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不能以产生的时间作为依据,排除①;悬棺岩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场景,表明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入选;精神文化的价值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排除③;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通过悬棺岩画反映出来,表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④入选。排除①③,②④入选,故答案为C。‎ ‎2.“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C ‎【解析】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会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五彩斑斓的家书,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全面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家书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文化由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4.知识不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航母下水、天舟耱麴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正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是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知识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航母下水、天舟耱麴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正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表明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④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5.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答案】D ‎【解析】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不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B表述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表述错误。“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深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明星圈子吸毒被认为是时尚,告诉我们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故入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明星圈子聚众吸毒锒铛入狱,告诉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故入选。③选项观点错误,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明星吸毒现象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故排除。故选A。‎ ‎7.中国飞般进入汽车社会,国人的汽车文明涵养虽早已过了“乡下人不知如何给汽车让道”的“乡土时期”,但汽车文化的构建却远远滞后于川流不息的汽车大军。许多人的思维、观念、习惯还停留在自由、松散的“马车时代”,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等滞后,没有同步养成汽车文明,带来诸多的交通问题和社会治理难题。汽车文明的滞后 ‎①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②体现文化具有独立性,不会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说明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深远 ‎④要求我们应努力提高民众文明素养,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但许多人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等滞后,没有同步养成汽车文明,并由此带来诸多的交通问题和社会治理难题。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与时俱进,①④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完全独立,②中的“文化具有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但不起决定作用,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8.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②③符合题意。①:两国的红色文化有利于推动两国文化发展,但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①错误;④:④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故选C。‎ ‎9.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A:反对的原因,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排除A。BD:题中观点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是错误的,应该反对而不是赞同,排除BD。C: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故C入选。故本题选C。‎ ‎10.2018年12月10日,中国住建部公示拟将拉萨达东村2646个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护传统村落,既要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要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之所以保护传统村落,是因为 ‎①从乡村历史文脉中吸取文化营养的需要 ‎②保护传统村落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的要求 ‎④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护传统村落,既要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要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之所以保护传统村落,是从乡村历史文脉中吸取文化营养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的要求,①③项符合题意;保护传统村落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但不是必由之路,②项说法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11.一言一行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六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亲切交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特别推出原创微视频《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回顾习近平下团组中的暖心瞬间,感受他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微视频的推出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微视频的推出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材料未涉及世界性,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2.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故本题选B。‎ ‎13.2019年1月8日,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折子戏专场拉开了“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演出版块的重要部分——“非遗展演”的序幕。从1月日至1月28日,包括徽剧、京剧、越剧等在内的地方戏曲共计十二场演出在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演。“非遗展演”‎ ‎①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认同 ‎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创造性转化 ‎③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丰富文化的内涵 ‎④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实现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开展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展示传统戏剧,可以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认同,①正确。②:文化展演活动属于文化传播活动,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②正确,③:材料只强调传统文化的展示活动,没有涉及丰富文化内涵,排除③。④:材料强调文化的展示,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④。故本题选A。‎ ‎1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使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书籍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2019年元旦,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一个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新形势下 ‎①强化全党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 ‎②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重要举措 ‎③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迎合人们各种文化需求的新载体 ‎④依托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展大众文化。“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说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强化全党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重要举措,①②符合题意;各种文化需求,说法错误,③错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错误。故选A。‎ ‎16.2019年春节以来,《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由此可见 A.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歌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A错误。B:《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由此可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符合题意。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错误。D:歌曲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D错误。故本题选B。‎ ‎17.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请你为3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会徽,你应当 ‎①立足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 ‎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 ‎④照搬外国优秀文化,做到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说明在设计北京冬奥会会徽时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本题②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立足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①排除;对外国优秀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18.《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通过鉴赏团的专业点评,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①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知识。①表述错误,科技进步会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经济决定文化;《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正确;《经典咏流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正确;材料没体现传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③不合题意。本题选B。‎ ‎19.近日,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所展示的近2000种中国图书,从多个维度展示着当代国人的精神文化风貌,书中一个个中国故事,感动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读者与出版商。这表明 ‎①中外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 ‎②中国故事的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中国故事实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 ‎④中国故事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③④:中国图书参展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当代国人的精神文化风貌,书中一个个中国故事,感动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读者与出版商,这表明中国故事实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③④正确。①:材料没体现中外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同时,中外文化在长期交流中是渐趋融合,①排除。②: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图书参展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展示了当代国人的精神文化风貌,感动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读者与出版商,这没体现中国故事的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排除。故本题选B。‎ ‎20.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没有直接关联,A项不选。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B项错误。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D:北京冬奥会标志继承了中华汉字文化,这说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1.西夏文(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文字的发明促使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根源 ‎④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这表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符合题意。②: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且这与题意无关,②错误。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③错误。故本题选B。‎ ‎22.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城与黄河流城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不相同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题肢①和②说法正确。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而非各不相同,题肢③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多样化,没有强调共性和普遍规律,题肢④排除。本题选A选项。‎ ‎23.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大桥第一高塔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大桥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者在青州航道桥设计中使用“中国结"的文化符号,寓意着三地共创粵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往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③具有浓郁民族色彩,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④丰富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往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④:本题并未体现世界文化的融合,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24.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中华文化 ‎①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两岸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作为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 ‎③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④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灵魂家园,增进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说明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中华文化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灵魂家园,增进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③④符合题意。①:把中华文化的作用夸大,①观点错误。②: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观点错误。故本题选D。‎ ‎25.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它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佛家的心性学说融入姿态优美、行云流水的拳术中,形成了德先于武、刚柔相济、清静自然、中正安舒的太极思想。今天,太极拳在我国重大盛典中展示,在日常健身中流传,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传播中华文化通用的“世界语言”。这表明 ‎①太极思想包容了中外文化精华 ‎②太极拳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①表述错误,太极思想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没有包容外来文化;②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不是太极拳;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说明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不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本题要求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从题中可以发现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绵延几千年的发展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最后民国政府的做法说明了需要加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一带一路”中国太极文化世界行暨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春节慰问美洲行活动洛杉矶站于2019年2月17日圖满落幕。此次活动向全世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向海外更大限度的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和谐共赢的中国智慧,同时为促进全球文化协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巨大的力量。太极文化——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不断为世界民众所接爱的太极文化必将在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夯实“一带一路”路基、加强合作共贏与政治互信、增进各国人民美好情谊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太极文化美洲行活动以太极为载体,向美国民众分享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信任和相互了解。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太极奉,此次活动中,太极专家团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在现有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从各流派太极奉中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对太极奉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同时,以太极奉“八法五步”、太极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员通过太极拳体悟太极文化,让学员应用太极思维习练太板拳,在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的同时,发挥太极拳的文化价值。‎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太极文化的推广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答案】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从各流派的太极拳中提炼整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加强中外太极人文交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展现太极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以太极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属于启示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太极文化的推广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从材料可以看出,太极各流派从太极拳中提炼整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加强中外太极人文交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太极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文化自信等方面,谈谈太极文化的推广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在新时代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文化回归世 界舞台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而凝聚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是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优势和命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精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本质精髓。实现文化自信需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文明互鉴、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表明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全球视野,体现了我国愿意向人类社会贡献 文明成果的态度和胸襟,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将更好地以文化互鉴实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优势和命脉,要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必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心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从材料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优势和命脉,要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必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力。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心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可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等方面,分析说明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修缮古民居、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传统村落吸引力。开展民俗节庆、寻根问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 ‎【解析】本题以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1)问可结合材料,主要围绕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说明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面临困难,肯定观点的合理之处。同时指出对传统村落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仍然会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会走向消亡。‎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但此类型题目并不是无止境开放,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分析。本题必须围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建议。如: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修缮古民居、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传统村落吸引力。开展民俗节庆、寻根问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等。‎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面临生存和发展困难,因此需要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题中观点进行评析。‎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建议。‎ 从材料可以看出,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从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修缮古民居古建筑、开展民俗节庆、举办寻根问祖活动等方面,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