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政治试卷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③“新加坡·中华传统木偶荟萃展演”活动成功举办 ④2018年10月14日,石家庄(正定)国际马拉松成功举办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 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第二季)以“文化+旅游+城市品牌”的深度融合创作思路,为城市带来智库、宣传、人才、资本等深层次支持,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转型升级。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某市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类经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者”,都来自于一台电子书借阅机。可见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这需要我们 ①借助文化进行渗透    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③加强我国文化建设   ④主导世界政治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这一节日 ①是彝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蕴含着彝族生活的风土人情 ③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是彝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展示了本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身处同一个世界,每一种文明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花,不管明艳绚丽,还是素雅简单,都有存在的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随着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开始圈粉全世界。中医药文化成为了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极大地满足了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需求。这表明了 ①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华文化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     ④借鉴海外文化才能永葆文化生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据此回答问题。‎ 2. 对中国礼仪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    ②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民族和国家    ④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今天我们应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这就要做到 ①顺应社会生活变迁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承袭的基础上改造    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截至目前,全国96%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45%和61%。可见 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只有深深扎进军营这片沃土,扎进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写出真情、唱出大爱。”著名艺术家闫肃的这句话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需要激情和具有关键作用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18年10月24日晚,“一带一路”舞蹈集萃展演在民族剧院成功上演。展演由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越南、印度的年轻舞者共同演绎。演出的每个作品都充满了民族特色,不同国家的演员们通过舞蹈相互交流,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可见 ①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交流的最主要障碍 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应积极推崇外来文化 ‎ 7. ‎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 下图“中”字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追求“中庸”的意蕴。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②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③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④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始于我国古代七十年前的榫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便紧密连接,不再分离,使普通的木头有了生命。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术的应用。这表明 ①榫卯展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我国科技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    ④榫卯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水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优雅的文化内涵;地处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加上地形复杂,多民族交错杂居,更具有多样化民族个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多样 ③不同区域文化在渐趋融合中走向统一    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会影响文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壮族自古以来就以“歌的民族”闻名。壮族民歌形式、曲调、内容多样,在广大壮族地区,婚丧嫁娶、欢度节日、贺喜庆宴、祈祷祝福,甚至是割草打柴、耕地插秧,都会以歌传情、以歌表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壮族艺术家是壮族民歌创作的主体 ③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歌曲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40年改革开放劈波斩浪,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一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作“中国奇迹”。据此回答问题。‎ 4.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中国历史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就,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书写。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5. ‎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③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抽象的结晶 ‎ 6.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今天广东要立足自身优势,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基础 ②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 ‎③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 ④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在网络文化消费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内容提供者一味追逐经济效益,违规提供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忽视相应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 ①增强抵御不良文化渗透的能力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加强管理,大力净化文化环境    ④正确引导,规范网络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从2017年到2018年,国产主旋律大片《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不仅叫好叫座,同时彰显出家国情怀,显现对艺术、对观众的诚挚之心。这些影片的成功得益于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②现代商业元素决定了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③反映时代,符合规律,体现了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 ④坚持了正确的文化方向,以恰当的形式奏响主旋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随着我们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越来越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威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经济压制、军事围堵和文化渗透。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坚定文化自信 ①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 ②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方式的价值理念侵蚀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④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18年9月20日,我国迎来第十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各地文明办组织了慰问道德模范、举办好人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②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2018年10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江苏连云港举行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与此同时,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也在此举行,5位好人与观众互动,用亲身经历、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这一活动 ①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③提高了全民科学素养,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④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极具中国特色、颇有文化底蕴、广受群众好评的电视节目,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中信手拈来的古典和名句出发,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结合文化阐释和经典释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民、修身、读书、孝道、家风等主题,使历史经典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悟传统文化之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节目是怎样使历史经典焕发出蓬勃生机的。 (2)提起古诗词,往往有人会觉得艰涩难懂。请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古诗典籍的兴趣提三条合理建议。 ‎ ‎ 三、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23日,我们迎来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一本书,就是我们一个心灵的朋友,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付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笑人的灵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把读书作为生活常态的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汕尾渔歌,是汕尾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渔歌内容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广为流传。在旧时代,渔歌是“养在海里人未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渔歌融合了歌、诗、舞多种艺术形式,以舞蹈、表演唱、歌舞、舞剧、联唱、对唱、电影等形式渐渐登上各种演出的舞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梁家河,一个孕育梦想、成就梦想的地方。1969年初,青年习近平来到梁家河,1975年离开,七年的知青生活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都是在梁家河形成的。在这里,他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思想成熟的青年。“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跨越时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分析习总书记的知青经历对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 政治答案和解析 ‎1. D 2. C 3. B 4. C 5. C 6. B 7. A 8. C 9.D 10C 11. D 12. B 13. C 14. C 15. D ‎16. B 17. B 18.A 19.C 20. D 21. D 22.A 23. D 24. A ‎25.(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该节目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让经典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并渗透到群众心中。②该节目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领着人们走进并了解历史经典,引起共鸣。③该节目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2)①多参与一些有关古诗典籍的节日,如诗词朗诵、诗词大会等。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游学开拓视野。③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古诗典籍背景;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知。‎ ‎26.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读书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可以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②读书会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促使人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书的灵透、雅致、睿智,潜移默化地浸润读者的心灵,影响读者一生。④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 ‎ ‎27.①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汕尾渔歌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汕尾渔歌适应新时代特点,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 ‎28. ​①习总书记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启示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②习总书记珍惜光阴,刻苦学习,启示我们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③习总书记为民造福、埋头苦干,启示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④习总书记扎根农村,攻坚克难,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答案 ‎1. B 2. A 3. A 4. D 5. C 6. D 7. B 8. D 9. A 10. A 11. B 12. A 13. A 14. C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A 21. A 22. A 23. C 24. B 25. D 26. B 27. B 28. A 29. A 30. B 31. B 32. C 33. D 34. A 35. B 36. A 37. D 38. C 39. D 40. A 41.①有利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②便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③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④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减少了对敦煌艺术的损坏;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论联系材料来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谈谈“数字敦煌”的文化价值。学生可从有利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便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减少了对敦煌艺术的损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角度作答。明确有关知识后,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即可。‎ ‎42.(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举办农民歌会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朋友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农民歌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农民歌会带动影视城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凸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 ‎(2)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本届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文化创新的结果。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启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顺应农民的精神追求,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进行创新。进一步突出“农”字特色,彰显了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启示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特色文化中进行创新。以“三农”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展现方式,启示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 ‎(1)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本题以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问知识限定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题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两方面回答即可,分析时注意联系材料内容。‎ ‎(2)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创新,题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内容,找准关键句,再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即可。具体从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等方面作答。‎ 答案和解析 ‎1. B 2. C 3.D 4. C 5. C 6. A 7. D 8.A 9. A 10. A 11. B 12.A 13.C 14.C 15.D 16.C 17.C 18.C 19.B 20.C 21.C 22.A 23.D 24.B 25.B 26.A 27.C 28.B29.C 30.A 31.A 32.B 33.D 34.B 35.A 36.C 37.B 38.A 39.B 40.C ‎4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有了信仰,可以发挥先进文化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有了信仰,利于文化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和的核心和标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力量。‎ ‎42.(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营造法制文化,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 ‎②文化对个人也有深刻影响。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大力营造法制文化有利于人们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而法制文化的形成也会对人们遵纪守法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的法制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安全及国家文化软实力。‎ ‎ (2)①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连续探索总结完善,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②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既总结我国实践并具中国特色,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在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实际情况的研究基础上完成,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过程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矛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A卷答案 ‎1C 2B 3 C 4 B 5 B 6 B 7 D 8 D 9 C 10 A 11 B 12 C 13 C14 B 15 A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卷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A 6 B 7 C 8 B 9 A 10 A 11 B 12 C 13 B ‎ 文化创新A卷答案 ‎1 B 2 D 3 A 4 C 5 C 6 C 7 B 8 B 9 C 10 D 11 C 12 D 13 B 14 D 文化与生活综合训练A卷答案 ‎1 A 2 A 3 D 4 B 5 B 6 D 7 C 8 C 9 D 10 B 11 A 12 B 13 B 14 D 15 A16 C 文化与生活综合训练B卷答案 ‎1 D 2 B 3 A 4 C 5 C 6 B 7 D 8 A 9 C 10 C 11 B 12 B 13 B 14 A 15 D 文化与生活综合训练C卷答案 ‎1 C 2 D 3 A 4 A 5 C 6C 7 C 8 C 9 C 10 D 11 B 12 A 13 C14 B ‎15答案:①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新中装”等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悠长古韵、精深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以中为根、以礼为魂、以新为形的“新中装”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③通过传统文化展示,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训练A卷答案 ‎1 C 2 A 3 B 4 C 5 B 6 B 7 D 8 C 9B 10 B 11 B 12 A 13 A 14 A 15 B 16 A ‎17 C 18 C ‎19①彰显文化自信.要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勇于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