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专题3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专题3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 ‎⒈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⒉表现: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⑴民族节日:‎ ‎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⑵文化遗产:‎ ‎①地位作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⑴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⑵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⑶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组成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⒈原因:‎ ‎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⑷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⑸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⒉要求:‎ ‎⑴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⑷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更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而是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对文化性质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学习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比较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 ‎(四)文化传播 ‎⒈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⒉主要途径:‎ ‎⑴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⑵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⑶‎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能误以为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不能误以为都采取和平的方式,文化冲突与碰撞、战争与征服的过程,也具有文化传播的过程。‎ ‎⒊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⑴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①口语的特点: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②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③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⑤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⑥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学@科网 ‎⑵现代大众传媒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途径,主要强调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和行为。文化传播手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的介质。‎ ‎(五)推动文化交流 ‎⑴意义: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为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⑵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交流,在传播交流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在交流中走向单一或趋同。‎ 考向一 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区别 区别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含义不同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包括历史文化、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是一个民族“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表现不同 通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表现出来 通过文物、建筑群和遗址表现出来 作用不同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典例1】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有关文化遗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③一个国家文化遗产越多,则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先进 ‎ ‎④包括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考向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表现 原因 结论 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世界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典例2】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这主要表明 ‎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④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地位是不同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考向三 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区别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指有着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之后,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范围最广,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三类 联系 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除世界遗产中的自然遗产之外,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原因是 ①“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②是为了抗议韩国把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为己有 ‎③“端午节”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②不是我们申遗的原因,排除。‎ 考向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为什么 依据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必要 性和 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基本态度: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典例4】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①代表一方水土的方言文化是民族的而不是世界的 ‎②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借鉴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故选C。‎ 考向五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区别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文化传播的手段 指的是媒介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系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传媒才能实现,各种传媒都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还是传播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也就是任何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并且文化传播方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革 ‎【典例5】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C ‎ 考向六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角度 具体措施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学科#网 手段、方式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典例6】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①将国外的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 ‎ ‎②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④努力做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交流中要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错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应选B。‎ ‎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韩国人一直保留着以农历一月一日迎接新年的习俗;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把春节作为法定假日来庆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午;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实现趋同 ‎④使中华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17年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不同理解 A.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C.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 ‎3.端午节据传是在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过程中形成的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胜邪秽,喝雄黄。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则是对节日习俗的生动描述。端午节期间人们的节日活动 ‎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②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持久 ‎ ‎④其内在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加强,不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拍摄是中美两国加强电影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典范之作。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是因为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据此回答6-7题。‎ ‎6.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划分文化的标准是 A.民族 B.时代 C.国家 D.地域 ‎7.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其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年,中国在德国举办贯穿全年、覆盖全德的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活动主题为“今日中国——合作·友谊·共赢”,以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创新成果以及充满活力、创新、自信的当代中国形象,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友谊、实现共赢。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输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③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7年9月,‎ 中国—东盟三大礼仪赛事(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中国—东盟好少年礼仪大赛、中国—东盟茶艺仙子大赛)在我国举办。假如让你就此写一篇宣传稿,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顺应国际形势,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睦相处、文化渗透,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C.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提升礼仪素质,营造社会文明风尚 D.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吸收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12.“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 ‎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 ‎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016·江苏政治)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北京文综)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福建文综)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4.(·天津文综)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16·北京文综)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6.(·海南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学科*网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参考答案】‎ ‎【考点冲关】‎ ‎1.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各国又有各国的不同的表达形式,可见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实现趋同”的表述错误。④选项中“渗透到发达国家”的表述错误。选A。‎ ‎2.A 【解析】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不同理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故A选项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个性,而不是共性,排除;C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排除;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D 【解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内在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深远持久,排除。故本题选D。‎ ‎5.C 【解析】中美两国文化并没有达到相互融合,①不选;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是因为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6.D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划分文化的标准是地域,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错误,排除。‎ ‎7.A 【解析】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表明了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故①②选项入选。③④选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选A。‎ ‎8.B 【解析】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正确;“输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带有贬意,②不选;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利于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③正确;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B。‎ ‎9.C 【解析】“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①正确;把突出的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说法错误,②不选;文化交流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③正确;材料启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无关,④不选,故本题选C。‎ ‎10.C 【解析】“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②不选;“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不选,故本题选C。‎ ‎11.C 【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提升礼仪素质,营造社会文明风尚”适合题意,C当选;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12.C 【解析】题目中,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走向文化的统一”的表述错误,③排除。选C。‎ ‎【直通高考】‎ ‎2.C 【解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人们以这种古建筑为北京创新了热销产品,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是市场动作,D错误。‎ ‎3.C 【解析】解答时要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对“现代公民素养”,A、B、D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既谈了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的塑造又指向公民素养,符合题意。‎ ‎4.C 【解析】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6.【答案】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的方向确立理论分析点。设问的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可以考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知识。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就可以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