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下3月月考试题2(1)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3月月考试题2(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审美静照是艺境创构的起点。中国人的静照方式是“俯仰往还,远近取与”。美学上所谓“静照”认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其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然而,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真意,艺术家由此创造出引人入胜的作品。静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特点可以佐证( ) A. 艺术作品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 B.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矛盾双方的统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D.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2.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 ①先进的文化产生于发达的经济 - 32 - / 32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3.雪顿节,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举办,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市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③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走基层,才能接地气;沾泥土,才能心连心。作家路遥根据从中国大地上获得的鲜活素材,创作出了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因此获得茅盾文学奖。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作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 32 - / 32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来源于生活并提升人的境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该( )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扶持流行文化 ③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是不断运动的 ②事物内部会孕育更新的要素,对现存事物要暂时性的理解 - 32 - / 32 ③自我“抛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④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这颗被称为Kepler—186的星球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小系外行星,极有可能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有自己的大气层和固体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和生命体。这一发现佐证了( ) A.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 B. 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实践依赖于认识,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D.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根本属性 8.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 32 - / 32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多样性只能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发展好其他民族文化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10.“秋分一过,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文化的纽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 32 - / 32 ④传统习俗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为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适时修改立法法体现了(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价值选择决定价值判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博大精深 B. 具有包容性 C. 源远流长 D. 具有地域性 13.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赛跑,乌龟肯定输,但并不能够证明乌龟无能,而是安排比赛的人无能。这是因为安排比赛的人( ) ①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 32 - / 32 ②没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没有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兔子和乌龟的能力 ④用主体的同一需要评判不同事物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面对众多质疑,两位瑞士人历时13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团队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建成了全球唯一一架不耗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于2015年3月9日开始环球飞行,希望借此展示人类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清洁能源技术将改变世界。这表明( ) ①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曲折的 ②新事物得到支持需要一个过程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④追求和发展真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2 - / 32 15.2015年1月20日,中国香菇市场流通峰会在浙江庆元召开。庆元菇民世代在深山老林中劳作,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香菇文化。庆元高度重视与香菇有关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促进庆元香菇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年产量超过2 000多万吨的“香菇经济”。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④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重视质的变化 B.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要积极推动事物的创新 - 32 - / 32 17.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 A. 文化是人创造的 B.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 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 18.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编、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的影片《肤色》在英国上映,受到各方好评。该片导演介绍说,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能从影片讲述的故事中找到或多或少内心的共鸣。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 - 32 - / 32 ①文艺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③文艺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近日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做出复杂的调整,就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32 - / 32 21.第九届××市社区文化艺术节闭幕,期间组织开展了青年歌手大赛、中老年原创舞蹈大赛、群众歌咏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表明(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B. 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都是文化 C. 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 文化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22.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A.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23.“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隐姓埋名几十年”的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这些时代楷模值得人们学习、尊敬和传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震撼人心、无私奉献的精神( ) - 32 - / 32 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③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下面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 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 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 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25.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 32 - / 32 A.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2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以下选项中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是( )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③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7.根据现存实证,世界文化遗产广东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 32 - / 32 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8.《蒙古•传说》以现代舞融合民族舞,借鉴欧美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混搭多媒体技术,再现了蒙古族的婚礼、迁徙、庆祝及战争场面,上演了一曲清新的“跨界”民族风。《蒙古•传说》“跨界”之举取得成功说明( ) ①运用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潜移默化是传统文化的特征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各民族文化既要保持特色,又要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9.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也有人提出,雾霾是上天惩的罚。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 32 - / 32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让普通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也让现代人重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2016年的日历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 ) ①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把握了市场脉搏,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分卷II - 32 - / 32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31.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课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到的下列材料进行分组讨论。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以《诗经·大雅·荡》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材料二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2)第二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二探究了这样的问题:在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 32 - / 32 32.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凝聚着我们党90多年来领导文化工作的基本经验,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重要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在不断发展文化和享受文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1)当前,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请你为更好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出谋划策。 33.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已经形成。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习近乎指出,卢克索是古埃及文明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建筑反映出了古埃及人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中埃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塞西表示,埃方对伟大的中华文明饱含敬意,愿深化两国文明交流,永远做中国真诚的发展伙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2)请你为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建议。 - 32 - / 32 34.哲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分析与把握,但首要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派别,我们需要理清这些不同派别的基本思想。 (1)请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具体内容下所产生的不同哲学派别。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5.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2)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1.【答案】C - 32 - / 32 【解析】静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特点可以佐证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C符合题意。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D是错误的;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答案】A 【解析】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文化的繁荣,体现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②③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发达的经济可以产生出先进的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发达的经济也可能产生出落后的文化,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也有可能产生出先进的文化,故①表述错误。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3.【答案】B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③符合题意;世界各民族节日并未呈现出一体化趋势,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4.【答案】B - 32 - / 32 【解析】材料中“走基层,才能接地气;沾泥土,才能心连心”,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提升人的境界,②④说法错误;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新的时期,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流行文化不一定都是健康的,排除;③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排除。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的哲学依据是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是不断运动的,事物内部会孕育更新的要素,对现存事物要暂时性的理解,自我“抛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故①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④表述错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改革的前提是保持社会稳定,排除。故选D。 7.【答案】B - 32 - / 32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C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D错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测,发现Kepler—186的星球,说明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故B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题意表明要关注汉字,这是因为汉字的重要性,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但并不是说文化多样性只能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体现出来,③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②是文化多样性的正确认识,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中“绵延”正是体现着传统习俗的延续性,即稳定性;“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说明中秋节寄托着人们深深的情感,是文化的纽带,③④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 11.【答案】B - 32 - / 32 【解析】法律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范畴,为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适时修改立法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是错误的。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里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13.【答案】B 【解析】安排比赛的人无能,这是因为安排比赛的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①当选;②不选,没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与题意无关;③不选,材料不涉及没有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兔子和乌龟的能力;④当选,材料表明用主体的同一需要评判不同事物的价值。 14.【答案】C - 32 - / 32 【解析】②正确,面对众多质疑,建成太阳能飞机,表明新事物得到支持需要一个过程,故入选。③正确,在团队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建成太阳能飞机,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故入选。①观点错误,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故排除。④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和发展真理并不是实践的目的,故排除。故答案选C。 15.【答案】A 【解析】“庆元菇民世代在深山老林中劳作,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香菇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题肢①正确。“庆元高度重视与香菇有关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形成了‘香菇经济’”,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题肢②正确。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说法否定了文化的反作用,故题肢③说法错误。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重要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题肢④错误。本题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在不同的水深之处种植不同的作物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适合题意;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7.【答案】B 【解析】A、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不选。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C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 32 - / 32 18.【答案】B 【解析】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本身错误;故选B项。 19.【答案】C 【解析】材料中“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强调了文艺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文艺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创造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②错误;④错误,我们要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不是通俗文化;故选C项。 20.【答案】B 【解析】材料中科学家通过不断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体现了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选B。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规律;②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 21.【答案】C - 32 - / 32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正确答案选C。材料并未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A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说法片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也不是无与伦比的,D说法错误,排除。 22.【答案】B 【解析】题干说“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观点均与题意不符。 23.【答案】B 【解析】时代楷模的行为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现,他们身上具有的品德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故②③符合题意;增强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①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测,④错误;故选B项。 24.【答案】A 【解析】“那儿很美呀”但是另一个人“我看不见”,这说明“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不同的视野”,即人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的;C说法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故排除;D说法错误,夸大了思想高度的作用,故排除。 25.【答案】B - 32 - / 32 【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B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A、D是错误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说法错误。 2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①②③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具体措施;④不应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属于科学技术的范围;故选A项。 27.【答案】A 【解析】开平碉楼从产生到成为“群体建筑形象”,再到申遗保护,这一过程既说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①②正确;对传统文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28.【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作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要博采众长,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不是潜移默化,故选D项。 - 32 - / 32 29.【答案】B 【解析】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形成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就是两大阵营的典型代表思想。认为是“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认为“雾霾是上天惩的罚”是把上天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②说法错误,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0.【答案】D 【解析】材料中《故宫日历》是一种展现古代风景和传统文化之美的商品,并不能提高文物的收藏价值,也不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排除①,也没有体现民族精神或者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②;《故宫日历》的畅销,说明了它能满足大众审美,也把握了市场脉搏,它让现代人感受到了传统之美,能滋养人们精神世界,并且激发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31.【答案】(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32 - / 32 (2)①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使抗战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抗战精神作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青年学生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解析】第(1)问要求学生回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学生可以从汉字、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第(2)问要求学生回答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学生首先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角度进行说明;再次可以从正确对待外来思想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可以从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 32 - / 32 32.【答案】(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解析】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以“出谋划策”的形式,考查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可从坚持指导思想、方向、方针、原则等,从关键、主体、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方面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角度来提出建议。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综合所学知识来思考。 - 32 - / 32 33.【答案】(1)①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2)通过商业贸易传播中华文化;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把更多的中华书籍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传播中华文化;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如在国外创办孔子学院。 【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从对文化自身的影响、对经济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我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提高综合国力。第(2)问为开放型试题,学生要围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个主题,可以从文化交流推动途径,如商业贸易、发挥教育的作用的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文化传播的手段进行分析,如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34.【答案】(1)①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所产生的不同哲学派别:对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32 - / 32 (2)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第(1)问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内容及所产生的哲学派别。第(2)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有三点,依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5.【答案】(1)①真正的哲学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 32 - / 32 【解析】第(1)问要求学生分析说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学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考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要求学生分析说明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学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 32 - / 3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