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深大附中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学稿:第九讲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2016 年高考思想政治二轮复习讲学稿 第九讲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一、知能要点 二、体系构建 三、考情分析 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影响的表 现与特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等。 本专题在高考中会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等的认 识;结合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博览会,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以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的事例,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播、大众传 媒等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以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例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继 承性、传统文化的作用等。 【课前复习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4.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 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 神武器。 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横向) 1.是什么?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3.怎么办?(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 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提醒:利用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来理解运用文化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外互办文化年可以运用该知识来分析。 5.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横向) (1)含义(2)途径、手段(大众传媒)(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4)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四、全面理解文化继承。(纵向)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 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6.文化创新的内容: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 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六、判断对错。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2、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 4、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5、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 6、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7、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8、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 【典题精练】 1.(2015·江苏单科,18,2 分)我国在倡导并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 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 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2.(2015·天津文综,10,4 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 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 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 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3.(2015·重庆文综,12,4 分)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 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 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 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下题。 4.(2015·安徽文综,8,4 分)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 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 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 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4·广东文综,32,4 分)某班以“应该 ‘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 ”为主 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 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 主张的是( )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6.(2015·天津卷)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 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 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2015·课标全国卷Ⅱ,20,4 分)2015 年 1 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 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 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 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5·山东文综,31,4 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 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 ——《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9.(2015·天津文综,11,4 分)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 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 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 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 然的和谐。完成下题。 10.(2014·课标全国Ⅱ,19,4 分)《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 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训练】 1.“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 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符合广义文化的含义 B.是错误的,否认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是片面的,只承认了文化素养是人与生俱来的。 D.是不好判断的,因为文化的含义至今都没一个准确的定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 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的大厅上。这说明 A.传统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3.2015 年 2 月下旬,安徽省以“关爱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为主题的千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展映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省内 6 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310 个农村数字电影专业放映 队,将对全省 15608 个行政村进行无盲点全覆盖放映,全年累计放映场次达 18. 65 万。其《文 化生活》的依据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 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 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不同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 化生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 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深受观众好评。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③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卷珠帘,倚高阁……”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 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节目中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源于它 ①体现了真善美,能引起众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②做到雅俗共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民族特色鲜明,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 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 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 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 8.“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山东 从 2014 年起在全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留住齐鲁特色乡愁。现为该工程写一篇新闻报告, 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承袭农村传统习俗,传承地方历史文脉 B.传承齐鲁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丰富齐鲁文化内涵 D.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 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 .(2015·天津卷)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 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 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 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 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材料二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 1800 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 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 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 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 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 第九讲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1.【答案】 B 题干材料“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淡化地缘政治效应,促进沿线各国经济 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明互鉴共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 符合题意; 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A、C 均说 法错误;文化交融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D 说法错误。 2.【答案】 A 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了文化对经济的 反作用,A 正确;B 说法错误,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对个人的影 响以及古典文化的作用,C、D 与题意无关。 3.【答案】 C 古老性与世界性没有关系,①错误;②正确,古琴音乐属于文化,文化作 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对人起到影响;③错误,古琴音乐具有社 会历史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流水》作为著名的音乐作品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 性,从而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正确。 4.【答案】 A “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体现了乡愁的影响深 远而持久,①符合题意;“乡愁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体现了乡愁增进了文化 归属感,②符合题意;乡愁既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更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③④说法错误。 5. 【答案】 D 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A 表述错误;小李的主张 是支持“深阅读”,反对“浅阅读”,B 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管是“深阅读”还是“浅阅 读”,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C 说法过于绝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小李认为“深 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D 符合题意。 6.【答案】 C 7.【答案】 D 一部纪录片的热播不具备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新台阶的作用,①不选; 该纪录片引起热烈反响但不等同于认同,对待外来文化是尊重而不是认同,韩国民众对待中 华文化也是如此,②不选;热播和热烈反响说明了中国的影响力的扩大,③正确;创收视率 新高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④正确。 8.【答案】 D 通过数字文化产品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方便,体现了文化 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 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 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C 与材料无关。 9.【答案】 C 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并被主流媒体采用说明其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正 确;互联网及主流媒体在网络语言产生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说明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 作用,④正确;②③夸大了网络语言的作用。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 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 谐。完成下题。 10.【答案】 B “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 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符合题意;通过纪录片介 绍我国的饮食文化,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中华餐饮文 化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丰富和扩 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④说法错误。 【专题训练】 1.B 2.B 3.A 4.D 5.B 6.C 7.C 8.B 9.B 10.(1)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 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答案示例一 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 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 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 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⑧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 反对。理由;①—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 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