元。‎ ‎16.下列选项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的是发展,A不符合题意。‎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体现的是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都体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符合题意。‎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与“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的哲理( )‎ A. 共性包含个性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 矛盾具有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矛盾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A表述错误。‎ B:“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B符合题意。‎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表述错误。‎ D: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仅仅是矛盾的特殊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③项符合题意;“先试点后推广”不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④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依据;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19.当前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紧紧依靠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转变。材料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 ‎③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④江苏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题干说我们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紧紧依靠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我们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转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表明我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D。‎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0.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要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学会“弹钢琴”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用运动与静止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②认识事物时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③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学会“弹钢琴”的哲学启示是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B。‎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21.下列与“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④好钢用在刀刃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①符合题意。‎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②不符合题意。‎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好钢用在刀刃上”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这表明( )‎ A.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 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 D.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中的“木桶的味道”和“黑点”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符合题意。‎ D: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3.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 )‎ ‎①“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是药三分毒”符合客观实际,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①错误。‎ ‎②:“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并善于把握主流,体现了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符合题意。‎ ‎③: “是药三分毒”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涉及真理观,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4.5G通讯技术既包括许多可以与4G兼容的技术,也含有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这表明( )‎ ‎①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5G通讯技术的创新是在与4G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的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5G通讯技术将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5G通讯技术既包括许多可以与4G兼容的技术,也含有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体现了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绝对不相容的对立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②表述错误。‎ ‎③: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25.下列观点体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心外无物”‎ ‎③“眉毛胡子一把抓”与“单打一”‎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辨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形而上学,①符合题意。‎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外无物”体现的主观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眉毛胡子一把抓”与“单打一”都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辩证法,“万物独化,物各自生”体现了形而上学,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36分)‎ ‎26.材料一: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座城市一香港、澳门、珠海,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材料二: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历经9年建设,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日积月累,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辨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体现的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道理。‎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发出,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2)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历经9年建设,数以万计建设者日积月累,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辨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影响。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联系观包括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然后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联系观相结合进行分析。‎ 材料中“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座城市一香港、澳门、珠海,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材料中“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座城市一香港、澳门、珠海,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也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材料中“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材料中“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港珠澳大桥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体现的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道理。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明确,即发展观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发展观包括的知识,主要包括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发展的状态等知识,然后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发展观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 材料中“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的知识。‎ 材料中“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材料中“历经9年建设,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日积月累,埋头苦干”,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点睛】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①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②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③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④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 ‎③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7.近年来,微博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公共话语平台,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来自官方的、民间的、草根的、精英的不同声音,得到了公开传播。但微博也面临过度商业化、低俗炒作、滋生谣言等问题,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一名忧心忡忡的网友认为:“为防止微博低俗炒作、传播谣言,应该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针对困扰,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全面梳理各方面的问题,明确主攻方向,结合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微博中存在的问题。‎ ‎(1)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网友的观点。‎ ‎(2)针对微博的困扰,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是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案】(1)①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坚持两点论是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对微博作用的认识,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②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坚持重点论是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微博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消极作用是次要方面。‎ ‎③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该网友只看到微博的消极作用,忽视其积极作用,犯了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 ‎(2)①对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要全面梳理各方面的问题,明确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②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作具体分析,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明确问题解决的主攻方向。‎ ‎③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作具体分析,要结合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微博困扰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网友的观点。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准确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评析类主观题,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首先进行判断,然后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分析本题观点,首先运用两点论分析对微博作用的认识,既要看到起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消极作用。然后运用重点论分析要把握主流,看到微博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后评析材料中的网友的观点是只看到微博的消极作用,忽视其积极作用,犯了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 ‎(2)本题要求针对微博的困扰,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是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微观考查,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全面梳理各方面的问题”,说明了对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明确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材料中“明确主攻方向”,说明了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作具体分析,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材料中“结合不同情况”,说明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作具体分析。‎ ‎【点睛】措施类: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但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历史和未来的关系。‎ ‎【答案】(1)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对中华传统文化要肯定、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其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寻找文化发展新思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 ‎(2)①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要在历史和未来的对立中把握同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辨证否定观,考查知识明确,主要包括辨证否定观的特点、实质、方法论等。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辨证否定观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环节;材料中“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材料中“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全世界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历史和未来的关系。本题考查的知识明确,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然后分别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进行分析,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历史不是未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再次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分析材料。‎ ‎【点睛】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部分共1题,共14分)‎ ‎29.随着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机器换人”正在加速让中国工业走向标准化。在东莞首个“无人工厂”——长盈精密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工业机器人代替了传统的打磨工人,原本650人的车间减少到60人。生产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港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与人工相比,机器的有点无疑是明显的,并有助于讲人从简单、繁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机器“抢饭碗”带来的就业冲击,也加剧了当前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 目前,“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连续和平稳过渡,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因势利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第一,提高奖补力度,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加快高位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第二,制定具体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提高工人“人机结合”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第三,鉴于当前我国职能制造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还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培育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有人认为,“机器换人”就是对就业的冲击。请你运用矛盾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答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抓住主流。该观点看到了“机器换人”消极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忽视了其积极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机器换人”,我们要看到它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更要看到它是大势所趋,积极影响才是主流,必须积极应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机器换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机器换人”的利与弊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辩证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的知识评析“机器换人就是对就业的冲击”这一观点。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矛盾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了“机器换人”的智能化标准化与其对就业的冲击,而其智能化标准化又是大势所趋,因此可联想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知识要点对题中观点进行分析。知识角度: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抓住主流。观点分析:该观点看到了“机器换人”消极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忽视了其积极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态度:对于“机器换人”,我们要看到它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更要看到它是大势所趋,积极影响才是主流,必须积极应对。‎ ‎【点睛】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此类试题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注意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知识要点+观点分析+总结表态的模式进行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