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实验班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第I卷 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 ) ①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属于文化②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髙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我可能遇到了假的XX”…,2017上半年的这些流行语,你都“怼”上了吗?网络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始终是同步的 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3.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他吞服曼陀罗,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具有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4.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大家应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因为它们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 A.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 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8.2017 年 7 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亲临沙场检阅部队,这是我军首 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举行的专项阅兵,也是我军革命性整体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这 既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还是一次新时代、新征程出发前的动员。它激励着我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于2017年8月在天津市举行,全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天津的城市建设、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此固答题。 9.上述材料表明( ) A. 体育具有商业性 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 发展体育事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D. 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力量 10.全运会期间,天津举行了体育辉煌成就展。展览通过图片、邮票、文字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成就。展览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是组委会精心打造的文化大餐。这说明( ) ①文化真一种精神力量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得以展示并走向世界 ③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到: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的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告诉我们 ( ) ①读书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实现了发掘现场全程数字化、影像化、科学化,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这说明( ) ①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 ②出土的文物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考古发掘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了解文物信息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是基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中华文化能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丰厚滋养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下列与漫画《三个和尚也有水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A. 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创新源于人们的聪明才智 C. 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全面打破传统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17.央视在播出《朗读者》之后,还在广州、北京等地设立了朗读亭,它形似复古电话亭,是一个专门的流动录音棚,里面有简单的录音和隔音设备,面向全体市民开放,每一个愿意读书的人都可以进去朗读。由此可见( ) ①文学艺术重归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情感 ②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③朗读亭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为大众提升朗读技巧提供平台 ④朗读亭是电视节目的延伸和大众化,增强了大众的文化体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有批就有钱”、“批一封,银二元”,这些早年流传梅州民间的俗语和歌谣,唱出了侨批这种珍贵的民间文书的独特性。侨批是华侨与家乡的亲人联系交流、带信带钱物的特殊文献载体、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列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侨批具有巨大魅力,是因为( ) ①侨批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侨批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侨批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侨批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21.在“互联网+中华文明”时代,湖北省博物馆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和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三维地观看和参与。发布的原创动画电影《曾侯乙》,通过动漫的方式让文物动起来,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借助互联网,文化的精髓才能得到传承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2.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 A. 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 传统文化都要继承下来并能加以发扬光大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 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2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4.“文艺不能当实诚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技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仅是建议。我们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们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启示我们,搞文艺创作应该( ) ①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体现主流价值与艺术创新的统一 ④立足于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在20世纪80年代是显学,但在现阶段,似乎被疏远和边缘化了。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努力总结和概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下大力气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诠释和转换。只有这样,当代中国哲学才能够以应有的地位和姿态立足于世界哲学之林,才能够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材料说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第II卷 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 (16分)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1)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习近平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2分) 27. (16分) 2017年4月2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2017年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近来,我国多个城市被雾霾笼罩,网友戏称“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可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不是美丽中国!人们期待城市空气污染尽快得到治理!有人说“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并号召人们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还有人说:“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让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环境宣传教育的原因。 28. (18分) 近来,一篇号称“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生作文,引发人们对四川凉山地区贫困现象的强烈关注。凉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多年来,国家在凉山地区大力扶贫,但仍有大量民众生活在严重贫困之中。一些人认为,凉山地区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由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造成的,当地人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坐等救济,早婚,多子,不重视教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地人文化习俗落后的根源,恰恰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不是“懒生穷”,而是“穷生懒”,不能倒因为果。 你如何看待经济贫困与落后的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阐释。 高二实验班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D 7.C 8.A 9.B 10.D 11.D 12.D 13.B 14.D 15.A 16.C 17.C 18.D 19.A 20.D 21.B 22.C 23.C 24.A 25.D 26.(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艺工作者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2分) 27.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6分) ②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5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28.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精神的贫困导致物质的贫困“懒生穷”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5分) ②但将经济的贫困从根本上归因于落后的文化习俗,过分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渲染部分人的“好逸恶劳”,有以偏概全之嫌。(4分)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长年无法改变的经济贫困,容易滋生落后的思想文化;但一味地强调“穷生懒”,不讲落后文化习俗的思想根源.就忽视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5分) 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简单地讲“懒生穷”“穷生懒”,都是片面的。 (4分)查看更多