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8年10月30日,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属于 A. 经济现象 B. 道德现象 C. 文化现象 D. 政治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属于文化现象,故本题答案选C。 2.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 B.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进行科技研究的活动及其产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扩大或缩小了文化的内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说明了文化是一种 A. 社会物质力量 B. 社会教育力量 C. 社会道德力量 D. 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故本题答案选D。 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受教育程度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 学术水平 D. 道德修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符合题意;A、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 5.“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解析】 经济是基础,文化不是基础,A项不选;政治是基础错误,B项不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项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未必就搞好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那种“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经济、政治发展了,文化就必然发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6.一般认为,“软实力”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 A. 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 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B适合题意;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仍很重要,A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 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是错误的,D适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A. 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本题材料中“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导致其社会交往方式的不同”,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们社会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故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9.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 潜移默化的 B. 深远持久的 C. 愉悦欢乐的 D. 健康向上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适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10.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 A. 民族风俗 B. 文化运动 C. 文化遗产 D. 庆祝民族节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 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11.传统节日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凝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源泉。这说明 ①传统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来源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传统节日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凝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源泉。这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②③适合题意;①中的唯一来源说法错误,排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2.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 科技进步 B. 社会实践 C. 教育发展 D. 引进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B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是影响文化的因素,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 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 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 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 D.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故答案为D。 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 点评:考生要注意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4.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变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 认同并接受所有的民族文化 D. 各民族文化互相学习和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表述错误,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B符合题意,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C表述错误,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不能认同并接受所有民族文化。D不合题意,不是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则。故选B。 15.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主要表明 A.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 B.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 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 D. 各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D适合题意;A不适合题意,排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6.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 电脑的发明 B. 印刷术的推广 C. 自媒体的产生和普及 D. 网络技术的普及 【答案】B 【解析】 【详解】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印刷术的推广,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7.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许多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C.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 文化遗产已经过时,没有多大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A、B、C均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不适合题意;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故本题答案选D。 18.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①社会制度更替②科学技术③思想运动④社会矛盾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②③项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①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A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9.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A. 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B. 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 C.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要继承就不应的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 【答案】C 【解析】 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这只是谈到了如何继承,没有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项与设问要求不符;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只是谈到了文化如何发展,没有谈及它与继承的关系,也与题意不符,B项不选;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项正确回答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要继承就不应有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的观点是错误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特别提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不能说先继承,后发展;也不能说先发展,后继承。 20.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②其消极作用已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③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 ④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①④适合题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21.目前,我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缔约国中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传统技艺仍在不断消失,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为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 ①发挥文化教育传递功能,提高活态载体的传承素质 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为当地发展服务 ③缓解现代生活方式冲击,有效维护非遗项目传承的生态环境 ④加强大众传媒宣传,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发挥文化教育传递功能,加强大众传媒宣传,提高活态载体的传承素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①④适合题意;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不适合题意,排除②;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2.(题文)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A. 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材料中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是传统思想的继承,选D。其余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名师点晴】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3.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包容性 D. 先进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24.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的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A.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 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D. 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当汉字逐渐的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适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错误;C、D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①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②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5.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说明中华文化 A.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具有区域性 C. 具有独特性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综合国力 B. 文化软实力 C. 爱国主义 D. 文化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故本题答案选C。 27.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③中华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各民族文化是相同的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只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没有个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以上分析发现,①②是正确的,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8.2018年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7周年,也是第16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很多地区举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崇高敬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传递正能量,发挥传统道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全国很多地区举行了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③适合题意,排除④;传统道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有精华与糟粕,传统美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29.青岛市目前免费开放的公办博物馆有8家,另外还有约50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 ①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投入 ②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③把文化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青岛市目前免费开放的公办博物馆有8家,另外还有约50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把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③;本题强调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排除①;故本题答案选B。 3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 ①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全面学习借鉴西方文化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①③适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错误;我们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2.当代中国,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是 A. 中华民族精神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中华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故本题答案选B。 33.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018年8月15日,江苏、重庆、北京、辽宁、上海、江西、河北等地举办多种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2018年8月15日,江苏、重庆、北京、辽宁、上海、江西、河北等地举办多种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文化强国,③④适合题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①不适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34.2018年8月8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举行。出席活动的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说,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该活动 ①促进文化创新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 ③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举行。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该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②④适合题意,排除③;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5.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自由、人权、公平、法治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故本题答案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6.2018年11月8日,桂林市教育局、桂林市共青团联合下文,布置桂林市各中(职)学校开展2018年“责任与梦想”桂林市中学生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活动要求有奏唱国歌、向国旗宣誓,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分别致辞,参会学生向老师家长行感恩礼等程序内容,通过此项活动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请回答: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生的? 【答案】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桂林市教育局、桂林市共青团联合下文,布置桂林市各中(职)学校开展2018年“责任与梦想”桂林市中学生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睛】 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37.分析说明题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中医药古典文献并获取灵感,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 ③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从材料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屠呦呦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科学实验,利用科技,在广泛收集中医药古典文献并获取灵感的基础上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故由此可以回答如下:首先,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中医药古典文献并获取灵感,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说明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屠呦呦团队利用现代科技,引入西药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素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 说明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屠呦呦团队引入西药炼药技法,实现新突破,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 【点睛】 互联网时代与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在互联网时代,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根本上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实践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使 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推动不同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交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不断丰富本土文化。 4、依托互联网技术,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8.综合探究题 港珠澳大桥于2003年8月中央批准后开始做前期准备,2009年正式动工,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克服了重重困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国的这一重大建设成就,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高二某班同学准备就此结合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组织一次讨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为此次讨论会写一个主题。 (2)你打算从哪些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 (3)通过讨论认识到,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自觉传承这种精神,请你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 【答案】(1)“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 (2)走访老前辈;网络查询;报刊查询;书籍查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等,写出两点即可。 (3)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设问指向请你为此次讨论会写一个主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角度分析。 (2)本题设问指向你打算从哪些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此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从走访老前辈;网络查询;报刊查询;书籍查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等角度分析回答。 (3)通过讨论认识到,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自觉传承这种精神,请你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实际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