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秋季高2017级9月月考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题3分,共60分。)‎ ‎1.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下列属于“文化扶贫”的是 ‎①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②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返乡就业 ‎③开展“报刊下乡”工程 ‎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工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①③④均属于“文化扶贫”的范畴,适合题意;②是经济扶贫,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礼记》中有这样几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这主要反映了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塑造人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材料的观点是,唯有“礼义”即文化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说明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力量,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文化的特点。‎ ‎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当旅游遇到科技,我们可以换个姿势玩。利用人工智前能是高旅游业运行效率,让旅游更招财”,利用VR技术提升体验和服务,让旅游更接轨国际”;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赏心”。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科技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旅游形式的多样性,③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挎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漠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深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创造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挎着要、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深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 ‎5.《乡村大舞台》是普通百姓的舞台。老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们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普通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借助春晚的舞台,给全国人民带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②④两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观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能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6.《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深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等,年零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说明 A. 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强调了人们在喜欢动画片的同时,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B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不选;C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D说法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B。‎ ‎【点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体现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同时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7.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方面体现在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体现在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推行强权政治,①③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2018狗年春晚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喜迎新年的共同心愿,又体现了各民族欢度节日的不同特点;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这是一场源于生活、创新无限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材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通过特定的活动深刻影响着人 ‎②教育通过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功能,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春晚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狗年春晚是一场源于生活且深受观众喜爱的晚会,体现了①;②强调了教育的作用,与材料无关;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春晚“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说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体现了④。所以本题选B。‎ ‎9.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体现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不选;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不选;①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入选。所以本题选C。‎ ‎【点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 ‎10.2018年1月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是难得一遇的三合一的天文奇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人可能会想起“天狗吃月”的传说,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年人可能会讲一段科普知识,而那些中小学生可能在优酷或其它软件中寻找一段月食的形成动画。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③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没有受过教育的和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对于超级蓝月的认识不同,说明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②项符合题意;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化素养不同,体现了人们的文化活动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①不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两种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1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道路、中国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错误,错在“基础和核心”;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不一定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答题效率,但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12.古人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应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首要的位置 ‎ ‎②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④这句话正确揭示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并不是说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首要的位置,①不选;“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说明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正确;“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说明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正确;“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并没有正确揭示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1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这启示我们必须 ‎①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 ‎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③防止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 ‎④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投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这是启示我们必须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①②正确;“防止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投入”并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4.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词条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些汉语词汇在牛津词典中“安家落户”,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表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进步,所以同时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项观点错误;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融合,但不是完全融合,实现大同,这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5.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透视着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不仅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外国人也同样如此,这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B。‎ 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16.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掘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材料中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于文化遗产,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错误,文化遗址是多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所以本题选B。‎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遗产与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破败坍塌,令人唏嘘。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示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示,①错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8.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饮食、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欧美地区对中国文学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及多渠道传播也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2月9日(中国阴历腊月二十四),美国探索频道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9.“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是以网络出现为标志 ‎④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感情交流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说明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而且媒介越来越先进,所以①②入选;③说法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④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选A。‎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 ‎20.2017年12月,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古老文明与新锐科技在乌镇浪漫交融: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紫禁城的端门数字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散落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国之瑰宝,通过互联网交互系统在江南水乡邂逅。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的结合,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深度融合,厚重的传统文化可以跳出轻盈的舞步。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互联网+中华文明”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③运用现代传媒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对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互联网交互系统在江南水乡邂逅,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的结合,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深度融合,厚重的传统文化可以跳出轻盈的舞步可表明运用现代传媒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对接,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问答题(共40分)‎ ‎21.‎ 近期“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直播短视频平台为博取眼球、获取流量,不断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任由未成年人主播发布低俗不良信息,污染网络空间,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舆论反映强烈,2018年4月4日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快手”和“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其全面进行整改,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国家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良好的网络环境,能使未成年人受到优秀网络文化的熏陶,受益终身;‎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洁净清朗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健全人格;‎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整顿网络空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设问是“分析国家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依据”。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2.‎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要求每个人对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高度重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能放松。然而部分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使得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琢。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通过发扬工匠精神,能够推动经济产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力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等角度分析说明。‎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23.‎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自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做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等方面,说明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点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怎么样:(1)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