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由光明日报社、安徽省社科院主办的皋陶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日前在皋陶封地——安徽六安举行。之所以研究、传承皋陶文化,是因为( ) ①皋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②皋陶文化是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 ③皋陶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研究、传承皋陶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皋陶文化,是指上古时代的人物“皋陶”在担任理官(司法官)时,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健康的、优秀的皋陶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故舍去①。社会实践是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故排除②。③④是弘扬皋陶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 2.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故选C项。题中未涉及老地名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故舍去②。老地名与民族精神无关,排除④。 3.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G20峰会的文艺演出,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使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说明传统文化如果顺应时代发展,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变化起积极作用,②③正确;①中“引领世界”的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推动传统文化发展,④排除。 4.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继《琅琊榜》《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甄嬛传》《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不同题材影视剧持续在海外热播之后,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又传来了好消息——《芈月传》版权高价热销海外。国产电视剧走红海外表明( ) ①中华文化因其民族性而有国际影响力 ②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发展 ③现代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旨在说明中华文化“走出去”,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②③强调的是文化交流,是双向活动,与题旨不符。国产电视剧海外走红,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选①④。 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题桃符”。“2016年猴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以“万福送万家”为主题,通过写春联、送“福”字等活动及网友互动游戏、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吸引全球华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营造了欢乐、喜庆、祥和、浓郁的新春氛围,打造新民俗品牌。由此看出( )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写春联……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的参与”,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正确。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题桃符”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④中“最重要因素”说法错误,故排除。 6.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的理解不同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①;新、旧“二十四孝”的对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说明民族性,排除④。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7.近年来,各地刮起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下边漫画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它警示我们( ) A.要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B.发展传统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尊重客观事实 C.要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先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故A错误;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故B符合题意;对待文化遗产要大力保护而非大力开发,故C错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合理开发传统文化,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8.屠呦呦强调,传统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科技进步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②科技进步能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中医中药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当选;“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说明科技进步能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②当选;①③不符合题意。 9.口述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流派。当前,以互联网、智能设备等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改变着人类记录、管理与传播口述历史的方式,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历史学家。数字化革命对口述史学的积极影响在于( ) 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口述历史资料的应用价值 ②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口述史学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③提升了口述史学的影响力和传承创新的能力 ④将使口述史学的法律与伦理风险进一步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以互联网、智能设备等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改变着人类记录、管理与传播口述历史的方式”,说明数字化革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口述历史资料的应用价值,也提升了口述史学的影响力和传承创新的能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民群众在口述史学发展的主体地位早已确立,②表述错误;“风险加剧”不是数字化革命对口述史学的积极影响,④表述与题意不符。 1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自身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是( ) ①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得世界范围内接受孔子学说的人逐渐增加 ②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 ③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④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从文化自身的传承的角度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互联网技术属于科学技术,五四运动属于思想运动,二者都属于文化自身的因素,①②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治范畴,排除③;④体现的是经济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 1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的标志,是中国思想界向先进方向转换的关键。这说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教育在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D.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材料中“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思想界向先进方向转换的关键”体现了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D正确;其余三项与题意无关。 1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实质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变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符合题意;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说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④符合题意;①中“前提”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③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徐家汇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灵魂”。通过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呈现历史发展脉络、富有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 答案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建筑等知识。解答时,要明确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即要求关注试题材料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回答时侧重于应该如何做。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需要调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等,同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传统建筑。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振兴传统手艺。 材料一 传统手工艺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注重技艺的传承和作品的品质、个性,以及人与物间的“情感关联”。工业文明兴起后,机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率,且具有精确性、计划性和有序性,导致传统手工艺逐步走向衰落。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批量生产的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传统手工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将传统与现代融通,将机器生产的科学性、精确度、规模化和手工艺品的差异性、创造性、个性化进行有机结合,让机器和手工的特质在互补中实现创造性转化,成为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积淀,要保持原汁原味才能永续传承;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凝结着创造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而继承不单单是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 (1)你支持材料二中哪种观点?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 (2)假设你是传承者,你将以什么样的态度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技艺特点。 答案 (1)支持第一种观点。 ①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保持其原汁原味,才能展现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价值,起到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觉的作用。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漠视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就会失去工艺品制作发展和创新的根基。③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不排斥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创新。 支持第二种观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要在传统手工艺中注入时代精神和机器化生产的优势。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要在工艺品创意产业中打造高端和符合个性化需要的产品。③既反对照搬照抄、不求思变的落后思想,又要反对脱离根本、不切实际的创新。 (2)本题言之合理,答出两条即可。如: 以尊重原貌的态度,秉承传统手工艺原汁原味的技艺;以追求个性的态度,传承传统手工艺强调品质与个性的理念;以求真溯源的态度,传承传统手工艺注重人与物情感关联、赋予作品以“生命”的理念;以创新的态度,传承传统手工艺注重创造精神的理念。 解析 第(1)问要细读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依据信息,对两种观点作出判断,调动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要申而论之。论证中,要区别于传统的辨析题,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一点深入分析。第(2)问具有开放性,要联系生活,调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扣住“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主题,阐明自己的态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