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72分)‎ ‎1.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说明 A. 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 B. 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 C. 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 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劳动关系。A: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男女老幼都出动且各有分工,表明他们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劳动关系,A项符合题意。‎ B:材料表明布须曼人生活的时代是原始社会,不是奴隶社会,B项不合题意。‎ C: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没有体现平均分配消费品,C项不合题意。‎ D: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共同劳动,没有体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项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BCD;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2.2019年,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796件(套)文物艺术品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下列关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进入文明时代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④广泛使用金属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特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④:奴隶制取代原始社会后,以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进入文明时代,广泛使用金属工具,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时期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3.2019年3月13日,福建省潭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正式对外公布,长泰文庙附近发现一件距今3000多年的石锛。石锛的用处是对原木做表面处理。砍伐下来的原木表面是圆弧状的,需要用石锛一点点把木头的表面削平整。由此可见石锛属于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产力的含义。①④:石锛的用处是对原木做表面处理。砍伐下来的原木表面是圆弧状的,需要用石锛一点点把木头的表面削平整,这说明石锛属于生产工具,也属于生产力,①④正确。‎ ‎②:石锛属于生产工具,不属于劳动对象,③错误。‎ ‎③:石锛属于生产力,不属于生产关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产品如何分配。‎ ‎4.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第203、205条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由此可见 ‎①法律的制定对奴隶主和奴隶是不平等的 ‎②国家都只属于少数人 ‎③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奴隶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制生产关系。①③:“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这说明法律的制定对奴隶主和奴隶是不平等的,同时也说明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国家是否只属于少数人,②不符合题意。‎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唐代诗人聂夷中在一首诗中写道:“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反映封建制国家剥削农民的现实,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①:封建社会,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①正确。‎ ‎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正确。‎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在奴隶社会出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6.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A.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 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的产生。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差距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7.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 滞胀 B. 生产绝对过剩 C. 生产相对过剩 D. 通货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C正确。‎ ABD:滞胀、生产绝对过剩、通货膨胀,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8. 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 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D. 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存在的根源,所以改善工人待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地位,B正确;AC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 ‎9.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宜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落后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 资本集中的加快进行起着加快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其主要依据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未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①无产阶级开始形成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无产阶级的产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①项不合题意。‎ ‎②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两个历史前提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②④两项符合题意。‎ ‎③:该项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不是历史前提,不合题意。排除③。‎ 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地斗争的结果,是科学社会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1.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的重要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C: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C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③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这些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改革开放后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太平天国运动④辛亥革命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①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大事,①②符合题意。‎ ‎③: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③不符合题意。‎ ‎④: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②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 ‎③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诞生的历史意义。①:新中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错误。‎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②正确。‎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③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代会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有过几次结论性判断,其中,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在 A. 1956年党的八大上 B.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 C. 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D. 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结论性判断。A:1956年党的八大上作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符合题意。‎ B: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作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B不符合题意。‎ C: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判断,C不符合题意。‎ D. 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 工业化 B. 农业化 C. 商品化 D. 专业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A:一化即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7.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实现工业化 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C. 恢复国民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B:1953年到1956年底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新中国成立时就已经开始了),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B正确。‎ A:实现工业化,是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但不是三大改造的实质,A排除。‎ C:恢复国民经济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1952年底结束,其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底,C排除。‎ D: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三大改造的实质,D排除。‎ 故本题选B。‎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D正确。‎ 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都不是最新理论成果,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④符合题意。‎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②错误。‎ 故选B项。‎ ‎20.我国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它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B.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 D.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A: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12月开始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李业占7.2%,说明当时重视工业发展,符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三改,强调工业化,C符合题意。‎ D:材料未将农、轻、重进行比较,也就不能反映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③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标志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①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②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③: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说法正确,但仅仅阐释生产力,而不是阐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2.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有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先,社会主义革命在后,①错误。‎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正确。‎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不是强调二者的区别,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2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具体有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鼓励支持引导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①正确。‎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②错误。‎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③错误。‎ ‎④: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有利因素。(1)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性社会,其发展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24.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条重要的国际经验。”这启示我们 ‎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 ‎②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要立足中国实际根据群众愿望,建设社会主义 ‎④只有本国情况与他国完全一致时才能照搬别国经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崭新的历史课题。①②: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①②正确。‎ ‎③:错在“根据群众愿望”,③排除。‎ ‎④: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经验,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25.小明为了学好新学年的思想政治课,利用暑假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及西方社会的资料,于是列了一张计划表。‎ ‎(1)请指出小明所列计划表中的不当之处。‎ ‎(2)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在哪种不成熟的理论思想诞生背景下进行的?试论述该思想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1)①文字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因此,查阅原始人遗留的文字是不可能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不是部落。‎ ‎②铁器广泛推广冶铁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在封建社会,将其重点列人奴隶社会的搜集内容是不恰当的。‎ ‎③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失去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价值,工人生存境地悲惨,二者是剥削关系。‎ ‎(2)不成熟的理论指: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作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它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④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明的探究性学习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小明的计划表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指出小明所列计划表中的不当之处。考生认真研读图表,运用基础知识对比发现错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文字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因此,查阅原始人遗留的文字是不可能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不是部落。奴隶社会:铁器广泛推广冶铁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在封建社会,不应将其重点列入奴隶社会的搜集内容。封建社会:并无不当。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失去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价值,工人生存境地悲惨,二者是剥削关系。‎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在哪种不成熟的理论思想诞生背景下进行的?试论述该思想的作用和局限性。试题分为三步,第一步,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思想,考生应考虑到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因此可回答:空想社会主义;第二步,论述该思想的作用:考生应联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因此欧文的思想也应该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第三步,论述该思想的局限性: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的局限性也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该知识点教材有明确的阐释,考生依据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作答: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它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④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点睛】第(1)问,本题可看做是简答题的变式,考查的知识,教材均有详细阐释,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结合图表一一鉴别。第(2)问,本题解答的关键在审题,试题分为三步,考生要逐一完成,考查的知识,教材均有阐释,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整合能力,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一作答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陷入黑暗深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都遗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发,民生凋敞,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材料二:我们青春正盛,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就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斗中变成现实。‎ ‎(1)鸦片战争以后,人民陷入黑暗深渊指中国逐步成为何种社会性质?近代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青年应如何担当?(请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人民陷入黑暗深渊指哪种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示例:①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讲话(节选)、青年人的目标和使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鸦片战争以后,人民陷入黑暗深渊指中国逐步成为何种社会性质?近代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教材均有明确阐释,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即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说明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青年应如何担当 (请至少写出两点)‎ ‎?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考生可先概括材料二主题: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然后结合自己身份从目标、使命、梦想、理想、责任、担当、实践等方面思考。‎ ‎【点睛】第(1)问,简答题,考生根据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记忆情况直接书写即可。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