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西州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西州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同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2017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 B.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属于政治现象; B不合题意,“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经现象; C不合题意,“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属于政治现象; D符合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属于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现象。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文化现象“,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 A.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 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 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校内校外、回到家、打开电脑,我们都在接触文化,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说法错误,我们的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不只是文化生活; C说法错误,“文化生活高于一切”的说法夸大了文化生活的作用; D说法错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其特点表现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也可采用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及错误的选项。 1.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 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解析】A观点错误,经济是基础,而不是文化是基础; B观点错误,经济是基础,而不是政治是基础; C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就能搞好。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 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材料显示(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春节的习俗不会改变 D. 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说法错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春节的习俗会因时而变; D说法错误,“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的说法不符合现实; ④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中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2.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 ) 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应该不断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③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表明文艺创造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需求,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都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陈述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艺创造的相关内容;在题目中,“文艺”“人民”“生活”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大众文化入手。 1. 诗乐一体,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诗词吟唱传统。《诗经》《楚辞》本就是诗歌集,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是配乐唱词,具有鲜明的音乐色彩。 今天,人们以流传下来的古乐谱文献为基础,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给古诗词重新插上行乐的翅膀,以吟唱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育。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丰富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与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现代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今天,人们以流传下来的古乐谱文献为基础,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给古诗词重新插上音乐的翅膀,以吟唱的方式开展古诗词教育”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说明丰富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表述错误,现代技术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动的重要保证。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通过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1. 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此也他生了一大枇老年文艺作品,如小说《落日》、电影《飞越老人院》,以及电视剧《老爸的爱情》等。这说明( ) ①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要关注人民的需要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③要推动文化创新,必须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④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题目强调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此也催生了一大批老年文艺作品,表明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要关注人民的需要,也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③表述错误,题干强调文化创作要关注人们的生活实践,而不能笼统地说必须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④表述错误,服务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2. 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立体化塑造了以明代八府巡按董洪为代表的清官形象,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该剧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 ①古为今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文化创新的价值必须经市场检验 ④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④正确,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该剧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主旨与“文化创新的价值必须经市场检验”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指出:“中国的这种统一”。“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这说明( ) ①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文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说明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不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说法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传承中华文明。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且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祌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 ①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 ②必须把弘扬抗战精神作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 ③必须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抵制日本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祌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必须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错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是经济建设; ④错误,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抵制日本人,此说法过于绝对和偏激。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地举起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河神”禹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祗,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筚路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 至今仍然是最具感发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精神 ④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電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河神”禹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祗,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筚路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至今仍然是最具感发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③错误,不能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精神;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2.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火遍了神州,其热度更是持续不退。在节目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收视率居高不下。《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 ) ①它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 ②它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了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国诗词属于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 ②符合题意,“在节目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表明《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它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表述错误,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④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故选:A。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发展大众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互联网和数字化生活方式形塑了新一代年轻群体的认知方式、获取信息途径和社会化行为模式。在互联网语境下,未成年人作为“数字原住民”,受到了新媒体多元开放、无差别信息传播模式的深刻影响,也存在各种有害信息、错误行为和价值观引导的风险之中,亟需引起政府部门、平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在互联网语境下,未成年人存在处于各种有害信息、错误行为和价值观引导的风险之中,亟需引起政府部门、平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化建设应当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不合题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不能解题题目中存在的问题; ④不合题意,题目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传媒的商业化而引起的,因此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不能解决相关问题。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3)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企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遵守国家法律。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 8月15日,对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018年8月15日,江苏、重R庆、北京、辽宁、上海、江西、河北等地举办多种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 ①满足人们的一切文化需求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满足人们的一切文化需求,说法太绝对; ②表述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文化不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 ③④符合题意,多个地方举办多种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以开展纪念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识记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1. 2018年8月29日。为努力营造和谐顺畅、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品质。在第四个“西城区礼让守序主题宣传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险贫院团委组织若干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了礼让斑马线志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此活动得到广泛好评的原因是( ) ①反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②只要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够促进科学文化素养 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唯一形式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为努力营造和谐顺畅、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品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险贫院团委组织若干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了礼让斑马线志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此活动得到广泛好评的原因是反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传统美德; ②说法错误,“只要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够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说法过于绝对; ③说法错误,上述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之一,而不是唯一形式。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②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 2017年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6周年,也是第15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很多地区举行了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最崇高的徽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传递正能量,发挥传统道德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公民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统道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有精华与糟粕,传统美德对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③符合题意,全国很多地区举行了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向道德模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并没有表明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①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如果只是梦想,人生将容易流于空谈,轻飘飘失去方向;而如果只是一味埋头苦干,人生又容易失去目标,沦为工作的奴隶。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理想信念对实践具有决定性作用 B. 人生梦想的实现在于自我满足 C. 梦想是实现价值转换的目的和归宿 D. 要把理想目标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理想信念对实现人生梦想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B说法错误,人生梦想的实现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并不在于自我满足; C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梦想的实现也要付诸于实践; D符合题意,不能一味埋头苦干,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启示我们要把理想目标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故选:D。 本题考查: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①理想与现实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 ②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在于:理想来源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与现实。 ③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④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理想的实现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本题考查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自身说法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 1. 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是: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 ③表述错误,“世界观就是哲学”说法错误,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④不符合题意,该项说明的是世界观与哲学的内在联系,而不是两者的区别,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 (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不可说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则非人人都有。 (2)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 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她。”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意为能够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可以被认识,是事物的自然之理;“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她。”上述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属于可知论的观点,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说法错误,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④说法错误,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属于可知论。 故选:B。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肯定回答,属于可知论的观点。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1. 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与其一致( ) A.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B.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答案】B 【解析】“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由“水”构成的,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不合题意,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 B符合题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 C不合题意,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 D不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一致;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这表现出真正的哲学( ) ①是对未来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真正的哲学不是源于未来的实践,是对现在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②错误,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③④符合题意,“四个全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这表现出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体现出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1. 人工降水能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但人类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呼风唤雨”。只有在云层中水汽饱和时,通过人工增加云层中的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才能实现人工降水。 同样,也只有在云层达到临界点时实施人工降雪作业才有效果。这说明( ) ①正确发挥主现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必要条件 ③面对客观条件人类总是有很多事物最终无法认识 ④只要有事物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够促成质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所述在“人工降水”的过程中人类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呼风唤雨”,这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在云层中水汽饱和时,通过人工增加云层中的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才能实现人工降水。同样,也只有在云层达到临界点时,实施人工降雪作业才有效果”,这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必要条件; ③表述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而不能说有很多事物最终无法认识; ④表述错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质变的发生; 故选:A。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本题以“人工降水”这一事例,考查学生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运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2.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D.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B 【解析】ACD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符合题意,“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选:B 。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本题以古诗词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认识,难度较小,启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从古诗词中领悟相应的哲理。 1. 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名著《海底两万里》。随着深潜技术的发展,《海底两万里》早已不再是科幻。2017年5月,《环球》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发现海底世界并非荒芜一片,许多细节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说明( ) ①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因具有能动性可以超前反映客观事物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将科幻变成现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虚幻的反映; ②③符合题意,“乘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发现海底世界并非荒芜一片,许多细节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说明意识因具有能动性可以超前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表述错误,意识活动本身并不能将科幻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科幻变成现实;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本题以“名著《海底两万里》”为命题立意,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将哲学理论与材料有效信息有机对接。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时代楷模”钟扬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告诉我们( )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④意识作用的发挥不受任何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告诉我们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说法错误,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该说法过于绝对; ④说法错误,意识作用的发挥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并非不受任何限制。 故选:A 。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这是基于( )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对绿色永续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基于的要求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说法错误,尊重自然规律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④说法错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2)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对自然物的利用要以自然物的属性为基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 B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没有涉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本题以古诗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认识,解答此题既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也要结合教材知识点明确其寓意。 1.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公布了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21项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宇宙中的获本粒子、口音物质与墓本粒子、宇宙线中的核子、宇宙线中的 反物质等。推进了对宇宙线产生、加速以及传播的认识。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物质依赖于意识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④符合题意,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的研究推进了对宇宙线产生、加速以及传播的认识,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也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表述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故选:C。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可知论。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教材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2. 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花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狃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 世界是不可以被认识的 【答案】C 【解析】A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C正确,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花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狃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错误,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1. 每年3月是学习雷锋月,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 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 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 学习活动常态化”。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是什么,属于简答题。“雷锋勤俭节 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表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表明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表明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难度较小,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全面唤起我们复兴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激活其强大基因,更好形成人们的认同感,首要的是须转换创新 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光华。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精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注人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查的使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直接调动教材知识写出答案即可: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精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注人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2017年,电影《战狼II》总票房突破50亿元,第一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百强,引起了社 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在评论《战很狼II》的成功时指出,文艺太注重于照搬传统,容易被形式拘束,更局限了当代人的视野格局,唯有立足干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发扬传统、超越传统,在创折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是什么关系,属于简答试题,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本题属于简答试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解答本题,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也启示学生在学习时要夯实基础,牢记课本基础知识。 2. 历时9年,全长55公里的世界般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 式开通。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师们对大桥沿线进行7地质、地貌调查,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蛾大尺寸的高阻尼权胶隔震支座,可杭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生态”桥,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请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并简要分析。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施工前的观测研究和施工过程中对白海豚的保护,都体现了既从实际出发,又坚持了正确思想的指导,做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三座各具特色的通航斜拉桥都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智慧结晶。 【解析】 本题要求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并简要分析,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的限定,根据材料的解读,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注重从保护生态的实际出发,做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故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中,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研制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三座各具特色的通航斜拉桥都都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故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折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某校高二( 1)班同学围绕“学习和践行十九大精神”这一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第一组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认识到: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即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第二组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认识“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关键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摔倒的老人、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不断地呈现我们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写出三点发言提纲。 【答案】【小题1】(1)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 ①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和自觉践行能力,追求守公德、严私德的生活。 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⑤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⑥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属于简答题。解答时,要结合教材知识,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写出三点发言提纲,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但角度是公民道德建设,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继承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生活实际组织精炼语言作答即可。 (1)本题为简答题,难度较小,启示学生要夯实基础,牢记并能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 (2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谓“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