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赤峰二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超越”生活的表述错误,应该立足生活实践;‎ B符合题意,“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表述错误,满足大众说法错误,大众需求很多,不可能都满足,应该是要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无关。‎ 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材料强调旅游的文化价值,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北京园,以四合院为主题,是对新北京总体规划关于“老城保护”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对“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彰显弘扬,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以上材料说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北京园设计 ‎①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能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材料没有反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符合题意;北京园,以四合院为主题,是对“老城保护”要求的积极回应,是对“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彰显弘扬,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说明北京园设计能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北京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北京园设计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剪纸、陶瓷、髤漆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人数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隐在深山人未识”也曾是其一度面临的困境。如今,一批批传统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了从“守艺”向“创艺”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 A. 体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主要途径 B. 借助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和共享功能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 充分表明互联网思维是助推传统手工艺人实现工艺创新的根本原因 D. 说明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互联网等新媒体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A错误;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原因,C错误;“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是把或然性结果说成必然性结果,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如图)。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请为这则报道确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 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 B.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 C. 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 D. 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最恰当的题目是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动起来,不体现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也不体现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新时代,我们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推动下,中国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在当地播出本土化配音译制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设“中国剧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中外双方的意义是( )‎ A. 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故事 B. 增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C. 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D. 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于中外双方而言,有利于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D符合题意。‎ ABC:ABC均不是从对中外双方的意义上而言,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鸟鸣声、雨声、雷声、蛙声……嘈嘈切切、活灵活现,如果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的话,一定想不到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声音竟是由各种竹子做成的乐器发出来的。舞台上,音乐家们演奏着筚篥(bìlì)、口笛、安格隆、管子、竹大提琴、排箫等竹乐器,声音舒缓深邃、宛若天籁,听者仿佛置身于一片天然的竹林。这样的竹乐演奏 ‎①通过天籁之音传达不可穷尽的意蕴 ‎②以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③显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途径是持盈守成 ‎④使中国音乐居于多元世界音乐舞台的中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①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通过竹乐演奏这种载体表达文化内容,入选。②选项观点符合题干,竹乐演奏承载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竹乐演奏继承传统文化,入选。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持盈守成仅仅是继承,并没有创新,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国音乐并没有居于世界音乐舞台的中央,排除。故本题选A。‎ ‎8.打开新近上线的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欣赏精美文物;走进国博“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数字技术让大师名作“动”起来。科技与文化“联姻”的场景日渐频密,随着‎5G大门的开启,科技和文化还将擦出更多的火花。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有力促进文化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5G将使整个数字文化产业发生颠覆式的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①错误。‎ ‎②③:题目中,科技与文化“联姻”的场景日渐频密,随着‎5G大门的开启,科技和文化还将擦出更多的火花。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③选项正确。‎ ‎④:题目中表述的是科技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强调‎5G技术对文化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2019年10月7日,第四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尼斯开幕,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其宗旨就是聚合中法两国力量,共同倡导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以交流互鉴代替文明冲突,以合作共赢代替暴力战争,努力使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举办中法文化论坛 ‎①能够带动中法文化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②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可以消除文化冲突,凝聚文化共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 ‎②③:聚合中法两国力量,共同倡导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以交流互鉴代替文明冲突,以合作共赢代替暴力战争,努力使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这说明举办中法文化论坛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在“消除文化冲突”,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 ‎)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关系)‎ ‎10.杭州歌舞剧院的大型舞剧《遇见大运河》先后在开罗、巴黎、柏林、雅典、巴拿马城、纽约等文化名城亮相,用大运河作为与世界交流的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人的运河感情,在当地民众产生了强烈共鸣。这说明( )‎ A. 各民族文化可以在交流中借鉴与融合 B. 对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对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播的基础上发展 D. 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差异又有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材料仅仅阐释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未涉及文化交流中借鉴与融合,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仅仅阐释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未涉及如何对待对外来文化,B不符合题意。‎ C:对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错误。‎ D:杭州歌舞剧院的大型舞剧《遇见大运河》先后在国外文化名城亮相,用大运河作为与世界交流的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人的运河感情,在当地民众产生了强烈共鸣,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差异又有普遍规律,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今年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中国动漫电影票房新的记录。请回答下面小题。‎ ‎11. 电影团队在制作上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和大胆革新,这些精神 ( )‎ ‎①不断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②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以往传统的哪吒形象,打破偏见打造全新“高燃”哪吒,逆天改命引观众共鸣;影片中父母对哪吒的教育方式,更贴近当代的教育观。自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47亿元。该片上座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坚持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②呈现的时代价值和教育理念契合观众的心理 ‎③选取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国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内容和形式的颠覆式创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1. B 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①④:电影团队在制作上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和大胆革新,这说明这些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 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②:工匠精神和创造精神都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②错误。‎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具体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颠覆以往传统的哪吒形象,打破偏见打造全新“高燃”哪吒,逆天改命引观众共鸣;影片中父母对哪吒的教育方式,更贴近当代的教育观,这表明《哪吒之魔童降世》坚持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呈现的时代价值和教育理念契合观众的心理,①②正确。‎ ‎③:一则选取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上座率高的主要原因,二则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排除。‎ ‎④:内容和形式的颠覆式创新并不是上座率高的主要原因,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3.指导性年度汉字,是指综合运用中西文化进行研究,用一个汉字概括即将到来新年特征与趋势。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为“亘”字。“亘”字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成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载体  ②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 ‎③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①错误。‎ ‎②: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汉字“恒”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是:第一,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第二,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第三,自强,独立自强,自助天助,故可以看出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14.“修例风波”3个月以来,昔日的“东方明珠”被摧残得千疮百孔。一些港媒长期毫无民族自尊自爱,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灌输西方意识形态,部分香港年轻人充当“反中祸港”暴乱的急先锋,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通识教育和有毒媒体存在的问题。这对香港的启示是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抵制西方思想文化 ‎②对教育和传媒正本清源,引导建立正确的国家观 ‎③净化文化环境,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④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主心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抵制西方思想文化,说法片面,①排除。‎ ‎②:题目中,部分香港年轻人充当“反中祸港”暴乱的急先锋,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通识教育和有毒媒体存在的问题,启示香港应该对教育和传媒正本清源,引导建立正确的国家观,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题目中,“一些港媒长期毫无民族自尊自爱,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启示香港应该净化文化环境,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作用与当前香港的现实情况不符合,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5.由于我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厦门地区有博饼的习俗,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中秋夜烧塔,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这说明 A. 中秋节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 各地的中秋节蕴含着各地区不同民族生活相同的风土人情 C. 透过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地区文化的韵味 D.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中秋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不断发展的,A不合题意。‎ B: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各地的中秋节蕴含着各地区不同民族生活不同的风土人情,B错误。‎ C:由于我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说明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C符合题意。‎ D: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没有体现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政论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开播,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对内发挥正面宣传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播出大型政论片旨在 ‎①借助融媒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②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促进文化繁荣,巩固中华文化的多元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大型政论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对内发挥正面宣传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借助融媒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①③正确。‎ ‎②: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非中华文化,②错误。‎ ‎④:错“多元指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逐渐变成美好现实。开展这一主题教育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能确保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 ‎②能增强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能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④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确保”说法过于绝对化,①错误。‎ ‎②④:开展“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逐渐变成美好现实,这说明开展这一主题教育的文化意义在于能增强党员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④符合题意。‎ ‎③:试题指向“文化意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果这时阳光不够、雨露不足,很容易“发育不良”。对青少年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需要 ‎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作用,帮助青少年自觉抵御错误思想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领青少年的发展 ‎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展,抵制通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促使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领青少年的发展,①③选项正确。‎ ‎②:“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②排除。‎ ‎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展,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这表明评选道德模范,加强道德建设 ‎①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正能量的有力措施 ‎③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④能够营造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错误。‎ ‎②④: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这表明评选道德模范,加强道德建设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正能量的有力措施,能够营造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②④符合题意。‎ ‎③:试题指向思想道德建设,未涉及“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3.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0.‎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推进,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新学期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引进校园,把垃圾分类工作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主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让垃圾分类成为必修课,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生活习惯。这种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 ‎②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价值观形成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④垃圾分类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符合题意。‎ ‎②: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符合题意。‎ ‎③: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后才能促进人的终身发展,③错误。‎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不是实践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21.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 ‎①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②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 ‎④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②: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①②符合题意。‎ ‎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③错误。‎ ‎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要求文艺工作者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 ‎②弘扬主旋律,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 ‎③把握时代脉搏,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 ‎④扎根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做到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文艺工作者弘扬主旋律、立足实践,在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②④正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各种需求,①表述错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发展,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2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与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伟大进程相适应,不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需要 ‎①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文化多元化发展方向 ‎④应该奏响主旋律,倡导高雅文化抵制通俗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②正确。‎ ‎③:该观点中的“坚持文化多元化发展方向”说法错误,故排除③。‎ ‎④:奏响主旋律,大力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并不是倡导高雅文化抵制通俗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4.谜语又称为叟辞、隐语等,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它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通过谜语大会、谜语大,赛、灯谜大赛等,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这样做旨在 ‎①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②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引领社会思潮 ‎③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④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启迪人的智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通过谜语大会、灯谜大赛等形式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这是为了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①正确。‎ ‎②: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是为了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无关,②不选。‎ ‎③: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无关,③不选。‎ ‎④:通过谜语大会、灯谜大赛等形式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这是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启迪人的智慧,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 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4)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材料分析题 ‎25.以下内容节选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1.5万官兵、160余架飞机、580台套装备、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威武雄壮,震撼人心,看得人热血沸腾,斗志满满。兴奋激动之余,我们再来看看70周年大阅兵让我们收获了什么。第一:致敬历史,全体中国人上了一堂宝贵的爱国教育课。大阅兵,是对70年辉煌历史的致敬。在大阅兵中,战旗方队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和战斗英雄的致敬,也是向我们党和军队的“苦难辉煌”致敬。第二:彰显国力,14亿中国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70年前,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我们只有17架飞机。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此次大阅兵,160余架飞机振翅长空,傲视苍穹!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此情此景,14亿中国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第三:检验全军,全面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战力提升。大阅兵中最惊艳的莫过于首次亮相的“快递小哥”东风-41核导弹,彰显了我国最先进最具有威慑力大国长剑的重要地位。人民军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保家卫国、捍卫国家利益,人民军队有决心也有能力!第四:宣示决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70年来,中国军队的世界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军队越强,为世界和平提供的正能量就会越多。此次阅兵首次安排了维和部队方队参阅,就是向这群勇士致敬,就是向世界宣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履行大国责任的担当。‎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阐释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会影响人的认识和行动,优秀文化还能塑造人。本次盛大阅兵震撼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激发国人努力奋发、砥砺前行。‎ ‎②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阅兵仪式极大激发和培养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 ‎③在阅兵仪式上充分展现出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阅兵仪式有利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本次大阅兵不仅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文化实力,还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请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阐释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试阐释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本次盛大阅兵震撼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激发国人努力奋发、砥砺前行”。可从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来分析说明。‎ 本次大阅兵不仅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文化实力,还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角度分析说明。‎ 阅兵仪式极大激发和培养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促进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可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角度分析说明。‎ 在阅兵仪式上充分展现出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角度分析说明。‎ ‎【点睛】本题是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答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或源泉)。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解析】‎ ‎【详解】这道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认识类试题,作答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进行思考。从是什么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从为什么角度看,“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从怎么办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从社会实践出发、从群众主体作用出发,继承了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创新。‎ ‎27.‎ 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开放40周年》在反映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有着特别的吸引力。107个改革开放的故事,《爱拼才会赢》《我的中国心》等耳热能详的歌曲,恢复高考、女排夺冠等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都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探索,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故事,使电视观众能像追电视剧一样,一集集看下去,老少皆宜。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传统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一位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比如第11集《百花齐放春满园》记录了40年来中国人民文化生活变迁的缩影,一改过去解说词容易正面说教的方式,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更好寓教于乐的。‎ ‎【答案】①坚持锐意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该纪录片无论是题目还是呈现方式都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格调,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③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该纪录片从老百姓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引起强烈共鸣。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将生活实践与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娱乐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开放40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该片的创作特色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更好寓教于乐的。知识范围比较宽泛,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文化创新、文化创作的导向、大众传媒、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等角度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文化创新角度:说明《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如何创新的:创作人员锐意创新,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材料信息:“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和探索”,“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政论题材纪录片的传统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 ‎(2‎ ‎)文化创作的导向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材料信息:“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老少皆宜”、“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一位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这些都体现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3)大众传媒角度:写出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材料信息:“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断取材,将观众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 ‎(4)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角度:写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材料信息,概括总结材料,可知该片将生活实践与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娱乐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导地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全媒体的发展,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媒体版图变化的一个结果是,过去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都考验着主流媒体的能力。‎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的依据。‎ ‎(2)过去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对众多涌入“舆论广场”的跨界者提两点要求。‎ ‎【答案】(1)主流媒体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有利于党和国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传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2)如:《文化生活》角度: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传播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知识角度: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文化发展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主流媒体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有利于党和国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传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对众多涌入“舆论广场”的跨界者提两点要求。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试题设问强调众多涌入“舆论广场”的跨界者,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考生可以从文化自信、文化传播、弘扬主旋律、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组织作答。‎ ‎【点睛】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哲学依据。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是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一般来说这类题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知识范围(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答案构成一般是:(1)未限定某观点的,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注意简明扼要。(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即细化知识要点)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